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内容

大国工匠 文化传承——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郭氏微雕文化艺术展

时间:2021-9-30 12:16:50 点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微雕创作在玉石雕刻中是一种特殊的技艺,于方寸之间、小中见大……

郭文安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白玉微雕代表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创造出极具思想深度和精神情怀的白玉微雕而努力。自十三岁师从先师——现代微雕艺术的开拓者杨大可先生。谨遵先师教导,郭文安在微雕领域已迈过了六十余载春秋岁月,在这漫长的创作历程中,他深刻感知社会、国家、时代的变迁能够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故而一直秉承着“承绝技,倡艺德、树正气、开新作”的座右铭,他认为微雕一定要与时俱进,成为新时代讴歌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才能获得新生。

“字体小如芥籽,笔画细若秋毫”,“绝技”练成之路绝非一朝一夕,六十余载,他无怨无悔投身于社会变革与白玉微雕的洪流中,孜孜不倦地潜心钻研微雕技艺,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寻找经验,在自制道具和不断改进刀具中,废寝忘食,百折不回,终获成功,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失传已久的微雕传统工艺又重新展现在今天的世人面前。国家繁荣富强,郭文安感知到这种磅礴有力的时代氛围和精神,促使他的雕刻思想观念产生了质的变化。他拓展微雕题材,变革雕刻技法,创作出大量精品佳作。

郭文安深深感悟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感动于毛主席诗词中蕴含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2001年,在建党80周年之际,郭文安自筹资金,潜心创作了八十件讴歌我党80年来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领袖、革命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的作品,描绘了革命圣地的风光,刻写了伟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诗词手迹,用他的赤子之心,使一件件精美传神的佳作流于指下。所刻人物,题材重文化底蕴,刻刀以意传法,写心为尚。他的微雕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崭新的精神风貌。

2004年郭文安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邀请郭文安创作赴京展示,郭文安收集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经反复研究后,精心创作了讴歌邓小平光辉形象和书题词计五十件,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各个时期的光辉形象和留下的诗词手迹30件,另有五十多件微雕艺术精品,这些兼具工艺美感和历史价值的作品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7月,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郭氏微雕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举行。 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1年的上海,承载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2021年,仍然谱写着党的百年奋斗新篇章,领导着中国不断开辟、发展、壮大。郭氏微雕文化艺术展特设红色题材专区,让我们走进红色题材,看经典领袖人物,听红色英雄故事,观众不仅可欣赏郭文安精湛的的微雕艺术,同时初心薪火相传,饮水思源,共同体悟中国共产党创业维艰,感受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和新中国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

父亲在传承中似乎总是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家族艺术传统的继承与延绵,这是中国艺术史长期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更是一种将艺术优良创作延续下去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几年,玉雕越来越“时尚化”、“年轻化”,无论在造型与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购买与收藏玉器,佩戴玉雕也显得极为时尚。老一辈的玉雕大师们纷纷有了传承人。这些年轻的玉雕艺术家们通常是“玉二代”,大都才华横溢。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为这门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这个行业蓬勃发展。

郭震是郭文安之子,出生于微雕世家,自幼喜爱书法,父亲郭文安和母亲杨小珠都在玉雕艺术界独树一帜。父亲雕刻、母亲作画,他常常入迷的看着,艺术家庭的熏陶使得他耳濡目染。因有父亲的言传身教,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以及多年来从事工艺美术行业的经验,为玉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加上他自己也十分勤奋,潜心研究微雕技术,故进步飞快。

郭文安时常教诲“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以书法、绘画、文学修养为基础,雕刻技法为核心,感觉敏锐,意在刀先,刻时方能意到刀到,游刃自如,其功全在于内。刻刀随心而滑动,这是微雕中所运用的心学。

现已是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的郭震说道,父亲的教诲,时刻铭记在心。随着父亲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仍会常向良师益友请教,磨练心智,向外求索。持之以恒地在美术理论、书法、绘画、历史典故中研究。吸收传统玉雕文化之精髓,努力创作创新。

“大国工匠 文化传承”郭氏微雕文化艺术展和“大国工匠 微雕传奇”高峰论坛的圆满举办,向藏家和玉雕、微雕爱好者传达了纯厚的文化意蕴,为玉雕、微雕爱好者创造了更多元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商协会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了沪皖联动,为长三角宝玉石文化产业的互通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微雕艺术、展现大国工匠精神起到重要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传播正能量,还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展望了未来。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文化跟随时代而进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一个信息时代、资讯时代,更是个性化的时代。中国玉雕的转型首先从转变观念开始,从传统的认识理念和方式中解放出来,用全新的思维与手段,进行全新的探索。具有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艺术表现和个性语言的玉雕,推动玉雕产业模式的创新,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接受和享受玉雕艺术和文化,以此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初衷。

 

作者:杨梦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65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