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内容

丝路之舞 华夏之魂——“舞之魂”暨第一届中国舞蹈排行榜闪亮登场

时间:2023-7-26 11:36:16 点击:

 

中国网《微视中国》第一届全国舞蹈汇演排行榜是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公益性全国舞蹈普及推广活动,也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舞蹈种类最多、涉及地域最广的大众性舞蹈艺术活动之一。

《微视中国》作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倾力打造的新媒体平台,从艺术教育与舞蹈推广入手,以短视频直播形式展现大众的舞蹈技能与舞者风采。汇演邀请国家级舞蹈教育专家与明星对选手表演进行点评,通过汇演排行榜的形式提高公众影响力,在传播弘扬舞蹈艺术的同时拓展舞蹈爱好者的交流渠道,旨在让全国乃至更多地区的大众参与舞蹈,提升国人的基础艺术素养,让全社会对舞蹈艺术有更多的了解与喜爱,也让喜爱舞蹈的青少年都能有条件接触舞蹈、学习舞蹈、也学得起舞蹈,让舞蹈走进千家万户,促进和繁荣中国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本次活动由官方媒体主办,包括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中国网-微视中国、中国网-音乐中国。心浪APP支持选手在线报名,在线直播评审、以及照片、视频、直播间的多种形式用科技为竞赛赋能。更有微信一键转发分享、官方授权证书等便捷功能与奖励形式。届时评委会将为优秀个人及组合颁发“中国网·微视中国第一届全国舞蹈汇演排行榜”证书及奖杯。强势的媒体背书助力竞赛影响力。微视中国APP、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心浪APP、心符APP、中央电视台CCTV-3、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海外网、环球时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网、中国网、北京时间、搜狐视频、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央视网、网易视频、凤凰视频、西瓜视频、一点资讯、今日头条、新浪网、腾讯网、网易新闻、搜狐新闻、国际在线、千龙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综艺网、火山小视频、新京报等上百家知名媒体。

特别是中国网《微视中国》第一届全国舞蹈汇演排行榜拥有顶尖的顾问、评委阵容。

赵汝蘅,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原团长兼艺术指导,国家大剧院舞蹈艺术总监,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1961年,赵汝蘅女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之后加入国家芭蕾舞团任主要演员,曾主演《天鹅湖》《仙女们》《吉赛尔》《红色娘子军》等大型舞剧。1972年因脚伤脱下舞鞋,此后投入教学、排练、艺术研究及对外交流工作。1993年被中国文化部任命为副团长,翌年任命为团长至2008年。任职期间,她致力于继承、发扬与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芭蕾作品,并注重引进与复排世界各种芭蕾流派及知名芭蕾舞团、编导的作品,如约翰·克兰科、肯尼斯·麦克米伦、罗兰·佩蒂、乔治·巴兰钦等,引进、复排的代表剧目如《天鹅湖》《睡美人》等古典剧目,以及现、当代广受赞誉的《奥涅金》《卡门》《练习曲》等数十部优秀剧目。2001年5月2日,与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及作曲家陈其钢等改编创作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之后和先锋派导演李六乙合作的《牡丹亭》在国内外受到广泛赞誉,与《红色娘子军》一起成为令世人瞩目的“中国芭蕾”。赵汝蘅女士曾获得多个国家荣誉奖,2008年荣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曾先后应邀在莫斯科、洛桑、香港等国际和地区担任比赛评委,还曾受约担任巴黎歌剧院年度晋级评委。2010年她创办了晓星芭蕾艺术发展基金会,并在2011年于北京国家大剧院创办了北京国际芭蕾暨编舞比赛。

白淑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芭蕾舞表演艺术家,从艺六十载,曾任中央芭蕾舞团副团长,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952年,白淑湘女士考入东北人民艺术剧院儿童剧团,1954年被选送北京舞校深造芭蕾舞艺术,师从前苏联人民演员、教育家、编导彼安·古雪夫、鲁缅采娃、尼古拉耶夫等,是新中国第一批接受正规教育和严格训练的芭蕾舞演员。在学期间成功主演了世界经典舞剧《天鹅湖》《海侠》《吉赛尔》《泪泉》等大型舞剧,尤其是在《天鹅湖》中同时塑造了白天鹅与黑天鹅两个不同性格的角色,被誉为新中国芭蕾舞台上第一只白天鹅。1964年在中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第一个突出地塑造了女主角琼花的形象,几代中央领导人都对其演出给予了高度肯定。此后,1978年中国赴美艺术团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纽约大都会大剧院成功演出了《红色娘子军》,得到权威评论家的赞颂,受到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宫的接见。1982年她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进修,考察了里昂、南锡、马赛、戈纳、尼斯等地并进行了学术交流。1984年起多次担任俄罗斯、法国、日本的世界国际芭蕾舞比赛评委。担任中国文联舞协“荷花奖”监审、艺术顾问。1989年获全国赈灾义演奖。多次被文化部聘为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曾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舞蹈理事大会。2006年获文联(文化部)“表演艺术成就奖”。

薛菁华,国家一级演员,中央芭蕾舞团原主要演员,国务院专业人士、特殊贡献津贴获得者,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顾问,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文代会代表,深圳华夏艺术中心名誉校长、芭蕾导师,香港特别行政区艺术发展局舞蹈专业评审,香港舞蹈公开赛特邀评委,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舞蹈大赛评委,上海芭蕾舞团特邀客席导师,浙江音乐学院芭蕾系客席导师,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特邀剧目导师。薛菁华女士1945年出生于上海,十岁考入北京舞蹈学校(现北京舞蹈学院前身)主修芭蕾,同时兼学世界各国代表性舞蹈、中国古典舞蹈、民间舞等。她师从俄罗斯芭蕾大师比·安·古雪夫专家、鲁米杨采娃专家和中国舞蹈家戴爱莲、专家教师黄伯虹、贾璇等。1963年以全优生成绩毕业,同年加入中央芭蕾舞团。在代表作品舞剧《红色娘子军》中,薛菁华女士饰演主角吴清华,1971年该剧被拍摄电影,电影公映后家喻户晓成为经典,深深影响了几代年青人。该剧还曾在1972年作为国家任务为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美国总统尼克松演出,为中日建交、中美建交做出贡献。

肖苏华,中国著名舞蹈编导、教育家、理论家、北京舞蹈学院资深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舞协芭蕾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曾50多次代表中国出任重大国际芭蕾舞和现代舞比赛的评委以及20多次担任全国性舞蹈比赛的评委。1987-1988年曾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师从世界著名芭蕾大师格里戈罗维奇在莫斯科大剧院深造。主要创作作品有:大型舞蹈诗《中华赋》、现代舞剧《听说爱情回来过——白蛇后传》《梦红楼》,芭蕾舞剧《阳光下的石头》《红楼幻想曲》《断桥随想》,民族舞剧《天马萧萧》等20多部舞剧舞蹈作品,成为我国至今为止唯一创作过大型芭蕾舞剧、民族舞剧和现代舞剧的编导。近十年来,他亲自指导创作的9个舞蹈作品分别荣获国际芭蕾舞和国际现代舞比赛的5个大奖和4个金奖。肖苏华先生先后独立推出《交响编舞法》和《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两个舞蹈编导教学体系,不仅填补了我国编导教学的空白,也对繁荣我国的舞蹈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还曾多次受邀在国家大剧院进行学术讲座并于2015年接受邀请前往全美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第三的耶鲁大学、第四的哥伦比亚大学等四所美国顶尖大学进行学术讲座。

中青年芭蕾舞蹈家曹驰,于1988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芭蕾舞专业,1994年被戴爱莲先生选中,留学英国皇家芭蕾舞学校,同年参加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并获奖。1995年以全校专业课第一的成绩签约英国伯明翰皇家芭蕾舞团。1998年,他在有“芭蕾奥林匹克”之称的保加利亚瓦尔纳国际芭蕾舞大赛上以精湛的技艺获得男子成年组金奖,也是第一位在国际专业芭蕾舞大赛上获得金奖的中国男舞者,并在2002年晋升为首席舞者,成为该团首位华裔首席舞者。他还曾作为唯一一位华裔演出嘉宾参加了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登基50周年和80岁生日庆典演出,以及欧盟首脑会谈晚会。2007年作为中国国家大剧院开幕明星汇演的嘉宾受邀参加开幕式演出。2009年因在舞蹈艺术上卓越成就,曹驰先生成为了英国舞蹈杂志以及欧洲舞蹈杂志的封面人物。2011年12月19日因其在舞蹈艺术上的贡献被美国夏威夷政府授予特别艺术家奖,并将该日定为“曹驰日”。2015年在获奖21年后,他以评委的身份参加了世界上最具声誉的瑞士洛桑国际芭蕾舞比赛。2018年受英国皇家舞蹈学院RAD之邀,以评委身份参加了Genee国际芭蕾舞大赛。2022年,他以主创成员身份受邀演出了舞剧《白蛇》并出演了法海一角。2023年,受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邀请以特聘教授职位入院任教。

还有本次活动的推广大使谭元元,出生上海,11岁考入上海芭蕾舞学校,她的芭蕾舞蹈经历堪称芭蕾界的神话,精湛的舞技,惊艳的表演:她是美国三大芭蕾舞团之一——旧金山芭蕾舞团主演演员中的唯一华人,是参加捷克拉格世界明星汇演的第一位亚洲人。1992年,在第5届巴黎国际芭蕾舞比赛上获得金奖,并在之后获得“巴黎市勋章”。1993年,参加日本名古屋国际芭蕾舞比赛,获得了尼金斯基大奖。1994年,首登央视春晚舞台并表演节目《思乡曲》。1995年,进入旧金山芭蕾舞团后便开始在多部芭蕾舞剧中担任主演。1997年,成为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舞者。2004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亚洲英雄”,并登上该刊物封面。2006年,在央视春晚上表演舞蹈《岁寒三友》。2007年,主演的芭蕾舞剧《鹊桥》在北京首演。2010年,获得第4届“国家精神造就者荣誉”奖。2012年,担任首届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形象大使。2013年,获得美国专业杂志《舞蹈》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15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大奖”提名。2018年4月9日,美国旧金山市授予其市长艺术奖,并特别将该日定为“谭元元日”。2019年,获得上海市“白玉兰纪念奖”。2021年,在央视春晚上表演舞蹈《我爱你中国》。2022年,主演并担任艺术总监的舞剧《白蛇》在上海首演。

本次汇演排行榜活动还得到了冯双白、罗斌等同行的重要领导与魏东明、曹锦荣、许定中、潘志涛、凌桂明、赵明、王才军、王全兴、辛丽丽、朱洁静、朱美丽、邹罡、徐刚、刘军、李春源、李建成、吴洁、吴焱、邢多里等众多老中青年艺术家舞蹈家以及各省的舞蹈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与关心。

特别要讲一下本次活动的组委会主席,总策划张若飞,上海艺术馆馆长、北京晓星芭蕾艺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曾经的芭蕾“王子”;当然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国家艺术杂志社副理事长;他是企业家,也是艺术家,更是一位文化的传播者。

“我曾是一名芭蕾舞演员”,张若飞说。芭蕾舞作为艺术中的一个特殊门类,张若飞可以说有着一个难得的起点,以至于后来他众多的人生阅历,都源于这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在众多女舞者争奇斗艳的芭蕾舞中,一位优秀的男演员可以算是稀有物种。稳健的表演,自如的技巧,从开始学芭蕾到成为演员,张若飞可谓出类拔萃。 张若飞毕业于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18岁主演了大型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全剧。芭蕾舞剧《天鹅湖》被誉为世界芭蕾史中的不朽经典。它的人文精神和童话般的故事内涵,以及雕塑般的舞蹈语汇、美妙绝伦的交响乐、梦幻般的灯光、诗一样的舞美设计与造型,集多种艺术门类的美于一身,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耸立起一座芭蕾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张若飞曾经用他卓越的艺术才华,以及重意境重技艺的舞蹈语汇诠释了《天鹅湖》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演绎出尘世间最纯美的爱情。《天鹅湖》首演的成功,成就了张若飞,也成为了张若飞在他芭蕾舞艺术生涯中的起点,并使他一进国家芭蕾舞团,就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大型芭蕾舞剧《天鹅湖》白天鹅的饰演者、芭蕾舞表演艺术家白淑湘的最后一位舞伴。

中央芭蕾舞团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芭蕾舞团,代表中国芭蕾舞艺术的最高水平。1983年张若飞进入中央芭蕾舞团任主要演员。在中英文化交流中,为了完成英国著名芭蕾舞巨星安东·道林遗愿,由英国著名芭蕾舞明星贝达琳·赖特和尤里沙·杰尔考夫妇导演和排练,张若飞成功主演了古典芭蕾舞剧《吉赛尔》全剧;在后来的艺术生涯中,张若飞还先后主演了大型古典芭蕾舞剧《舞姬》《胡桃夹子》《睡美人》第三幕与现代芭蕾舞剧《鱼美人》《家》《祝福》,还演出了大量经典古典芭蕾双人舞《海盗》《唐·诘诃德》《巴黎火焰》等,现代芭蕾双人舞拉赫玛尼诺夫钢琴前奏曲《序曲》《黄河》以及众多的古典芭蕾、现代芭蕾与交响芭蕾小节目。随着对一个又一个角色的出色演绎,1985年他自编自导自演了中国第一个现代芭蕾双人舞《离与合》,并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人民日报海外版作了专题报道。随着作为1986年第一批代表中国芭蕾舞选手在被誉为芭蕾舞界奥林匹克的瓦尔纳国际比赛中获奖,以及后来多次在国内国际芭蕾舞比赛中获奖,并代表国家作为客座主要演员赴多国合作演出,他不断得到国内外专家与观众们的认可。他曾随中央芭蕾舞团访问美国与欧洲,特别是在出访欧洲巡演时,他的《海盗》双人舞被当年英国著名舞蹈评论家称之为鲁道夫·努里耶夫的再现……以上这些经历让他对芭蕾艺术和中国艺术在国内的发展产生了不同角度的思考。

“意识领域的开放永远会走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开放前面,这在中央芭蕾舞团在80年代初应邀作为中美文化交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聊起那时中央芭蕾舞团的出访演出,张若飞记忆犹新,“那时以明星制的西方国家剧团,一般每个剧团都只有一二对主要演员,而当时中央芭蕾舞团大概有五对主要演员,每对都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水平,他们有郭培慧、唐敏、王艳萍、张丹丹、白岚、王才军、张卫强、游庆国等,他们的表演都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大多也都是我的同学,很多方面都在我之上……”对于当时缺乏国际间交流且充满神秘色彩的不为西方国家了解的中国,中央芭蕾舞团的出访震惊了当时的美国主流社会,也让美国在了解具有世界一流芭蕾艺术水平的中国的同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产生了同等的联想与影响。中央芭蕾舞团的这次“芭蕾外交”的成功,让世人看到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对美的认知。中央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富含中国气质、中国情感的完美演绎,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同,而这种带有艺术特质的完美融合,彰显着芭蕾艺术超越国界和民族的艺术魅力,也将中国芭蕾印上了世界性、国际化的符号,为繁荣和发展世界文化艺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张若飞讲述芭蕾生涯的过程中,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和一腔爱国的热诚,芭蕾无疑是张若飞青年时最引以为豪的事业,从11岁开始跳到30余岁退役,可以说他的前半生是为艺术而生,也可以说芭蕾艺术为张若飞开启了对艺术真谛的体验感悟和理解。他曾不止一次地表示:“作为文化大革命后国家培养的第一批芭蕾舞演员,对于中国的芭蕾艺术,我们这一代实际是铺路的,现在的中国年轻芭蕾舞演员的整体水平比我们的那个年代好很多,也更出色!”

作为本次活动的组委会主席、总策划,张若飞是抱着一种情怀去做这件事的。从活动发布会上他一系列的发言字字句句中,无处不彰显出他期盼祖国下一代能跳得起舞、跳得好舞、壮大与发展祖国舞蹈事业的情怀。

他说,“草长莺飞三月天,浦江两岸碧云天。今天我站在发布会的舞台上,深感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一个快乐的时刻,更是一个让我无比激动、富有使命感的时刻。请允许我首先带着这份荣幸,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对本次活动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与汇报。命运使我与舞蹈事业紧密相连,在从事舞蹈事业二十余年后的今天,我有幸再次站上与舞蹈事业有关的舞台,此时的我心怀忐忑、虔诚与敬畏。忐忑的原因是在近两年的规划与筹备中,随着第一届全国舞蹈汇演排行榜活动准备的推进,整个组委会包括我个人慢慢意识到我们正在从事着一个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事业,重任在肩,这让每一位筹划者与参与者都倍感兴奋。此时,作为首届活动先行者的我们在充满自豪的同时自然心怀忐忑。”

“关于虔诚:我相信舞者的虔诚是每一个从业者都能感同身受的。当舞者张弛有度、超凡脱俗、飘逸如仙地起舞,他是山河间的来者;当舞者在身轻如燕、凌空飞舞、飞惯长虹,他是星空中的使者;当舞者充满激情、悲喜交加、挥洒自如,他是人类情感的见证者。舞者以舞姿示画,以身韵成诗,他们承载着想象、带着期待,燃烧着自己的灵魂,用各种形式表达人类的恩爱情仇与永远追寻的真善美,将艺术之光洒向大众,堪称平凡世界中的修行者。为此,我和我们的团队对于本项目的未来充满虔诚。因此,作为舞蹈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我们的所从事的舞蹈工作怀有敬畏之心。”

“遥想,从冬日热烈的篝火仪式,到萨满原始的神秘力量;从东北秧歌的地域之趣,到现代庆典的众人之乐;从西方到东方,从高山到平原;从慷慨激昂到舒和平缓,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舞蹈让我想到米兰歌剧院努力耶夫86次的谢幕,它是一系列星星点点、纷繁独特的文化符号,使我们得以微小之躯见天地之大。”

“舞蹈对于人类本身就是一种起始于本能又高于本能的表达,舞蹈更是人类深层次情感表达的内源体现。是人类生活与习惯的具现化表现形式。从无师自通的手舞足蹈到规律有序的翩翩起舞,舞蹈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更是一种仪式、一种信仰。它是人类几千年来从原始走向文明不可或缺的情感寄托与意志呈现,它根植于人们的喜怒哀乐中,作为群体的共同精神财富,在人类的血液里不息地流淌。”

“中国是一个拥有约14亿人的人口大国。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巨变中,我囯大部分地区进入了精神和物质比较富裕的阶段。我们亲历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其中也包括芭蕾舞的辉煌与舞蹈事业的繁荣。我们见证了我国芭蕾舞为世界艺术宝库做出卓越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认同与肯定。”

“也许是命运使然,在辉煌的同时让我看到了当下舞蹈业态的困境:在经济整体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就舞蹈而言,中国仍然有大量的人没有机会了解舞蹈、接触舞蹈、学习舞蹈。有数据显示,当今许多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容乐观,数亿人的月收入还在一千元左右,甚至更低,而市场上一堂舞蹈培训课的费用就能高达五百、八百甚至上千元。同时,大大小小舞蹈比赛,良莠不齐,叫人眼花缭乱。如此的现状,给我国全民对舞蹈之美的向往划下难以跨越的鸿沟,学习舞蹈变成了普通家庭的奢望、更是贫困家庭遥不可及的梦想,这让对舞蹈抱有热忱的大众、百姓、孩子们望而却步,也对舞蹈艺术的良性发展造成潜在阻碍。”

“回顾历史,公元十四到十六世纪是西方文艺复兴的浪潮以佛罗伦萨为起点席卷欧洲,艺术和文化在这一时期冲破层层阻碍,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百花齐放,人性的光辉群星闪耀,人类的精神摆脱蒙昧。在文化与艺术的旗帜下,人类文明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想想今日之中国,随着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短视频直播技术广泛应用,随时随地的可视化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可能,作为视听艺术的舞蹈也将迎来美好的传播与发展契机。”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心浪科技集团在中国网的支持下经历了近两年时间的规划与筹备,乘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丝路国际文化艺术节的东风,运用互联网短视频、直播的科技手段,耗资逾千万,搭建了独立的汇演软件,组建了独立团队,抛砖引玉,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并通过公益基金会做对接,财务公开,设置丰厚激励机制,对于优秀选手和贫困选手的报名费用将返还与免除。我们的目标是让全中国乃至更多地区喜爱舞蹈的青少年,都能有条件接触舞蹈、学习舞蹈、也学得起舞蹈。”

“作为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公益性全国舞蹈普及活动,我们将以推广大众舞蹈为切入点,通过舞蹈汇演排行榜的公共影响力,努力创造更规范的市场生态,为更多喜爱舞蹈的人们提供服务,让舞蹈走进千家万户。”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幸得到各方领导、朋友和机构的鼎力支持,我深切地感受到各位领导、舞蹈界的前辈、同行和同事,对舞蹈艺术推广抱有超出想象的热情,这也坚定了我们为舞蹈普及事业发光发热的信念。我们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欢迎一切对舞蹈事业支持的个人与机构的参与。展望未来,为促进我国舞蹈普及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世界,有这么一群人,以血肉筋骨和一地的汗水,用毕生的执着,大写着中国大地山河的“艺”字,他们和她们,用重重复重重的弧线,用脚尖叠叠写出中国的“舞”字。他们数代延续,似父、似母、似师、似兄,薪火相传,伤筋动骨却从不放弃。他们笑舞着人生、笑舞着心酸、笑舞着真情、笑舞着拮据,却永远内心向往天空。旋转是他们一生的功德。从风回袖托天空,映日转身稳似松。向托起艺术天空的大师们致敬!

正是有这么一个个具有奉献精神的老中青艺术家、企业家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通过这次活动为契机,让每个孩子都跳得起舞、跳得好舞的情怀才能得以实施。

(本期封面照片及封面纪事文章中的演出剧照均由上海大剧院提供)

作者:张亚飞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72期
  • 上一篇: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大展
  • 下一篇:没有了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