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家动态 >> 内容

袁耀:创作《老子》钮像及道法自然三细朱文印感言

时间:2012-9-27 点击:

  这是一枚带圆弧的方章形和田白玉料,尺寸为:高4厘米,宽2.3厘米,厚2厘米。此料到我手时,已在其表面浮雕环一周花鸟,亦有二道绺裂纹,意欲制作老子头像及下面印章《道法自然》四字。
  如数十遍刻作唐诗三百首中“石鼓歌”一般,韩愈道:“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老子的像不是轻易可造的,我想应从他的学识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外貌要以内涵之基由来刻画。所以我在自己对老子学说的理解上选用几段话,以此为创作老子头像之依据。整个布局为;老子的“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忽呵其若海,恍呵其若无所止。”这段话以行书用机器雕,字宽不足二毫米。雕在老子头像右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段话以草书雕在老子头像的背面;“柔弱者生”四字以篆文雕在头像左侧下面,以体现老子学问中核心思想,无为而无不为,刚强处下,柔弱处上。刚强者死,柔弱者生。
  当然老子的话有五千言,我只选用上述几句话来塑造他,是“管中窥豹”之意。我在印章底面刻“道法自然”四个篆文,采用阳文(即细朱文),线条柔和而俊秀,飘逸而沉稳,一如老子之学问洒洒洋洋,无所止境,其学识之大,恍若无所止。
   我们做玉的学问,是透过外像去触摸内涵之精髓,要用老子的“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玉石非常坚硬的材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轻易地进入其体内,我们可以将最柔弱无形的文化,驰骋于其体内,这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所以要筑基,把文化底蕴做扎实了,才能在创作作品时做到举重若轻。
    我们立于土地之上,地球在宇宙的磁场内存在,而宇宙内所有物资之运用都有其轨道,而道的运行应顺其自然。在艺术上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造化即自然,是我们最大的老师。我在做作品时,心中有一种愉悦,是什么呢?是太极原理中的“周而复始”。怎么来做到周而复始呢?有阴阳互动,阴阳生息,阴阳平衡,它在平衡生息互动之内核生命足以达到能周而复始地驰骋。驰骋之广,覆盖宇宙而又微到肉眼所不能见,它是无所不在的。所以老子说:“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无时老祖宗,在天地之先已有了。我之愉悦在于平时五十余年所学所识,如武术少林、八卦、太极,书法、作画、篆刻、印钮,陶艺、微雕、微刻,各种雕法、道、佛、儒、诗词文赋,这些各种门类的学问,在创作每一件作品时能周而复始地运用,从而使作品如出生婴儿,得到各种维生素的营养。
  正被现代科技界和高能物理学证实的东方哲学代表——老子,对宇宙生成衍化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老子说道是象帝之前,道在宇宙之前已经存在的一个能指导、规范宇宙内一切事物生存、变化、发展的一个大框架,它是一个总规律,其核心变化起主要作用的是阴阳。万事万物都在其哲理中。我们当代玉雕的最高价值是能用这些哲学去规范、指导一件作品之文化艺术的创作。
  我在雕刻老子头像时,其大势把握是头部微向右侧,诗词中讲究平仄,我取仄势,因为仄为随势,比较松,亦即柔弱,不像正势,太用劲,人物之头发眉须,都以柔弱到极致之线条周而复始地阴阳互动地在老子头像上环驰一周,非常松弛而有音律节奏之变化,头像上唯有鼻梁很正、很挺,呈现人物的内心很正,学问很正。而除此一刚之外,其余皆是柔弱的线条,这个柔弱不是说没有气韵,没气势,恰恰相反,老子的学问是柔弱处上,柔弱者生,不是疲软,是大气势到看不出表象的刚强,是气象大到“天象无形”之境地,如气功中的胎息法,凡人根本看不出一丝痕迹。这就是大学问中的柔弱之解,它不须处处很浅薄地显现一种大气势之强势表现,这是取法乎上的手法,所以你在看这尊头像时,有几个感觉;一是无所求,也无所为的模样;二是头部微侧,眉目之间拉开很大距离,气宇轩昂地眼睑朝下,能俯视而把眼微闭,叫熟视无睹;三是眉毛之雕法如鹦鹉螺的黄金分割抛物线一样,由眉心向左右两边旋转飘逸而有力地打开,向松弛方向舒展地旋开,恰如其学问内含之精髓逐渐向世人打开。背后长发之飘逸如浪花之翻卷,一缕纤云在眉须下端横飘而过,象征其学问品位高处云霓之上。一副道骨仙风的清奇骨格;四是头额如太极寿翁奇崛,与众不同。孔子问道老子后对学生说老子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我在创作这个作品时,就把老子的学问境界提到了淡泊无所求之高度,你看这种人物的气质,什么都能放得下,什么都不用力去争。老子在道德经所云: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尤如越剧唱腔低到如蜻蜓掠水之韵一般,始终在水面上盘旋,不湿其翅,不沉于水。我案头放着佛歌,那种对佛的信念平和而执着,低沉而不颓废,始终有一种柔和而向上的意志在吟唱。世间一切好的东西,其内涵都一样,鼓励人们奋勉向上,去除邪念。
   我将原有的绺裂很柔和地化入衣褶之中,各种书体所表达的理念配合顾视(虽然闭眼)清高,为而弗争、柔弱而不颓靡,大到无所争,求得老子造像,连同细朱文篆印“道法自然”,这件作品算是表达了老子的基本思想。老子微闭双目似恍似忽,也叫我独若昏,为什么这个神态呢,恍忽,昏昏若睡,雕像在表现他的学问,或追求的最大学问在无所止,只有恍忽到我独若昏时才能将学问做到无穷大。我们在做着生功时,须松弛在昏睡时,人体才能真正感到舒和适。

作者:袁 耀 来源:本站原创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