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家动态 >> 内容

姚菊萍:浅谈玉雕题材的设计理念

时间:2012-12-25 15:23:57 点击:

    当代玉雕业迅猛发展,以“海纳百川”为精髓的海派玉雕尤为独树一帜,在玉雕收藏圈内享有盛誉,占据了国内收藏市场的半壁江山。海派玉雕的真正贡献在于“海纳”和“精作”。它的“海纳”包容万象——绘画、雕塑、书法、石刻、民间皮影和剪纸、当代抽象艺术,只要是美的,只要是好的,却又离原点不远,可贵的是“海纳”在消化以后却依然显得分外“苗条”。海派玉雕的“精作”更让人惊异,料色的应用、异想、巧作和精制独具匠心;题材的传承、转化、创新和出挑非常丰富;工艺的理解、发扬、运用和变幻更加神化;思想的发现、嫁接、延续和突破无愧于时代。海派玉雕的艺术家们创造和发展了海派风格,也顺利成章地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的热点。同时这一辉煌盛世也吸引了各地精英移师上海滩,在海派玉雕的大家庭里各自显露着他们的才华,成为了海派玉雕界的又一支新生力量。作为我一个来自江苏的玉雕艺人能够跻身于这支盛世年华的队伍之中,得到了艺术灵魂的陶冶和升华,感到的是无比地欣慰和万分的荣尚。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可贵的,是要有进取之心。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善于从无知中寻求有知。”胜利永远属于那些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向前走的人。经过数年的努力,多少有了些成果,在上海玉雕界里也闯出了一些的名气。这些都是归于在师法前人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不断细心揣摩而来。我的创作的理念是取决于材料的质地和皮色不同,把每个地方都仔细审夺,力求能表达玉石的天然神韵;最重要的是能巧借皮色俏色,将国画创作中的表现手法和形式大量的融入玉雕的艺术创作之中。在我的作品中主要选用花鸟虫鱼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俗作为题材,因为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最生动,最容易表现形态的物质。这也是正因为艺术源于生活,而只有从生活的点滴中细细的观察与体会,才能够找到艺术的灵感与激情。

   自小生长在长江边的南通市,波澜壮阔的滔滔长江水养育了我,也陶冶了我的艺术情操。进入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学习国画以后,出于对玉雕艺术的浓厚兴趣的驱使,不久便来到上海,并拜师于刘忠荣、张焕庆等海派玉雕名家门下开始学习玉雕工艺。得益于自小扎下了深厚的美术功底,并在大师们亲受技艺之后,深感受益良多,玉艺也突飞猛进。在2007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玉石是大自然馈赠的稀世珍宝,可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甚至予人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促进心灵和生命的融洽和谐。每一块玉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生命故事,都有属于自己的传奇,这便是我对玉深深了解的第一点。每每捧玉在手,那在一遍一遍地反复揣摩和精心读玉,使我仿佛把握了玉石跳动着的生命韵律,运用简洁完美的线条加以丰富的层次,力求表现玉石之美,表达自然万物的生命之趣的意境,造就了我在作品中,不管是直线、弧线,皆有“挺”、“柔”、“劲”、“秀”之韵。我力求根脚处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力图将前辈大师的古朴传统精粹与海派艺术的包容相结合。以表现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意境。其实艺术家都很热爱生活,因为生活可以激发他们的灵感并且带给他们创作的激情。作为一个女性我,更是具备了一份难得的细腻擅长以女性特有的细致,从女性的视觉去观察,着力描绘美好生活灵感。人如玉,玉如人,性而矜持,含而不露,勤勉务实,清晰而准确地捕捉每一个闪动的创作灵感,人性与神性,东方线条的美感,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是我坚定而自信地走着自己创新的道路,挥洒自如地刻画着自己心中的激情的基本要求之积淀。

   在当今这个物质文明飞速高涨的时代,人们对文化精神上的渴求越来越多,玉器精品的价值正普遍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多年的努力与实践的积攒使我感悟到,作品是反映创作者的性格与心情窗户,琢玉不走高调,即使对雕刻的手法与工具已经运用自如,仍必须不断奋进,更加精益求精,每一件作品的完成意味着又一个零的开始,重要的是要激励自己去开拓不断进步的空间。今天,在旁人看来我在业界已经小有成就,但在我看来,那仅仅是万里长征的起步,只有不断提高和创新,才能将最美好的艺术的生命延续!


作者:姚菊萍 来源:《国家艺术》杂志 总第31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