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的辨伪主要从玉器的材质和雕琢年代两个方面考虑。玉质的真伪优劣靠矿物学、物理化学等方法来判别,也有传统的看(材料、器形、纹饰、雕工、沁色)、摸(玉液滋润)、掂(重量比重)、划(玻璃测硬度)、听(声音)等方法。从玉器的制作年代来辨别玉器的真伪,主要来自三方面的依据。1. 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中国古代各朝的名物制度对玉器鉴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周礼》一书中对玉礼器的形制有详细的记述,唐代典籍中所说的玉带制度告诉我们一些玉器的产生时代、形制、规格等。 2. 同时代艺术风格的比较。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些风格反映在同时代不同的艺术品上,其题材、手法、风格往往是相通的。如良渚文化石壁上的鸟纹,在一些陶器上可以发现;商周玉器上的龙纹、兽面纹与同时期的青铜器上的纹饰风格一致;“汉八刀”刻成的玉翁仲,其琢制风格与汉代石刻艺术可类比。3. 考古出土玉器是古玉器鉴定的重要依据。在古墓中有大量的随葬玉器,其时代是可以判定的,因此,这些玉器的年代就比较容易确定。利用各年代的出土古玉就可以建立起玉器演变的年代序列,它们是鉴定古玉的重要依据。
鉴别玉器的真伪要对古代玉器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了解,主要是了解不同时代玉器的品种、用料、器形、纹饰及加工工艺等的不同特征;还需了解仿古玉器制造历史和制造技术。
1. 从玉器的材质鉴别古玉器: 不同的时期对玉材的选择有所区别。即使是同一时期,不同区域所用玉材也有所不同。红山文化主要用“老岫玉”为多;良渚文化用透闪石较多。商代有岫玉、独山玉、绿松石、玛瑙、水晶等,汉代:张騫通西域后,新疆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白玉开始兴盛。唐、宋均用和田玉,明、清还用玛瑙、绿松石、珊瑚和翡翠。
2. 从器形鉴别古玉器: 各朝代的器形均有不同取决于当时的经济、文化,反映了当代的审美倾向,是时代特征的写照。
新石器时代的器形有:斧、刀、铲、璧、管、环、玦等。
商周时代的器形有:玉斧、玉刀、玉铲、玉钺、玉戈、玉璋、玉璧、玉环、玉琮、玉圭、玉璜、玉勒子、玉簪,还有玉鱼、玉龟、玉兽面、人兽佩等。
汉代时期有玉璧、玉剑饰、玉带钩、玉舞人、玉蝉、玉翁仲、玉刚卯,还有动物的器形如虎、羊、熊、猪、马等。
唐代除了继承前代的器种外,还出现了玉带板、玉人物飞天佩、卧马、卧骆驼等。
宋元时期有玉觚、玉尊、玉炉、玉带扣、双耳杯、龙纹佩、花鸟佩等。
明代除宋代的器形外还有镶嵌件、玉带钩、玉簪、玉花牌、玉杯、碗、壶、杯、玉山子、瓜果、花卉,动物中有羊、狮子、麒麟、独角兽、虎、鱼。陆志刚所做的志刚牌是明代出名的玉饰件。
以康熙、雍正、乾隆为代表的清代玉器更是品种丰富、绚丽多彩。除了继承前代所有的器形外,还增加了不少实用品,如餐具、烟壶、烟嘴、玉如意、玉班指、与瓜果、玉人物、玉兽等。
3. 从纹饰鉴别古玉器: 不同历史时期的玉器纹饰有很大的差别,掌握各个时期的玉器纹饰特点是鉴别古玉器的重要依据。因篇幅有限,不在此细述。
4. 从工艺鉴别古玉器: 所谓工艺即俗称做工或刀工。因各时代的雕琢工具不同,故各时期的制玉工艺也不相同。鉴别时要注意:用何种工具开的料,切割痕的特点;钻孔的形状,孔壁的加工痕迹;切割所用工具的特点、手法和磨痕的走向。
5. 从颜色鉴别古玉器: 玉器的颜色可分玉色、人工染色、沁色和盘色四种。目前见到的古代玉器使用的玉料主要为岫岩玉、南阳玉、蓝田玉、新疆和田玉。和田玉又称软玉,分白玉、黄玉、碧玉、墨玉、青玉、糖玉;人工染色是在玉器表面加染的颜色,方法之一是用某些植物的汁液染在玉器上,还有火烤、油炸、酸浸等方法;沁色是指玉器埋入土中,与土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颜色变化,与玉质、土壤介质、温、湿度、埋藏时间有关;古玉器表面的颜色随人工抚摸手盘变化,出土的生坑玉呈土华之色、玉色发乌,而经盘玩的传世玉则好似油浸、光亮、细腻。
总之,古代玉器的辨伪,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鉴定中的很多经验,均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或无法用文字描述得十分准确。要想提高对古玉的辩伪能力,最重要的是多看实物,多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去思考、去揣摩、去领悟、去感觉,并将那些模糊的认识、零星的信息,进行认真地分析、比较,以便从中寻找出正确的结论。
图1 仿红山文化玉琮
图2 仿古玉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