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内容

秦耕:美玉之“燕”何时飞入寻常百姓家

时间:2013-10-31 10:47:15 点击:

一、中国人的爱玉情结
   中华民族是爱玉的民族,这个民族有着极为丰富的爱玉情结。在长达七千年的玉文化历史长河中,从远古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到商代的妇好、大洋洲遗址。从陕西周代韩城芮国贵族墓、春秋凤翔秦国雍城遗址的云纹配饰到明清的山子、摆件及人物、花鸟、片形器、圆雕件,玉文化所包含的深厚底蕴和精彩,始终灿烂辉煌,在传承和延续中闪烁着中华魂魄的魅力。玉,从勾通天地的神器,到维护皇权理智的礼器,从而转变成为了体现个人魅力和品位的装饰品、收藏品;玉,从象征王公贵族尊贵地位的独享奢侈品,从而转变成为了雅俗共赏、佩戴体现个性的美丽饰物;玉,是神圣的,它特殊的魅力,更由于其雄浑,博大文化的熏陶而备受国人的青睐;玉,不仅质地坚韧、色彩纯正,质量温润,也是美丽、吉祥、财富、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欣赏美、追求美,是人的天性,是人类最自然、最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精神追求,是社会步入文明、走向进步的源泉之一。她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个性,和平、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代表着和谐、坚毅、向上、所具备的仁者风范,凸现中华民族的勤劳、朴实、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其涵盖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质量的全部。

二、正确理解资源的不可再生
   和阗玉产自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形成于2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晚期。是由中酸性侵入岩侵蚀白云石大理岩而形成的。它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岁月,适当的环境,极尽苛刻的成长基床和地理条件。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拟制的环境条件和物质组合造成了它的资源稀缺。和田白玉之所以能称为玉中之美者,主要因为它具有白、润、细、韧、俏的美质。“共工触不周山,天为之倾,女娲采五色石补之。”这里说的“不周山”就是昆仑山,“五色石”即是和田玉。和田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也是我国最优质的玉种,它以洁白无瑕、瑕不掩瑜、冰清玉洁、温润其生而远扬著称。据有关报道,近几年和田玉因其价值的一路高攀导致了极度的疯狂开采。在玉龙喀什河附近,最多的时候有20万左右人在那里破坏式地挖玉。当地表的玉石被挖完之后,又开始动用大型挖掘机往更深处挖掘。这种恶性循环也是导致了当今和田玉资源越来越稀缺的原因之一。也正是以上的因素才形成了当今人们对和田玉的追求和挚爱,也是造成了人们过渡的开采和利用的原因。
   在玉器市场上,但凡是经常逛白玉市场的人几乎都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新疆几个月都没有挖到和田玉了”,“和田玉已被挖完了”,“这些都是几年前的料了”,“再不买就没有了!”。难道和田玉真的挖完了吗?新疆自治区政府真的禁止开挖了吗?据我调查所知,都不是。根据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合理开发,资源共享”的原则,地方政府并没有下达绝对禁止开挖的文件,只是明确表示,领证后合理有序的开挖,挖后恢复地貌。且新疆白玉原生矿产地目前已探查到20余处,多集中在新疆昆仑山西,自塔什库尔干县城以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经和田地区的桑珠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到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一带,长1100多公里的范围内,4000~5000米高的雪际线附近;所以和田山料的矿储量还是十分丰富。并据初步勘查,这个地区的众多河流中还蕴藏着一定数量的籽料。所以我认为,和田玉资源固然不可再生,是十分珍稀的品种,但并不是没有了,而是政府对环境的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和和田玉所在的位置较为险峻,开采难度之大,导致市面上和田玉数量大大减少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众人认为的和田玉已经挖完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应予以更正!

三、玉质才是决定价格的第一因素
    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在八千年的中国玉文化中,和田玉以其品质高雅、质地优良成为了历代王朝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载体,并延续至今。“春风不渡玉门关”众所周知,甘肃有一个玉门关,但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玉门关过去是干什么的,就是为了和田玉。自和田玉被当作皇家宝物后,和田玉的开采、运输全都打上了皇家的烙印。玉门关则是查验和田玉进入内地的重要门户。以温润和油性为第一特征,这是其他玉都不能与新疆和田玉媲美的。和田玉由于其矿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质地优良。其表现在:一是由于其粒度极细,所以质地非常细腻,是古人所谓的“缜密而栗”,为其他玉石所不及。二是温润滋泽,即具有油脂(脂肪)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是古人所谓的“温润而泽”,且里外一致,是古人所谓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或“角愚理自外,可以知中”。而正是这些超脱非凡和田玉本身的优良品质决定了它的价值,同时也决定了其不菲价值的不可比性。
   但到底和田玉究竟是重在赏玉质还是赏雕工呢?这一直是一个比较争议的话题。这也是我在之前刊登的“如何把握玉器收藏中的质地与工艺”一文中曾提到过的问题。2010年北京某拍卖公司的秋拍上一块无任何雕工,重量为13克和田玉竟然拍出了130万的高价。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并不是一定要名家雕琢过的玉才会值钱。好玉配好工,这好玉必定在前,这也就是我们讲求的玉质好。如果同样有两块玉,一块玉质完美并无雕工,而另外一块确实玉质稍差,但出名家之手。请问您会先选那件?毫无疑问您心中定有答案。事实是一块玉的价值,玉质必定是决定价格的第一因素。一块原本已经很漂亮、完美的原石,经过刻意的“打造”,其美丽恐怕不仅不会因“打扮”而增色,却会有损于她的美丽。而一块玉质很好,但有点小小瑕疵的玉石,在经过玉雕大师们一番精雕细琢后,那肯定是画龙点睛,巧夺天工,让赏者眼前一亮。但若是一块玉质不好,就算是再名家雕琢也因为其总价值的不相称,而无人问津,不值得收藏。再者,现在市场的一些藏家和玉友们一味盲目追求名家大师,工费的价格高于玉石价格的几倍,乃至于几十倍,几百倍的作品,那就大错特错了,根据当前玉器(含翡翠)市场行情和价格增值学原理,一般情况下,大师的工费不能高于玉石的价格,也就是说通常玉价在十万以上的为七分玉价三分工价为宜,稍高的国家一线大师不可高于玉石价格的50%,少数顶级玉雕大师的工价也不应高于玉价的80%,否则就完全失去了收藏玉器的实际价值!

四、玉无价不等于乱要价
   近来坊间和媒体时常有“照此下去,10年后,传承数千年的和田美玉将不复存在。”的声音频频发出。作为玉石中最好的新疆和田玉,和田玉价格疯涨,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资源枯竭,挖掘成本居高不下。据统计2006年以来,随着和田玉籽料的日渐枯竭,国家为保护环境,连续出台相关政策,禁止大型挖掘机进入河床开采,和田玉籽料的产量便大幅减少。加之人工、燃油的成本提高,导致和田玉挖掘成本升高。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群众越来越富裕,更多的人涉足艺术品收藏、投资,大量的金融资本随之流入国内和田玉拍卖市场,中国顶尖艺术品的价位很快跃升至亿元级,古代玉器价格涨幅同样也是惊人,这也带动了和田玉原石及雕件的价格猛增,提升了和田玉的价值。这与“80年代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和田玉的价值。当时有人在栈桥一带卖和田玉,鸡蛋大小的一块玉才两块钱。”的感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市场上优质和田玉籽料非常稀有,再加上新疆和田玉种资源枯竭,和田玉的价值还会仍在攀高。去年12月上旬,一块重达130公斤的和田羊脂玉籽料以4500万元的价格在北京被拍卖,创下和田玉的最高拍卖纪录。再者,由于资本市场的萧条和经济的不景气,在房地产、黄金、股票等投资相继逐渐回归理性的同时,艺术品古玩市场变的越来越鱼龙混杂,作为资本投机的领域相对变的狭窄了。和田玉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又承载着许多优秀的品质和文化底蕴,便变成了这场大浪淘沙中崭露头脚的新秀,成为了富裕者投资的一个亮点。其炒作之声沸沸扬扬,泡沫四溢,失去了理性价格的原貌,成为了一支无的飞矢,一路上扬。其实一枚优质的籽玉与一般的上料在品级上有天壤之别,玉无价不等于乱要价!

五、理性理顺原料、工艺、商家、藏家之间的利益关系
   “艺术品一旦进入市场,各方所追求的完全是利益的最大化,基于这一点,对于商家而言,市场的理性并不好玩,泡沫更具有刺激性。”有收藏界人士表示,现在中国的收藏市场,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背后多是拍卖公司知假卖假、利益集团联手做局、天价拍品层出不穷。“化虚为实’的回归理性过程,有利于市场长远发展,同时也是发展策略调整以及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的时期。”如何理顺材料与工艺附加之间的关系(如:好料加好工),商家与藏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急等解决的问题,“玉色勿欺行外,不允多夸半分。工价必衡良心,莫敢虚高一文”才是正道 。目前无论是卖家还是藏家主要存在有的问题有四:一是浮躁之风甚嚣尘,急功近利;二是不认真研究收藏规律和器物知识,轻信他人忽悠,花了大量冤枉钱还固执己见;三是文人相轻,互相倾轧、贬斥;四是伪造数据,制造假象,误导民众。我感到,无论是带有何种利益的朋友都应该回归理性买卖,树立和谐儒商、良知藏家,弘扬立德、崇文、传承、延续、研究、交流的雅趣才是藏家最高的利益所在。

六、昔日皇家玉,理应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古代社会里,美玉拥有几乎都被王公贵戚、达官贵人所世袭,虽说玉文化拥有的涵义无处不在地渗入了华夏民族的骨髓,但在封建王朝统治下,普通阶层离“和田玉”的距离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们称那个时期为王玉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民玉时代也随着时代变迁的步伐悄然而来了。从近代来看,从明清两代的宫廷垄断到解放后的外贸独家收购,和田玉矿产资源和艺术品一直是国家统一开采、加工和销售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70年代出生的人,由于受世袭的博古风气和怀旧心态的影响,耳濡目染有一批爱好者或多或少地都学习了一些和田玉的常识。而八九十年代后,这种传统文化上则曾经是一个断层,这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大家开始悟出“乱世藏金,盛世藏玉。”对于这句流传千年古话的真谛时,当很多人开始了解“玉,石之美,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畅,等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使,繁之方也”的丰富内涵时,便促使了爱玉、尚玉、藏玉、玩玉之风的兴起。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的见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群体素质也普遍地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广大民众对玉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以及需求也日渐凸显。很多人开始把投资焦点放到了和田玉的身上,并已经充分地认知了其文化的不可替代性,这也注定了它成为众多艺术藏品中最具收藏价值的一朵奇葩。
   人爱自然,故爱玉,君子崇德,故崇品,赏玉品味,如痴如醉,便是此道的迷人之处也。美玉与心灵的契合,其中的乐趣溢于言表,赏析也好,把玩也罢,在心灵的空间,多的是一份念想雅趣。
 

作者:秦耕 来源:网络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