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内容

秦耕点评:赏玉与养心

时间:2023-4-11 10:33:17 点击:

 

玉,洁白无暇,令正人君子为之玉不去身;

花,争鲜斗艳,令俊男倩女为之爱不释手;

情,身心交融,令牛郎织女为之冒犯天庭;

钱,身外之物,令兄妹情侣为之丢情弃义……

 

纵观历史长河中令世人钦羡的美好之物,玉可谓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文化瑰宝。花也好,情也好,钱也好,都或多或少让人沉迷于世俗之物,唯独玉,她真正陶冶着人的心灵,所以人们常说的“人养玉,玉养人”,在我看来,“赏玉”更是一种“养心”,即真心懂得赏玉之人,玉也会让他的心灵得到更多的滋养和陶冶,真正做到人玉合一。

 

玉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玉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内心,原因在于这小小石头的背后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1、玉的起源

早在新石器时代,远古人类在打制石质工具时,发现有些石头很好看,就倍加珍爱,也有了俗称“玉——美石也”。天然的石头和人类美的意识结合在一起,于是华夏文明的第一块奠基石——玉文化就诞生了。而中国人制玉爱玉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大约8000年前,居住今天中国北方内蒙古东部的原始先民将一种淡绿或乳白色的石头进行抛光、打磨、钻孔,制成耳环和项链,这在当时是一种时尚潮流。当时的人们还相信,这种美丽的石头有着神秘的力量,可以照亮人们死后的路途。

之后在华夏土地上,先后开采出了辽宁岫岩玉、河南独山玉、陕西蓝田玉、新疆和田玉,尤其是新疆的和田玉,透闪石含量占99%以上,是软玉中的极品。这些原本与石头同族的宝贝,因其具有人们所仰慕和渴望的气韵和品质,而一代又一代地跃入人们视野中,成为比金银更宝贵的东西。

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种石头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它的含蓄和这个古老国度的人们何其相似,以至于承载了中国文化最高品质和最高境界的理想,成为与上天对话的媒介,吉祥、权力、财富的象征。

 2、儒家的道德伦理与玉文化紧密相连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核心,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将“君子比德于玉”的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运用“天人合一”的理念,把玉的天然品质人性化,总结出玉有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十一德。君子佩玉,不是为了乔装打扮,而是规范自己的言行、操守的儒家信条。孔子将玉推崇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同时也给人制定了至高无上的思想道德标准。“君子比德于玉”,倡导人们以玉为楷模,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这是人与玉和谐共荣的典范。

孔子认为:“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孔圣人用天人合一的理念,归纳出玉人格化的各种高贵品德,极力地弘扬了儒家的道德观。于是乎,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温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蔚然成风。这些就是中华民族爱玉的文化内涵,更是玉至高无上的思想道德价值。

正是因为孔子以儒家的信条对玉作出了诠释,成为后世琢玉、赏玉、佩玉的品评尺衡,极大地激发了玉器的“世俗”生命力。由此以后的两千年间,玉文化在中华大地上薪火相传。

 3、玉是一种文化

“玉”字始于我国最古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汉字曾造出从玉的字近500个,而用玉组词更是无计其数,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后世流传的“宝”字,是“玉”和“家”的合字。

“玉”字在古人心目中是一个美好、高尚的字眼,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如:以玉喻人的词有玉容、玉女、亭亭玉立等;以玉喻物的词有玉膳、玉食、玉泉等;以玉组成的成语有金玉良缘、金科玉律、珠圆玉润、抛砖引玉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如“和氏壁”“完璧归赵”“弄玉吹箫”“女娲补天”等,更有多少人把自己心爱的儿女以玉来起名,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曹雪芹把人生的理想寄托在这块顽石美玉里了,对玉的爱在中国人的心中已扎下了深深的根。

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中国最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足见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是人与玉亲密关系的真实写照。古人佩玉除了表示地位和财富外,更重要的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如果人人都能比德于玉来做人做事,那么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能早日实现。玉与人这种不分昼夜,生死不离身的亲密关系,是任何艺术品都无法比拟的。在人与玉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人达到了心灵净化的完美境界,玉达到了羽化登仙的完美境界。这是一个各得其所,和谐双赢的过程。

 

玉的广泛象征意义及实用价值

 1、玉的广泛象征意义

中华祖先爱玉,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稀有或色泽美丽的外观,而是因为玉凝结着人们深深的感情,这些情感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孕育着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文化中,有不少诗文词汇,以表现玉的自然美引申为人的容貌美和气质美。《诗经》中有“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彼其之子,美如玉,殊异乎公族”;玉女、玉人、玉容、玉貌、玉色、玉体、玉面、玉音、玉立、玉郎都形容人的俏美。美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她不像飘浮的白云,四季的鲜花,时来时去,忽有忽无,交替变化。玉,把玩的时间越长,越迷人可爱。爱情是坚贞的,永恒的,情人用玉,能充分表达情人间的山盟海誓,白发偕老的忠贞爱情。

我们的祖先喜欢用玉来形容人的人格和品质,他们将玉人格化,称其具有仁、义、智、勇、洁等五德,认为君子德比于玉。不经意翻开古书我们会发现,古人“薄金银而厚玉”是有传统的。且不论坊间传说最深最广的“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定论,连《管子》这些老书也把“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作为定论来加以记载。 就连古代皇帝们的权力象征“玺”也大多与玉有分不开的关系,而这些是冰冷的金银所不具备的。目前市场上优质和田羊脂白玉的价格是每公斤100万元人民币以上,超过黄金价格5至10倍。

 2、玉的实际用途

除了玉的象征意义之外,玉也具有非常多的实际用途。

玉是一种天然矿产,矿物是中药中的一类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我国古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唐本草》《神农本草》《本草纲目》中均称玉可“安魂魄,疏血脉,润心肺,明耳目,柔筋强骨……”。据现代科学测定,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铬、锰、钴等,经常佩带玉石可使其中所含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产生特殊的“肌理效应”聚焦蓄能,形成相当于电子计算机中谐振器似的电磁场,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使各项生理机能更加协调地运转。佩戴玉石,当玉石挤压某个穴位时,可刺激经络、疏通脏腑,有明显的保健功能。

我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人视玉如宝。传说古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嗜玉成癖如宋徽宗;含玉镇暑如杨贵妃;持玉拂面如慈禧太后。古医书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并称玉是人体蓄养元气最充沛的物质,认为嘴含玉石,借助唾液所含营养成分与溶菌酶的协同作用,能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气,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不失为玉石养生的又一途径。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河则河水清,由此可见玉石养生有益无损。

古人对玉的使用,大多与养身有关,此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民间有“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即是将玉与人的身体紧密接触,是可以气血相通的,如果一个人的体质好,则玉光洁滋润,柔和如脂,人也因此面红体润。反之,则二者皆晦暗无光。

玉也是上好的保健美容品,被西方女士们称为“东方魔石”。《御香飘渺录》中记载:慈禧太后有一套奇特的美容大法,就是玉尺在面部搓、擦、滚。花容玉貌往往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而花和玉自古以来就是妇女美容化妆的原始材料。殷纣王时,曾将北方燕地所产的一种红兰制成“燕支”辅以白净的特种玉石为粉和黛。要特别指出的是玉石还有镇静作用,颜面皮肤受脑神经支配长处于紧张状态,以清凉的玉石按摩可镇静面部神经。民间则有孕妇分娩时用双手握玉以镇痛助产的习俗。

 

赏玉实为养心

人们欣赏玉,祈求玉护佑其平安、康健、吉祥、如意,玉与人,人与玉,于冥冥之中,有一神秘的相通、相联,这也是几千年来人与玉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愫。

 1、你的层次决定了你赏玉的层次

古代人们佩玉,主要不是简单的装饰,不仅仅是表现外在的美,而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也就是表现德,同时还具有体现人的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古代君子必佩玉,用意是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人的行为和动作。

时至今日,玉与人的关系也是最亲近的.金钱是钱,钻石是价,而玉,是生命。当握玉在手中,轻轻地抚摸再抚摸,就象抚摸自己光滑的肌肤以及柔软的心。你会发现玉是活的,有体温、有心跳、有温润的水份,正和着你的思绪在共鸣、在共舞。能够让玉时常贴着肌肤是最好的,玉不会辜负你丝丝缕缕的滋养,她就象有灵性的鸽子,即使放飞也记得回家,经过你手的玉,必定会留住你生命的信息。

就像古人把养玉称为盘玉,并将养玉分为文盘、武盘、意盘三种,其中最奇妙就是意盘。意盘指玉器收藏家将玉器持于手上,一边盘玩,一边想着玉的美德。意盘是一种极高的境界,与其说是人盘玉,不如说是玉盘人,人玉合一,精神通灵,从古到今极少能够有人达到这样的精神境界,但这的确就是所有爱玉之人所追求的。

有些爱好玩玉器的人,看见别人有好的玉,必然眼见心谋,想据为己有,便千方百计,无所不用其极。这是不少人的劣根性,但求占人便宜,毫无厚道,并非分享与共赏,一味欲念太大,以占有为目的,但又极力压价。有些人见了别人的玉器,当面赞赏不已,可是背后便极尽贬仰之能事,真亦当假,不留余地。这表现了人性的虚伪、胸怀狭窄,世上有众多这类口是心非的“伪君子”,心存妒念,器量亦有限。有些人口说爱玉器,其实并不真正欣赏;每逢见了一块美玉,不谈好坏优劣,必先追问价格,甚至问人来源。这类人并不注重玉的本质,只从金钱价值方面着眼,更锱铢计较;并希望得知货源,另出手段去获取,以求捷足先得。

真正爱玉之人,应该是采取文盘、武盘结合的方法,即贴身佩带,又时时拿在手中盘玩。且养玉有很多禁忌,意盘还忌贪婪、忌狡诈。所以,养玉就是与玉做朋友,这是人的一种福分。凡此种种,都可见有些人玩玉爱玉,绝非为求储乐和怡情养性,而只望获得。而真正的赏玉者总痴情的相信美玉是“天地之精灵”,深得“玉文化”的精髓,承认美在琢磨,美在人为,美在生生不息的创造。天地生情,玉石有情,一手一刀倾注生命力,琢磨其光辉,雕刻显神韵,物化我一,性情相适,一玉一世界,一石一宇宙。

2、赏玉人应是“玉文化”真正的传承人

从古人开始使用玉到现代人的赏玉称为风尚,玉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史,经过这数千年人们对玉的崇尚,玉所包含的深意经人们代代相传并不断的完善,逐渐形成一种思想理念,并且根深蒂固。在这种思想理念产生的同时,也孕育出了玉的特有文化即“玉文化”,玉文化的产生为玉蒙上了一层神圣而神秘的面纱。因此,在看玉的价值时,应结合玉数千年来所形成的文化去看它的价值。

细究根源,我们在赏玉的时候,一件玉器的价值体现不单是需要人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雕琢,还有它所耗费精湛的工艺、得天独厚的天然价值,更重要的是她所体现的文化底蕴。单就“文化”一词而言,它是种精神之源,是人类经漫长的岁月渐渐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对于一种潜藏的文化内涵,仅用物质本身是无法衡量其价值的,如果没有这层文化价值的存在,玉就跟其它的奇石没有多大的区别。

“玉”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从史前的古朴雅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再发展到今天的玲珑剔透、博大精深,经历了一个由物到神,再到人,最后回到物的一个发展历程,是不同时代、不同思想观念下的不同产物。长期以来,相辅相乘,取长补短,最终百川归流,汇在一起,共同构成七千多年的中华“玉文化”。所以,我们赏玉,其实是在体验玉的历史,玉的文化,而品玩玉的同时,我们已经被玉所感染,我们的心灵已经被她所美化了。

玉包蕴了天地之灵,当你清心把玩手中的玉器,每个爱玉之人都不得不承认,每一件美玉,皆琢磨之物也。故古人有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琢磨了璞玉,美玉出焉。琢磨了君子,圣贤出焉。”玉,体现了人的品质、气节,是真正美的化身。

玉器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而这正是所有艺术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天,天理,天道,即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人性,人道,即人类社会活动的实践。天人合一,也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而玉文化就是为了艺术地建立一个玉美绝伦的人与世界相融合的唯美宇宙而存在的,当我们的心灵被玉这一“天地之精灵”净化之时,相信也就是“玉文化”得到了传承之时,可见赏玉之谓养心本身就是一种“玉文化”的传承。               

 

作者:秦耕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71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