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潮流 >> 内容

一生与美玉相伴

时间:2016-7-4 11:04:15 点击:

 《玉风堂》和田籽玉专营店总经理、知名玉器商人陈晓东,从2002年前的一位收藏艺术品种类繁多的藏家,转变成一名专业经营和田籽玉加工和销售的玉器商人,已静静地走过了整整十五个年头,对当前玉器行业出现的种种现象有着自己独道的看法和观点。

观点一:在电商冲击、大力反腐、行业重新洗牌的当下,许多玉器商户、玉雕工作室为了扩大营销都已早早地拥抱互联网,但请切记玉器行业的销售有其特殊性,盲目介入最多算跟风,线上做好推广,线下做好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观点二:不可否认各路资金、平台、商会的介入,从某些方面对玉器行业来说是有正面的推广作用,但凡事都应有个度,否则不仅做不到双赢,损害的可是整个行业环境。另外,一件再成功的玉雕作品如果缺乏诚恳的文艺批评,炒人、炒活、炒料,不切实际地拔高作品的水平,不够客观地评价作品工艺,不顾事实地抬高玉料价格,水份太多已变成一种行业歪风。
 
观点三:众所周知,虽然原料稀缺是事实,但很多商家在行情火爆时,不管市场能否接受,盲目地高价购入玉石原料,自以为只需找一位“玉雕大师”雕刻一下就能卖个高价,这样的后果不言自明,并最终间接导致至原料市场的非理性上涨。笔者认为,在当今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不浮躁、不跟风,坚持认真做好每件作品才是唯一的出入。
 
观点四:“大师作品”满天飞是和田玉收藏市场上又一个巨大的乱象,也是整个“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普遍现象,使众多和田玉收藏爱好者们雾里看花,无从下手。当断不断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坐失良机,与梦萦魂牵的宝贝失之交臂,而此现象的幕后黑手非部分自吹自擂的评奖机构莫属。相比大多数专家发出的尽快统一完善和田玉等级评定标准的呼声,笔者认为对此类评审、评奖机构的审查监管反而更加应该先行一步。
 
观点五:我们知道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角度,恳请“玉雕大师们”在面对每一件完美无暇的美玉时,一定要慎之又慎。片面的解释“玉不琢不成器”,为了一味追求俏色效果,评奖名次,有的已到了无红皮不动的地步。我相信锦上添花、化腐朽为神奇的玉雕作品反而更能体现时代工艺的高度,并为后人所接受。
 
观点六:我们应该珍惜手中每一块来之不易的精美玉石,天然美玉凝结天地之精华,散发温润之光泽,都是大自然的精灵,人类的瑰宝,弥足珍贵。凡者读玉的珠圆玉润、倾国倾城,禅者读玉的岁月沧桑、难能可贵。每块玉都是历经大自然千万年的考验和造化,恩赐于人类的宝物,都是采玉人用艰辛和汗水换来的。好玉遇知己,“玉”见你就是缘。她不远万里来到了你的手中,被人知、被人识、被人爱、与你结缘,此乃玉之大幸,人之大幸,也是天意和缘分。从此她与你珠联璧合的成为知己,相伴一辈子,甚至是传家宝相伴几代人。
 
人养玉,玉养人。人赋予玉以真挚的感情和美好的愿望,玉保佑你世代繁衍,衣冠峥嵘,家和万事兴。那份拥有感,亲切感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这正是玉的魅力和价值所在。黄金有价玉无价!仁、义、智、勇、洁,乃和田玉体现之“五德”!和田玉文化发源于新石器时代之初,孕育生产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形成发展于奴隶制和封建时期,兴盛于明清,时至今日,它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特殊的文化内涵更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心灵之中,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形成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纵观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发展,氏族社会也好,先秦三代也罢,乃至春秋战国时期,其用和田玉的状况虽不尽相同,但琢玉中所蕴含的精神和用玉的理念却是始终传承延续的,这也是历代文人、智者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天地大道。
 
古人以和田玉为天地自然之道的载体,因其质地刚柔相济、表里如一、温文雅致,故以玉比德。传统文化中德为神,玉为骨,可见和田玉文化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在中国玉文化之中能够清晰的看到它步向文明的奇迹,在五千年文明的礼仪典章中到处都能看见和田玉的身影。时今,《玉风堂》愿与玉器行业所有从业人员一起自律、坚守与发展,相信艺术品市场的春天终会到来。
 

作者:陈晓东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45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