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潮流 >> 内容

朱浩方:文化的传承 时代的密码——浅谈清代玉雕艺术

时间:2016-12-28 12:53:00 点击:

   何谓“首德次符”?君子比德于玉焉,孔子说:并不是因为玉少所以玉才贵重,是因为君子把德行与玉相比,玉的温润而光泽,就是仁;玉的致密坚实,就是智;玉的郓角方正而不伤人,就是义;玉的沉重欲坠,就是礼;玉的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就是忠;玉制的圭璋用於礼仪,就是德。 
   从古至今国人爱玉,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节操;以玉比德,以德养玉,以玉德规范君子的德行。这种爱玉、崇玉、礼玉、赏玉、玩玉之情怀历经万年,逐渐形成了中国玉文化的一种传统美德——玉德,因此中国也被称为“玉之国”。
   中国的玉文化经历了神玉、巫玉、王玉、民玉四大历史阶段,由于其漫长的发展史,形成了一套独立独特的用玉体系和传统。古人玩器,不玩料,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新石器时代至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玉器史上的创始期和成熟期,当时的玉器无论是在造型、纹饰及内涵上无不与神灵和祭祀礼仪相关,甚至对玉料本身赋予了许多“德”的理念和超越玉料本身的特殊功能。比如用玉来 表现权威和等级,崇尚“君子比德于玉”,要求“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笃信“玉入九窍可防尸不朽”等。
   隋唐至明朝的玉器由于隋唐重新大统一,和对外文化的交流发展以及各民族的融合等原因,开创了一个盛世乾坤。致使玉器在品种用途、内容含义、制造技术和造型纹饰等方面都产生了与前一历史时期完全不同的颠覆性的变化,有使人如入另一番天地之感。器物则多由以前的对自然的崇拜,转变为天人合一之器,显露威严的仪仗和实用的玉工具器型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六器”(玉璧、玉琮、玉圭、玉琥、玉璋、玉璜)中的玉璧、玉圭以及神灵化的龙、凤、螭等至此被赋予新的含义,为天子和皇权的象征,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春秋晚期对玉器和玉料所提倡的“首德次符”的观念已经悄悄改变(“符”指玉色和玉器的饰纹等),此时则转变为所造玉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伦理欲望息息相关。也就是说,玉“德”已降到次要地位,而玉料和玉器之“符”提到了首要位置,故这一时期的玉器造型纹饰多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神仙佛、鸟兽鱼虫、花草树木等题材,并以此寓意人们的美好期望,使得玉器呈现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新景观。
   清王朝统一天下后,康熙、雍正二帝励精图治,文化和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到乾隆时期特别注重搜集、精研和制作玉器,使得当时的宫廷玉器得以持续蓬勃发展。乾隆皇帝爱玉胜过历代帝王,清乾隆二十四年,平淮战役取得胜利,出产和阗美玉的新疆正式归入清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和阗玉玉贡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对此乾隆皇帝御制《和阗玉》诗中写道:和阗惜于阗,出玉素所称,不知何以出,今乃悉情形。
   和阗玉一直以来都是皇家专属用玉,为体现玉器的整体完美性不惜工本,将型美、工美、料美的成器之作呈献给皇家。居住在宫廷内的人,希望能置身郊外山水佳景之中,故山水作品就比其它题材多。在清代用玉雕刻小山,饰以小溪、树木、人物、花草之属是常见的作品主题。
   乾隆时期是宫廷玉器鼎盛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玉雕作品器型齐全、用料讲究、设计巧妙、工艺精湛,器物大气磅礴。乾隆时期的玉雕工艺有:高浮雕、浅浮雕、镂雕、剔地阳雕、错金错银嵌宝等各类技法,运用灵活多变,工匠将山水、动物、人物等展现得细致、秀美、灵动。该指出的是清三代期间有一种特别的玉雕风格那就是异域风,如痕都斯坦风格和洛可可风格,在现代人的眼中这一异域风格就代表了清朝的玉雕技艺,其实这只是沧海一粟、繁星一颗,不能让这异域风情代表了整个清王朝的玉器水平。清代玉器质美形雅、匠心独具,器物题材广泛,涵盖各种用途,即使仅从工艺角度来看,宫廷玉器的艺术表现力和领悟力明显高于其它时代,足可视为古玉发展史上最高水平的代表。清三代的器物既有皇室祭祀用器和陈设用器还有装饰件和把玩件,特别之处令人称奇的是还有定制件按照主子的喜好或者要求来制作,这就是帝王的特权。当然这类制作也是有一定等级规定的,据记载:“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太监胡世杰传旨:着德日常姚宗仁在银库玉石内挑选足做玉碗,桌木各一百件之玉呈览。钦此。”虽然一次制造上百件玉碗量不少,但是玉料毕竟珍贵,在宫廷中也不能大量使用。除帝王外,宫中其他人使用玉器的规范,较瓷器、金银器等的使用更加严格。仅皇太后、皇后各可用“玉盏金台”一副,包含皇贵妃、贵妃、妃等以下各人皆不配用玉。可想而知封建王朝的用玉制度是何其的森严。乾隆年间采玉只能官府所为,民间不得采,所有玉石皆皇家所用,如有私贩玉石的当场正法,玉石的流通视作违法。
   从古至今和阗玉雕器物作为文化和人文艺术的历史载体,她不仅自身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和语言,创作和鉴赏更具有广博的文化性。细细的聆听仿佛能听见她在用她的语言讲述,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的、经历的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故事和传奇,并等着我们后人去掌握文化的信息;解读艺术的密码。如今历代皇家所用之玉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今日的玉雕作品和古人的认知已经大相径庭了。古玉崇高的意义和地位已不复存在了。现在玉器的制作和佩戴更具个性化,更符合个人的喜好了。要是能将传统的玉德文化正真融入进现在的玉雕制作工艺中去,那中华民族历经万年而从未间断的玉文明和玉文化才能继续得以传承和弘扬。
 

作者:朱浩方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47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