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艺术品市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总觉得这个市场水太深,唯恐上当受骗,不敢涉足其中。这种状况客观上造成了艺术品流通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被限制在较为狭窄的领域,从而制约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专家频“打眼”
在古玩收藏鉴定活动中,最常用的是“眼学”,即以专家们的眼力来区分藏品是真品还是赝品。
鉴定过程中,专家们需要灵活运用自身的思维和感官,对同类真品进行回忆,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对实践经验进行印证,使“眼学”发展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
在文物市场上,鉴定是关键环节。但在这个关键环节上,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文物鉴定法,不能对鉴定部门、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的程序、鉴定失误的赔偿等作出明确规定。于是,一批所谓的鉴定专家,只认钱、不辨假,以至给赝品发“鉴定证书”的事例频频发生。
玩收藏的,难免不“打眼”。其实,“打眼”也是收藏者的一门必修课。打眼关系到专家的眼力和声誉,可悲的是,有些专家不顾声誉而有意“打眼”,为业界所不齿。
说古董鉴定市场是一个“丛林社会”并不为过,这个市场是专家林立,鱼目混珠,毫无规则可言,一切向钱看,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