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评头论足 >> 内容

“眼学”和“科学”谁更靠谱?

时间:2017-9-29 9:57:52 点击:

 偌大的古玩鉴定江湖丛林里,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这个江湖丛林从来不乏争议。再怎么优秀的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再怎么精密的仪器也有无法判定的难题。而中国文物仿制造假随着科技手段提升,越来越高明。整个古玩鉴定业又缺乏行业规范,一地鸡毛,乱象丛生,值得引起藏界重视。
许多人对艺术品市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总觉得这个市场水太深,唯恐上当受骗,不敢涉足其中。这种状况客观上造成了艺术品流通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被限制在较为狭窄的领域,从而制约了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专家频“打眼”
在古玩收藏鉴定活动中,最常用的是“眼学”,即以专家们的眼力来区分藏品是真品还是赝品。
鉴定过程中,专家们需要灵活运用自身的思维和感官,对同类真品进行回忆,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对实践经验进行印证,使“眼学”发展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
在文物市场上,鉴定是关键环节。但在这个关键环节上,却没有一个专门的文物鉴定法,不能对鉴定部门、鉴定专家的资质、鉴定的程序、鉴定失误的赔偿等作出明确规定。于是,一批所谓的鉴定专家,只认钱、不辨假,以至给赝品发“鉴定证书”的事例频频发生。
玩收藏的,难免不“打眼”。其实,“打眼”也是收藏者的一门必修课。打眼关系到专家的眼力和声誉,可悲的是,有些专家不顾声誉而有意“打眼”,为业界所不齿。
说古董鉴定市场是一个“丛林社会”并不为过,这个市场是专家林立,鱼目混珠,毫无规则可言,一切向钱看,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整治和规范。
 

作者:马未都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50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