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内容

秦耕点评:我为何倾心出版《秦耕论玉》

时间:2017-12-29 9:45:37 点击:


   “南疆十月秋风爽,和田一片采玉忙,不远万里探瑰宝,寻之源头方知难”。这是我1997年秋天去新疆和田调研时,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陪同下,于玉龙喀什河挖玉现场,即兴所作的一首诗,并立即发给当时的玉雕书法第一人易少勇,请他帮我制作了一块至今还珍藏着的《和田探宝》和田带皮籽玉诗文牌。我曾先后六次去新疆和田调研考察,先后走访过全国各地近百位玉雕大师,共写了50万多字介绍中国玉器的文章。我曾说过,读万卷书也得行万里路,要了解中国的玉文化,就必须去新疆和田亲临现场,并亲手挖掘,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玉龙喀什河的神秘,挖玉人的艰辛,每一块美玉的来之不易。
  2017年春节后的一个周末,顺丰快递给我邮来一个文件,打开一看竟然是全国80位玉雕大师联名给我写的一封信,说我是中国现代玉文化的传播者和领军人,恳请我在百忙中能够以“秦耕”的名字再写作出版一本专业的,最具权威与说服力的《秦耕论玉》,并签署了所有玉雕师们的大名。看完满满六张纸的书信,我想了很久很久。首先,我衷心感谢80位玉雕大师们的热心与厚爱;其次,我曾经说过,作出一个决定仅需要1秒钟,而要兑现这个决定,却需要1年乃至数年的时间。为了不负众望,我还是决定再一次的辛勤耕耘。
中国新疆和田玉是世界上最优质的透闪石类软玉,其主要成份为钙、镁、硅、酸、盐,它的内敛外润、洁白无瑕,深受国人的喜欢与爱宠。纵观历史长河中令世人钦羡的美好之物,玉可谓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文化瑰宝。花也好,情也好,钱也好,都或多或少让人沉迷于世俗之中,唯独玉,她真正陶冶着人的心灵,所以人们常说的“人养玉,玉养人”就是这个道理。我以为,“赏玉”更是一种“养心”,即真心懂得赏玉之人,玉也会让他的心灵得到更多的滋养与陶冶,真正做到人玉合一。中华祖先爱玉,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稀有或色泽润丽的外观,而是因为玉凝结着人们深深的情感,这些情感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孕育着华夏儿女们独特的美学理念。中华文化中有不少诗文词汇,用来表现玉的自然美,引申为人的容貌美和气质美;《诗经》中有“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大圣人孔子在玉人格化,称其具有仁、义、智、勇、洁等五德;连《管子》这些老书也把“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作为定论来加以记载,就连古代皇帝权力象征的“玺”也大多与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玉”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从史前的古朴雅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再发展到今天的玲珑剔透、博大精深,经历了一个由物到神,再到人,最后回到物的一个发展历程,最终百川归流,汇在一起,共同构成七千多年的中华“玉文化”;所以,我们爱玉赏玉,其实是在体验玉的历史,玉的文化,当我们的心灵被玉这一“天地之精灵”净化之时,相信也就是“玉文化”得到了传承之时,为此,我才倾心写作出版《秦耕论玉》,是为自序。



 

作者:秦耕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51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