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明门,也就是种水色的科学定义。
种:翡翠的种就是密度,种老就是密度高。为什么这么说呢?通过翡翠的翠性就可以了解,翠性是翡翠晶体解离面的反光,俗称苍蝇翅,这点是翡翠的主要标志之一。翠性大颗粒也就越粗。
硬玉颗粒平均在0.2mm的时候,肉眼观察不到翠性,在0.2~0.35mm的时候,十倍放大镜观察翠性明细,大于0.35mm的时候,肉眼就可以很明显的见到翠性了。
当肉眼看到翠性的时候,说明翡翠结构颗粒度过大,这种一般就是新种或者新老种翡翠。所以顶级老种翡翠肉眼是看不到翠性的,因为密度相对高。俗语说“细”种老。种好才容易起光!
水:就是翡翠的透明度。水的重要性是体现色的表现,所以色密度和光密度是相辅相成的。翡翠结构有三种,分别是变晶结构,交代变质残留结构和交代镶边结构,变形碎裂和糜棱结构。
变晶结构:就是在变质重结晶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结构,也是翡翠最主要的结构。
主要是以粒状变晶结构为主,按照粒度大小分为:中粒(1~3mm),细粒(0.1~1mm),微粒(小于0.1mm)三种。粒度越细小,结构越致密,肉越细,种越好。
按照变晶粒度相对大小,又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变晶结构。看字面意思就能理解了,肯定是越均匀越好。
按照变晶形态分为粒状、柱状、纤维状变晶结构,此外还有束状和放射状等变晶结构。翡翠的粒状和柱状结构最为常见。不同的结构对光线的折射和穿透表现不同,也造成了透明度不同。所以常说一分水两分水,其实就是透明度强弱。透明度高会让颜色更“进”,出货表现更加好。
色:是翡翠最直观的感受。也就是色彩饱和度对比度在肉眼的感受。从色彩宝石学来说颜色每个人的感知力不同。颜色,是一种具有一定波长的,人眼可以感受的电磁波。不同的波长呈现不同颜色。
光线照在翡翠(其他物体成色原理一致)上,对不同波长的可见光进行吸收、通过和反射等综合作用,而产生颜色。
比如翡翠的绿,白光通过翡翠时,绝大多数的可见光被吸收,而只通过绿色,其可见光就是绿色调。主要是内部的化学成分,结构构造以及致色元素的不同,影响白光的吸收、透射、反射、折射等运动状态所致。
颜色的特征,是用色调、明度和饱和度来表示。只要这三者任何一种发生变化,就会产生不同的色感。当三种要素固定不变时,才能使人获得某一颜色的特定感觉。翡翠的色绿是主流,后起之秀紫色也获得很多人的喜爱。只有配合了合适的种水,色的表现才会更好。
我们再来说一下种水色的暗门,也是设计创作时候的技巧。就好像眼睛对色是有疲劳度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怎样搭配颜色巧做来提高眼睛的兴奋度就是一个高等技巧,俗话说“眼前一亮”。怎么亮起来,就是身为国家设计大师必须要考虑到的责任。什么颜色配什么颜色出什么效果,除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更需要对自身的审美观念艺术把握有一定的要求。那么“调水”又是另一种暗门技巧,怎么把握整体的协调,收放自如,割舍无碍,把应该薄处理的地方拉出水,厚处理的地方显出稳,就不止是需要打磨抛光的技巧,更需要深刻的全局把握能力了。其实在设计中要不断调整对材料和表现意图的轻重缓急的把握,才能创造出鬼斧神工。
综上所述,对种水色只有定义的理解是不够的,宝玉石从来和创作者的灵魂可以共鸣,理解它才能最好的因材施教。让不朽的艺术品在你我的灵魂交流中绽放光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