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潮流 >> 内容

朱浩方:古玉文化的收与藏

时间:2019-7-1 10:48:20 点击:

收和藏是两个行为,大多数人注重的还是收。怎么去收,以及如何收,就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重点。
经常听到行内的人说这件古玉是假的,那件又是高仿,至于假在哪里,或者说高仿的证据,就没有人去论证了,为什么不去讨论呢?因为这么说的人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真假的区别是什么。但是怀疑的代价与后果小于大方承认,既然做假的人能做的如此精美,那就不需要玉雕大师存在了,不是吗?可我琢磨了许久发现我们都没有找到关键点,那就是……为什么要做假的呢?真的买不到所以假的有市场;真的太贵了,假的便宜一点;现在的市场其实没有真的;这就需要我们多方论证,不能信口开河的说有,也不能不负责任的说没有。有很多专家在看到照片或者看都没看的情况下,直接说这个市场上全部都是假的,这是不太负责任且不严谨的说法。要是市场都是假的,那造假队伍已经不是在造假了,他们只是在生产所有大师和有钱人都会去收藏去鉴赏的“好货”罢了。对待古董的态度首先要抱着不光收还要会藏的想法,这样就会让自己更谨慎点。在收藏的路上应怀疑一切,却不能否定一切。我们在收藏古代玉雕艺术品时最忌讳拿着书去对照着收,玉器书里的照片可以看器形,可以看雕工,但是不能看颜色。玉器是一门很特殊的收藏,照片拍出来的和实物相差甚远,百分之九十都是有色差的,这会是收藏时很大的一个问题。千万不要拿着书去对照,一定会买偏的。市场上是否全是假的呢?我们能不能收到真的东西呢?我们可以用排除法来论证一下:一、制作成本。成本无非是玉料和人工。关键在玉料是否是和田玉很重要。我所指的和田玉不是现在业界划定的范畴,而是古代帝王用玉。和田玉并不产自和田地区,是来自距离和田地区几百公里外的阿尔舍山和昆仑山北坡。可不是现在业内泛指的所产和田玉的地区,我甚至看到韩国玉也在其中,范围之广令人瞠目结舌。这样的市场太杂乱无章了,连带着将真正和田玉的价值也拉低了,现在不是鱼目混珠是珠混鱼目。二、真正和田玉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和田玉是古代帝王的主要用玉,中原帝王为了掠夺和田玉资源可以举兵伐之。当时的和田地区是外族。所以如果用真正的和田玉制作仿古玉器,值吗?所以说这件玉器是否是真正的和田玉制作的才是重点。试问玉好、形好、工好的玉雕会是仿的吗?为何要仿呢?我们是太低估古人的智慧还是太高估我们造假者的造假技术了。玉雕大师都望而却步的纹饰和器形,造假者怎么做的出来呢?归根结底玉好、形好、工好的物件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全民都在收藏古董古玩,特别是收了一定年份的人,觉得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是对的,是最值得收藏的。那收藏是为了什么呢?我们问过自己吗?是因为值钱而收,还是因为艺术而藏呢?玉是我们了解古人的桥梁,也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载体。只有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得到什么。捂紧口袋,擦亮眼睛,沉下心来,去看去读去理解。不要将收藏庸俗化和功利化,她是一门学问不是生意。更不要完全去听别人的一面之词,不要个人崇拜,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万一那个你崇拜的人也错了呢?所以充实自己的头脑,提升自己的审美,多多上手看,最为重要。
中国古代汉人是值得全世界尊敬的,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去了解和解读历史,每一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过客,如今能有幸和两三千年前的古人做灵魂的交流,就要靠这些文物和古董了。我们应该抱着崇敬和谦卑之心去认识和解读每一件器物,与古人来一次穿越式的交流。也只有读懂了,才能了解现在的市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你还能否收和藏,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作者:朱浩方(本刊编委)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57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