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传承 >> 内容

江南刺绣馆:收藏千年的指尖传奇

时间:2019-7-1 10:54:51 点击:

曾经有人说园林文化是江南的代表,此话不假。但我想同样能勾起人们对江南诸多回忆和美好向往的,还有传承千年的古老艺术——刺绣,刺绣似乎更能代表江南的另一种柔美气质。生于江南,长在婉约里的绣娘,一双巧手绣出的花儿、鸟儿、鱼虫,总有着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图案。加上细致的绣工和灵动的针法,色彩或艳丽或清雅,指尖下慢慢生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绣品,仿佛诉说着江南女子们最细腻的心思:“一生坚守一事,一绣即已千年”。
早就听闻好友许兄提起他的家乡新市古镇上有一座颇具特色的江南刺绣馆,正是四月的春日江南,风光独好,于是相约好友从沪上驱车而至,来到湖州德清新市古镇,想亲眼看看这座藏于深闺,大隐于市的江南刺绣馆到底是何模样。
新市古镇,其前身为陆市,古称仙潭。“新市”之名,源于1700多年前的一场连绵阴雨,那场大雨使得今天新市西边的陆市泛滥成一片汪洋,居民东迁,渐成集市,因是新徙而成,故取名新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影厂与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不约而同先后把茅盾先生名著:《林家铺子》、《蚕花姑娘》的外景拍摄地放在这里。一个小镇,两部电影,这样的“待见”也让当地人颇感自豪,以至于津津乐道至今。
沿着古镇老街幽长的弄堂走进去,直到南汇街40号,眼前一家融徽派建筑风韵与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特色的刺绣馆在巷弄中悄然渐显,它静立于古镇烟雨的陋巷水街一隅,犹若半抱琵琶、微露娇颜的女子。我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幅绝美的画面:“烟柳画桥水巷,粉墙黛瓦人家,一架绣绷,十指春风。”
对于刺绣,笔者实在是门外汉,但一进门的几件精美绝伦的藏品却着实震撼了我。其中的一幅《八仙过海》,采用孔雀羽绒织成线加盘金制作而成,所谓的盘金就是将真正的金线盘绕。整幅作品分为两幅,总长度有5米多,画面表现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御仙图。“这是从江苏吴江收来的,应是属于道教文化范畴。据它原来的主人说,这幅刺绣下面曾经悬挂着八只金铃铛,不过后来都让他剪下卖掉了。”馆主曹军先生不无惋惜的说道。
“全部藏品约有上千件,主要包含湘、蜀、苏、粤四大名绣,具体种类如帽子、鞋子、枕头片、枕巾、围脖、绣球、荷包,还包括一些珍品刺绣书画杂项。”刺绣馆掌门曹军先生带着我们如数家珍,又迫不及待的介绍了一部分精品。
《春夏秋冬》应属于湘绣,共有四幅,刺绣上四季花朵与鸟类不同,色彩艳丽,造型优美,工艺巧夺天工。看上去就如同是一幅工笔花鸟画,凑得很近才能看出是一幅刺绣。每幅绣品上均有十三只小鸟。仔细看去,不但鸟的羽毛有深浅之分,连每片叶子都有向背深浅,似乎能够看到叶脉绵延,而其表面却异常平整。“这样的工艺在现在的刺绣中已经很难做到了。”说着,曹军拿出了现在的一幅湘绣来对比,明显可以看出刺绣工艺的差异。
在我看来,刺绣馆中最令人叫绝的,应该是一幅刺绣《百财聚来图》。上绣有一颗青白相间的白菜和几个茨菇。两只活灵活现的昆虫趴在白菜上,仿佛在摇动着触须,似乎都能听到它们发出鸣叫声。“这是一件苏绣精品。”曹军介绍说,整件作品用64根真丝刺绣而成,远看白菜、昆虫都刻画的栩栩如生,应该是当时的宫廷造办处的东西,虽然目前尚不能确认,但应是难得的绣中珍品。盘金绣作品《太平有象》中,大象和其他装饰都采用金丝银丝整根盘绕而成,工艺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据介绍,这曾是古代大家族 祠堂中悬挂用的装饰物件,由于缺少相关资料和专家佐证,目前只知道这种工艺始于唐代,其它内容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一幅幅罕见的稀世绣品让我们大开眼界,传说中的“衣画而裳绣”的宫廷霓裳之美,也能近距离观赏到。那一针一线的手工绝技竟然创造出了如此瑰丽的旷世珍品,真不愧是妙手匠心!环顾刺绣馆,徽派古宅大院的内厅墙壁上琳琅满目,也挂满了绣品,这些绣品图案大都极尽精致绮丽,山水或远或近,幽深的园林亭台,楼阁画坊之中,几位顾盼生动的仕女顽童,在绰约亲昵之间,尽显妩媚顽皮。
看到我们兴致盎然,馆主曹先生便对其馆内藏品一一细数了来源,讲述了他一段又一段百般艰辛的收藏经历。曹军的父亲曹大树是新市镇的民间收藏家,父子二人的家族收藏刺绣精品近三十载,最终在政府和许多朋友的帮助下,于2018年在这幢徽派老宅中办起了一家江南刺绣馆,历尽艰辛后,上千件精美的苏、湘、蜀、粤刺绣作品得以示人,也把这幢老宅装点得雍容华贵。
父子二人几乎是长达半世纪隐姓埋名般的辗转于全国各地,遍迹穷乡僻壤,为一件绣品的取得不吝钱财而节衣缩食,甚或千里之外,风雨往返。他们常年忍耐着常人无法想像的旅途劳顿与寂寞孤独,忍受着旁人难以体会的误解和白眼。所有这些付出,并非为钱财名利,只为执着于自己内心对绣品的一腔热忱和喜爱,始终追求收藏者“人有我全,人无我有”的孤高至美之內心境界。
一说起绣品和收藏,曹军便像是打开了水闸,滔滔不绝。他向我们几个门外汉进行了绣品常识类扫盲,简要介绍了中国两三千年历史中的绣品门类,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说到刺绣技法,这位曹先生如数家珍地指着藏品,一一对应着罗列出: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而绣线材料涉及广泛,有丝线,金线,银线,羽毛线等等。他的讲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由于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再加上积数十年的收藏经验,以及他对绣品文化的深度研究与探求,让我们完全被他的人格魅力和刺绣讲解所感染,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意境之中,大家美意频生,不觉忘记了时间……
刺绣,最初是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也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我国各地均有刺绣的痕迹,除了这“四大名绣”外,还有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等。少数民族的特色绣品更是数不胜数。姑娘们把最细腻的心思放在针线里,灵活的手指往来穿梭,让人眼花缭乱。
据曹军先生介绍,刺绣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本地是蚕丝重点产区,也自然成为刺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刺绣工艺在我国起源很早,虞舜之时,已有刺绣,汉朝有宫廷刺绣,并渐成为民间闺中绝艺而被众女争效仿学。三国时,孙权使赵夫人绣出“山川地势军阵图”,名垂青史,而孙权便是立国于浙北湖城一带。唐朝有一位绣女高手,史称“卢眉娘”,以“法华经”七卷,绣于尺绢之上。本地苏绣名列中国四大绝绣,追本溯源,当于三国为宗。
古时女子,擅长刺绣,也喜爱刺绣,这其实已经不再是谋生的手段,或者必备的技巧,它是一份内心精致的精神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更是一份深深的心意,和浓浓的情思。遇上心上人,姑娘们会细心的绣一个荷包,把少女萌动的小心思装进一个小小的荷包里,绣上最精致的图案,再送个那个魂牵梦萦的他,这份幽幽的情思,怎能不让人心动?
从曹先生交谈中了解到,曹军父子家嗣并非望族名门,更无权贵所依,甚非文化名流,能悠然徜徉于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涌流里,登临绣品收藏之顶,让专业人士大惊失色的震撼,让每一位临馆欣赏的人由衷赞叹,欲返却止的留恋,实属不易。这并非普通人能够达到的境界,仅仅凭手上的金钱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内心仰止和倾情的执着。
“之所以办馆,是因为放在家里这批藏品也是闲置,有些藏品时间一长很容易破损,因为丝织品比书画还要难以保存,”曹军说道。开馆以来,许多人闻讯前来参观,他们之中有很多设计师和书画家。从这些精美的传统刺绣中他们可以得到不少艺术的启迪。江南刺绣馆从2018年初开馆以来,已接待全球各地慕名而来的刺绣研究爱好者六千余人,包括: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官员、中国文物保护委员会秘书长郭骥、G20及奥运会开幕式服装总设计师吴海燕、中国缂丝传人曹美姐、杭绣传人金建虹、上海进博会总设计师、苏富比拍卖行鉴定师等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也承担着传承民风民俗文化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为众多文创产品提供了灵感的源泉。
“这个不像书画艺术那么曲高和寡,普通市民也都喜闻乐见。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中华民族古代精湛的刺绣技艺和悠久历史文化,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和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感到非常欣慰”,曹军说道。
曹军起初是受父亲曹大树的影响,从1997年开始从事刺绣收藏的,如今一晃已有二十多载时光。他亲自走访全国各地寻找刺绣遗珠,自费从国外拍卖回众多遗留海外的珍贵绣品,包括清代御用九龙圆形绣墩、纳纱绣金龙、四幅明代缂丝三国人物故事刺绣等等。2018年,在德清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他终于在家乡建起了这座江南刺绣馆,了却了父子二人多年的夙愿,也同时开启了传统刺绣文化的弘扬之旅。 
曹大树先生是一位苏绣收藏大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就在搜集整理民间刺绣,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刺绣精品超过六百余幅。抢救性保护了唐代郭子仪御八仙盘金绣、百财聚来图、发丝绣、明代宋徽宗百鸟朝凤绣等多幅国家级珍品。因为有曹老先生丰厚的收藏积淀和倾力指引,曹军在跟随父亲足迹多年之后,如今又进一步将家族的收藏事业逐步发扬光大。他的愿望就是借助国家大力弘扬民族艺术,提升文化自信的东风,旨在通过这座集观赏、研究、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刺绣博物馆,进一步研究刺绣本身所蕴含的民俗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为传承祖国传统的民族工艺作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同时挖掘刺绣文化中的丰富艺术元素,用文创产品让古老的刺绣再度焕发新生。
我不禁感叹,刺绣这门民族传统工艺中的一颗明珠,得益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重视,终于有幸得以在新市古镇这幢百年老宅中妥善保存并光彩示人。想当年,这幢老宅的前后两个砖雕门楼,都刻有精美的文字,后来都被人为破坏了。经老宅主人今年87岁的沈先生回忆,天井中当时被凿掉的四个字为:敦诗说礼。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刻字和凿掉文字的人都已无处寻觅,只有曹先生的刺绣馆又在这幢老宅里重新焕发了生机,这是否与曾经的主人当初所愿有某种因缘的契合呢?
徜徉在古镇老街,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脚下间隔十米就有一个坚固的河埠头,仅隔一米就有一个石环作为泊舟之用,昔日江南古镇商贸之繁华宛若眼前。出新市向东三十公里,有现在颇为火爆的旅游景点乌镇和西塘,往北三十公里有南浔与周庄。与这些名声在外的江南古镇相比,大隐于此的新市古镇似乎略显寂寥。但其实最让我流连的,并非古镇的喧嚣和热闹,反倒是这里淡淡的悠然和宁静,以及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宅老巷中这些被倾听的故事,更耐人寻味。漫步于水乡河道中间,可见“望仙桥”、“会仙桥”、“驾仙桥”等一座座以“仙”取名的小桥与两边廊柱上的红灯笼,相映成景。倘若您不经意间走到古巷中这家“江南刺绣馆”,与曹军先生和这幢百年老宅来一次邂逅,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古代绣品一定会让您不虚此行。
 

作者:赛夫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57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