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传承 >> 内容

草原天籁——马头琴

时间:2011-5-21 点击:

    曾经有人这样说: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你耳边奏响,你的心也会随着那天籁般的旋律飞向辽阔无边的草原。于是你陷入了无比的幸福当中,闭眼倾听,一曲终了,你突然发现,你的脸上多了两道水痕。 那其实是马头琴的泪。

    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
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由此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除此之外当时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记载:古代蒙古人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目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至今蒙古国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托布秀等弹拨乐器,弹拨乐器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族民间乐器的主角。

    早在公元1206 年,成吉思汗(1162 年—1227 年) 统一蒙古地区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时,马头琴就已在蒙古民族中广泛流传了,不过当时称为胡琴( 胡尔)。元代初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 年—1324 年) 游历期间,曾于1275 年5 月到达上都( 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深得元世祖忽必烈宠信,他于至元十七年( 公元1280 年)回国时,还把胡琴带到了欧洲,这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马头琴由于流传地区的不同,它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 而在内蒙古东部一些地区则叫做“潮尔”。还有“胡兀尔”、“胡琴”、“马尾胡琴”、“弓弦胡琴”等叫法。除内蒙古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有流行。

    传统的马头琴,多为马头琴手就地取材、自制自用,故用料和规格尺寸很不一致。通常分为大、小两种,分别适用于室外或室内演奏。大者,琴体全长100 厘米~ 120厘米,琴箱长26 厘米~ 30 厘米、下宽22 厘米~ 28 厘米,宜室外演奏使用;小者,琴体全长70 厘米左右,琴箱长20厘米、下宽18厘米左右,宜室内演奏使用。马头琴是属于指板类型的拉弦乐器,不设千斤,从山口到琴马的一段琴弦为有效弦长。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琴箱的面、背两面都蒙皮膜,这和一般拉弦乐器只正面( 筒前口)蒙皮、背面( 筒后口) 设音窗或呈开口式是不同的。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甘美、浑厚、悠扬、动听,这在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到十八世纪初,马头琴的外观及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马头琴琴体的革新,马头琴的演奏技巧也有了新的创造和发展。经过很多优秀的制琴师改革以后,马头琴的艺术造型更加完美,音量和音域得到显著扩大,已完全适于在舞台或室外演奏,它不仅能够拉奏,还可拨弦弹奏,已成为出色的独奏乐器。还经常参加民族乐队演奏,并成为蒙古族乐团的主要乐器,马头琴不但擅长演奏细腻的抒情曲调,也适宜演奏悠长辽阔的旋律和为长调民歌伴奏。

     演奏马头琴时,通常采取坐姿,将琴箱夹于两腿中间,左腿在前右腿在后,琴杆偏向左侧。左手食指、中指的指甲顶弦、无名指按弦、小指指尖顶弦,右手执弓时,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运弓中,弓毛和琴体要保持直角状态。马头琴的定弦有多种,因细的琴弦是里弦,粗的弦是外弦,所以常以反四度关系定弦:中音琴“里弦C,外弦G”,次中音琴“里弦G,外弦D”。右手弓法有长弓、半弓、短弓、跳弓、连弓、连跳弓、顿弓、打弓、击弓、碎弓和抖弓等,左手指法有弹音、挑音、颤音、打音、滑音、双音、拨弦、揉弦和泛音等技巧,许多装饰音都是由小指奏出的。马头琴的演奏特点是以指甲从弦侧触弦发音,所以音色清晰、明亮,宜于奏出丰富的泛音,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蒙古族是个不善言辞的民族。他们的文字固然成熟,却不曾有卷帙浩繁的文学。我并不会否认蒙古人的语言天赋,只是觉得他们细腻敏感的一面并不都会在语言上表现出来——他们有更有力量的东西,那就是长调和马头琴。

    有人说蒙古族是个很阳刚很男性化的民族,在马头琴里我却听到了柔肠寸断的那种忧郁。这种忧郁不是无病呻吟的小资情调,而是一种对于苍天莫明的崇敬和遥远的伤感。那是一种空旷,能够让男子落泪的只有这种猛烈的空旷,就像是把你的一切都剥离到无影无踪的空旷。在这种空旷当中,你的思考你的感悟你的忧郁和伤感都会变得莫名的高贵。

     2006 年5 月20 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古族制琴专家朝路在演奏自己制作的马头琴

作者:赛 夫 来源:本站原创
  • 上一篇:天下名楼,岳阳楼
  • 下一篇:望黄鹤楼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