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雄梦,世世代代的人都没有停止拥有。从洪水疾病肆虐的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神农尝百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到征伐不断的封建王朝,金戈铁马,披坚执锐,气吞万里如虎……每个民族都不缺英雄,每个民族也都不缺英雄梦。相较于西式英雄的代表普罗米修斯,中国人的英雄更多是霸主式英雄,如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等。那么究竟什么是英雄?古人说夫英豪者,必有凌云之志,气势磅礡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
你是否,也曾幻想自己是一个横刀立马的大英雄?
没有什么能像玉文化一样,看着中华文明慢慢成长到现在。历史上的诸位圣贤神仙,文臣武将,英雄好汉自然是玉雕作品的座上客。人类的历史中,从来不乏英雄的形象,他们可以是神,可以是人,可以拥有无边的法力,也可以拥有无上的智慧。而至于英雄的具体定义,每个时代每个个体对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战争年代英雄可以是武者,和平年代英雄可以是文者,而在讲究人人平等得当下,英雄更可以是我们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英雄,毫无例外总有着闪光之处的,那是有别于普通人所能承载的担当、智慧、豪迈,以及难以企及的坚毅。身怀才智武功,心有雄图大略,在风云变幻的战场之中,策马扬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当“千里马”遇见伯乐
每一块玉都是有生命的,它们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它们就像一匹未被发现的“千里马”,而能让它们重见光明的“伯乐”当然还得是我们每一位慧眼识珠的人。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千年以前,楚人卞和在荆山寻得一块璞玉,随之献于楚厉王。厉王找人相之,曰:“石也。”因此厉王认为卞和欺君,故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后武王即位,卞和又再次献玉,结果仍被定于欺君之罪,砍掉了右脚。直到楚文王即位,听闻卞和抱玉于楚山之下哭了三天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这才得以听闻卞和献玉的初心,其不忍珍宝被视如糟粕,故请人来解玉,这才有了之后闻名天下的“和氏璧”。这有着传奇色彩的故事,经过文学的润色,让后人记住与感慨。而卞和那种忍辱负重,为求真务实而置生死于不顾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和钦佩,也让玉文化多了几分厚重。
美玉亦有气节
其实和氏璧的故事还有后续:秦昭王甚至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一块和氏璧,而此举又让中国的历史上多了一位大义凛然、舍生忘死的英雄——蔺相如,为后世上演了一场威震四海、气壮山河、名传后世的“完璧归赵”的佳话。玉石与英雄再一次成为不可分割的意象。美玉与英雄豪杰从来都有着相关联之处,美玉莹洁坚硬,英雄洁身自好,威武不屈;美玉是儒家文化中“仁义礼信”的象征,英雄则是“仁义礼信”气节的现实代表。故国人爱英雄也爱玉石,他们所代表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最高的精神追求,蕴含的是民族性格和民族气节。有着英雄气节的美玉,自然也成为了众人追逐收藏的对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英雄不屈的忠诚品质,“一言既出,金玉不移”,是英雄的坚定信念,“玉石俱焚”是英雄勇于献身的精神。正因为有这些如美玉般的品格,英雄才能在广阔的历史之海中以个人之力掀起一股巨浪,才能在汹涌的历史长河中不被人遗忘,才能在寥廓的历史莽原上筑起一座座丰碑。而美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英雄气节,才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传承和发扬,成为君子的象征,成为文人风骨的代表,玉文化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闪耀至今。美玉和英雄从来都是种底色,那是我们不屈的民族品格!
跟着关羽,感受刻刀下的武将英姿
威震华夏是每一位名将的梦想,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呢?在三国那个攻城略地的大时代,无非是关羽而已吧?须长二尺,面如重枣,这是关二爷的注册商标。
据史料载,关羽骁锐异常,勇冠三军,乃是三国时期的当世虎臣。且关羽勇而有义,兼有国士之风。后经民间传说以及《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关羽逐渐被后世神话,被民间尊称为“关公”,且历代朝廷对其多有敕封,到明神宗时期(1613 万历四十二年),关羽被敕封为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帝圣君。这是关羽首次被后世称圣。自此,关羽成为继姜尚之后至今唯一一个被尊称为“武圣”的历史人物。其祭祀庙宇遍布华夏大地,其像或泥塑或石雕或木刻,不一而足。这些雕塑艺术品也在很大层面上对武圣关羽的流传起到了推动作用。玉雕就是其中一个承载形式。
在世人眼中,关羽更是天下大义的代表;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羽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而这种特殊性也使得华人世界都习惯尊称他为“关二爷”或者“关公”,玉雕师们也喜欢通过玉雕来再现关羽的“忠义无双”。虽然玉文化的流传发展远远早于“武圣”的出现,但这并不影响在玉石雕刻中对家喻户晓又极具象征意义的“武圣”关羽的运用。根据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关羽有着极为丰富的传唱故事: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屯土山三约事、斩颜良诛文丑、夜读春秋、封金挂印、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这些有关关羽的被人们广为传唱的故事在玉雕作品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玉雕作品中,笔者以人物件为擅长,其中不乏有几件以关羽为题材的作品,结合不同的玉质,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对关羽的崇敬及热爱。造像或坐或立,以单人雕像诠释忠义,以历史事故表现的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象征意义。例如单刀赴会赞智勇,夜读春秋现才华、义释曹操表仁义等。《人中龙凤》就是其中一件最典型的关羽形象作品。关羽头戴官帽,身穿铠甲,双眉紧蹙,威武刚正,长髯飘然,线条硬朗,左手捋须,右手持印,傲然正气跃然石上。还有一件是名曰《关武圣》的坐像,身披战袍,儒雅威仪;左手捻须,右手持书,秉烛而坐,神情专注;下方琢螭龙游戈,指代青龙偃月刀。昭示着关帝爷文武双全、超凡入圣。千百年来,关羽被尊为“武圣”,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武力超群,而在于他有智谋、有胆识,这些源于他自幼饱读诗书。荆州春秋阁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文夫子,武夫子,两个夫子”,下联是“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就这样因为一部《春秋》联系在了一起。夜读《春秋》,这是《三国演义》为关羽打造的经典形象。为何?孟子曰:“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真正的答案其实简单:塑造关羽“夜读《春秋》”的形象,是为了凸显他的忠义;正史记载关羽爱读《左传》,表示他有着武将最为必要的军事修养。而小说、评书等为了刻画关公的伟岸形象,尤其是赋予它圣人的风采,故而艺术化的写作“夜读春秋”。笔者以用立体雕塑的手法赋以关羽武将之形象,神态庄重,气度凛然。线与面的结合恰到好处,刚柔并济。
玉雕关羽,因其身上凝聚着万世共仰的忠、义、信、智、仁、勇,“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蕴涵着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的美好愿景。玉雕作为历史载体,传承经典,走过千秋,相同题材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这并没有减弱玉雕的魅力,反而让玉雕艺术更加多样化。每块玉石在玉雕师的妙手巧雕之下,都有着最完美的诠释,最鲜活的生命力。
玉雕不止有福禄寿喜,也有家国情怀!
一个民族需不需要英雄?答案是肯定的。一个民族的英雄需不需要粉丝?答案也是肯定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唐朝的薛仁贵随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多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一门忠烈,义薄云天。”宋朝杨家将,上阵父子兵。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居功至伟。“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朝大将戚继光,一生报国为抗倭。沿海筑墙,间设烟台,守备甚固,战无不胜、天下至强戚家军,倭寇以此不敢下陆云。古往今来,历史长河里有着无数的悲壮时刻。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悲壮的英雄或名留青史,或籍籍无名。他们有忠肝义胆,盛世镇守边疆,堪当卫国之万里长城;他们乱世救黎民于水火,扶大厦于将倾,一次次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玉雕艺术作为一门传承手艺,同时也肩负着时代使命。也正是因为玉雕匠人们以玉石为载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一些经典题材和文化精神也被世人所铭记。“不彰显民族血性,就无法在世界获取一席之地。”玉雕艺术家们用自己方式致敬艺术,致敬军魂!家喻户晓的一代名将岳飞,道出了千古能人志士的爱国情怀,他的故事被搬上话本、戏剧舞台,成为千百年来喜闻乐见的茶余饭后之百姓谈资,同样也被玉雕师用美玉绘成了艺术,流传后世。“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西汉名将霍去病率800骁骑深入敌境,河西之战大破匈奴,漠北之战封狼居胥。他的一生血液贲张的一生。虽然只有短短的24载,却永远矗立在民族前行的历史中。作品《封狼居胥》由此而来。霍去病有着超人的军事才能,特别善于使用骑兵战术。笔者借用皮影戏的人物形象与玉石的皮色相结合,塑造出一个气势磅礴的画面:金戈铁马,翩翩勇将,少年英俊,风华正茂,奏捷河西,气宇轩猷。如此高风统帅,就是赢得军民嘉尚,无人不赞霍将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战死沙场为荣耀,苟且偷生为耻辱,古往今来的将士们心中各有忠义,自当报国,这便是他们的家国情怀。国家的强大是一个民族最大的幸事,亦是每一位爱国人士的责任与义务。很庆幸我们的祖国也在不断的增强,如此才让战争的硝烟离我们遥远,得以生活的如此和平,自由与幸福。
中国的历史实在是太长了,漫漫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次分分合合的中国,涌现出过太多英雄人物,这个民族从不缺少英雄,这个民族的英雄崇拜也从未断裂过,无论过去还是现代,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现代机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却无法富饶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任何民族在任何时代都会产生一批独领风骚的传奇人物,一个具有英雄情结的民族将永远蕴藏着昂扬向上、积极自信的内力。就像数千年来一直在传承着的玉雕文化,正是因为那些具有坚定职业操守及传承之心的匠人们对于工艺、对于文化的坚持,才有了今天光彩依然的玉雕艺术,这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英雄崇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