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潮流 >> 内容

国宝档案之牙雕

时间:2011-5-20 点击:

象牙雕九老图臂搁 
长17.3cm,宽3.9cm,厚1.1cm。
      臂搁长形,呈覆瓦式。正面雕寿星,含胸侧首,微笑慈祥,宽衣博带,着云头履,手捧画卷。背面雕《九老图》,山崖,清泉,树木交错,山路盘曲,9 位老者或持杖过桥,或山间相迎,或高谈阔论,虽小如豆粒,却神情毕现。远处有云烟重峦,楼台隐现,收尺幅千里之功。
此器正背面图案分别采用浅浮雕和高浮雕技法雕成,技法不同,繁简迥异,而祈寿之意相同,清雅之韵合一,是清代牙雕文房用具中的代表作之一。

牙雕鹌鹑盒
高5.6cm,长12cm,宽4.5cm。
盒圆雕成鹌鹑形,通体披羽。羽毛雕刻极富层次感,由头部的鳞片状至身后渐变成叶片状。双尾下垂,盒底雕刻脚爪,如匍匐状。盒口沿隐于胸腹羽毛间,毫无突兀之感,颇见巧思。头微偏侧,二目炯炯有神。颊部雕染绒毛,极为逼真。喙部刻划亦生动有力。通体染色,色彩写实,沉着多变,尤其羽干处的留白,一丝不苟。
此盒将鹌鹑浑圆的体态略作夸张,既保证了盒的实用性,又不损其造型的真切感,体现了工匠高超的技巧,也代表了雍正、乾隆时期牙雕中的一种写实风格。

黄振效象牙镂雕小船,清乾隆
长5.2cm,宽1.5cm,高1.7cm。
来自广东的黄振效运用其所擅长的广东精细的象牙雕刻风格,模仿苏州地区匠役擅长的核舟雕刻工艺雕制了这件小船。船身满施镂空雕刻,船首雕三人各司其职,身后有牌坊与船舱隔离。船舱作楼阁式,门窗具备,开合自如,颇为精巧。舱篷上七位船夫正安置船桅。船尾镂雕回纹护栏,其下船底置船舵,可左右活动。右船舷下侧毫芒细绘阴刻楷书填黑款:“乾隆戊午花月小臣黄振效恭制。”
黄振效于乾隆二年(1737 年)底进入如意馆,依此时间来看,这件象牙船应是一件“试手” 之作。此作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恩准留下名款。黄振效当年的薪资由三两迅速长到八两也可能与此有关。

象牙镂雕花卉人物笔筒 清
高16.3cm,口径10.5cm。
笔筒圆形。筒身以镂空古钱纹为地,凸雕山石、楼阁、人物。人物中有对弈饮酒者,有扶栏眺望者等等,应为桐荫消夏图。筒身下粘合牙座,座底周边镂空缠枝莲纹。此笔筒雕工精细,为广东牙匠高手所为。

象牙雕童子牧羊 清中期 
       此件牙雕以多块象牙雕刻、衔接而成。在以糙地刀法皴刻的草地上,二牧童席地而坐,一吹横笛,另一个举臂打拍伴和,3 只绵羊温顺地伏卧其旁,仿佛也在倾听笛声。三羊寓意“三阳开泰”,笛音表示祥和,这是清代中期器物上经常使用的吉祥纹饰题材。
此件作品是清宫造办处的高手利用剩余的象牙碎料制成的,设计精妙,造型玲珑,意境典雅,人物的眼、发和绵羊的眼睛均为墨染,有点睛之妙,使作品平添了几分神韵。此件作品刻技精湛细腻,体现出清雍正时期牙刻艺术灵透、纤细的风格,是研究清代宫廷艺术的重要作品。

象牙镂雕双喜字“大吉”葫芦 清中期
通高18.8cm,口径2.8cm。
圆雕葫芦式,以镂雕及染色等技法制成。外壁满镂钱纹锦地,并浮雕染色缠枝瓜果、花蝶、蝙蝠纹饰。正中两面开光,一面镂雕楷书填金“大”、“吉”二字,一面镂雕填红隶书双喜字。盖钮内有螺旋套口,腹内有活环长链一根,链上下与葫芦盖底相连。长链上又有三条小链,每条小链上分别带有一只小葫芦,雕刻极为精细。
此件作品是清代雍正至乾隆年间由清宫造办处牙作中的高手为皇室婚礼之用而制作的,这种不通过任何拼接手段,纯以镂雕为主制作复杂的活链结构的工艺,是清代象牙雕刻的突出成就。根据当时各地不同的风格特征及牙作的构成情况,这件象牙葫芦虽然没有留下款识,但应是出自广东籍匠人之手。

作者:叶国远 来源:本站原创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