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潮流 >> 内容

蔡志明:中华古代印文化——浅谈元押

时间:2016-9-21 14:35:37 点击:

 我国印章使用历史渊源流长,史料记载可追溯到西周,至汉代盛极,六朝渐衰。唐宋则更形日下。元代花押印及吾丘衍,赵孟頫出,乃力为提倡。于是刻印一艺挤而上之文史之林。已与书画并辔齐驱。明清二代名家辈出,远古陶器,铜器的图腾是印章的雏印。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乱纷起,等级制度趋于繁复。传递命令,褒赏功臣,书信送达等多用木简,竹简用绳索系结,然后按捺封泥的方法,以为保密和防伪。印章也就自然成为封官,授权,持信传递时的凭证。官印和私印也随之普遍使用。
1981年初春时节,扬州郊外的一座古墓在挖掘地周围的砖土地中发现了一方古印。经冲洗,发觉是枚纯金王印,光彩夺目,金光灿灿。印钮为金龟,印面镌刻“广陵王玺”四字。金印完整,制作精美,古拙雄浑,金印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在印章史上所罕见,让考古和史学界震惊。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前纷繁多样的印章形制及其钮式日趋统一。到了汉代印章制度更为严格。如卫宏《汉书仪》“皇后之玺,金螭虎钮”,《后汉书·与服志》“金印龟钮,纁朱绶”等等。各朝各代的帝王在印章上的制度极为严格。如应劭《汉官仪》所说:“印者因也,所以虎钮,阳类,虎,兽之长,取其威猛以执伏群下也;龟者,阴物,抱龟甲负文,随时蛰藏,以示臣道,功成而退也。”《汉书仪》说:“皇帝之玺,皆由玉螭虎钮”,“诸侯之印,黄金橐驼钮,文曰玺,赤地绶;列强,黄金印,龟钮,文曰印;丞相,大将军,黄金印,龟钮,文曰章;御史大夫,匈奴单于黄金印,橐驼钮,文曰章;御史,二千石,银印,龟钮,文曰章;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铜印,鼻钮,文曰印。”可见在官印制度中,钮式,材质,绶带都有明文规定。因此,臣民用的私印则不可随意制作模仿官印制式,否则,就因僭越之罪而掉脑袋。
战国,秦汉时期的印章艺术的发展,同时也凝聚着商周青铜器精粹工艺提高和全新工艺技术发展。战国前的金属冶炼,浇铸工艺,通常多为陶范工艺,用陶土翻模后,晾干焙烧再进行金属液熔化浇铸。进入战国后,全新的失蜡工艺技术取代了陶范工艺。印章的形式表现就更加精美。我国云南省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西汉“滇王之印”蛇钮金印;海南乐东县出土的“朱庐执刲”蛇钮银印;陕西阳平关发现的东汉“朔宁王太后玺”的龟钮金印以及西晋“宣成公章”龟钮金印等,都是采用了新的失蜡工艺技术制作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金银官印制作的高超水平。当时大量制作的乃是铜印(有的是表面鎏金)。当我们在欣赏和研究俩千多年前的艺术瑰宝时,不乏动人心魄,意趣盎然。
魏晋的印章特点大多铸有子母相抱合状,精致细腻,形态具有人格化的情味。南北朝时期,印章在沿袭汉魏风范的基础上,官印更趋向质朴和简洁,形态峻拔有力,似有武士之风范。隋唐,宋,元绵延近千年,虽然印章在制作和使用中无新的发展和突破,但这种状况出现是与官印的使用方式发生变化,范围缩小有关。中下层民间用印风尚一度衰退。印章本体的取信象征和表示全力身份功用弱化。官印中最大量的官职印大多被官署印所替代,印章铸造数量随之减少。元代以来,由于蒙古人和色目人入主中原,元押印出现替代单一篆书入印,文人士大夫提倡刻印材质的多样性。因此出现用水晶,玛瑙,象牙,骨,竹,木,石等制作印章。明清二代印章,绝大多是叶蜡石料经切割,研磨而成的,再加以致钮,篆刻,便成为一件三全齐美的艺术品。作为艺事独特的乐趣,少长咸宜,雅俗共赏而蔚然成风。
相传元末明初间,著名书画家王冕,以当地一种花乳石做成印章使用,别具雅情逸趣。自此文人雅士争相效仿,寄与拳石,游刃方寸,篆刻石章风靡一时,成为时尚,名家辈出。流风所及,各地各种印才不断被发掘出来,逐渐形成了许多印章的专业产区,明清之际,石质印章的使用更为广泛,不仅平民百姓喜闻乐见,文人墨客乐于此道,甚至皇家贵族用印亦广取石章,可谓盛况空前……
元押印,亦称“花押印”,系镌刻花纹图案加之姓名的一种印章形式。元代的“花押印”始于宋。一般没有外框,签押得使人不容易摹仿,作为取信和契约的凭记,古人更多用于物贸契约交易的佐证。元代的花押印,其形式多为长方制式。南宋词人文学家周密《癸辛杂识》曰:“古人押字,谓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通常上面刻楷书姓氏,下刻蒙人八思巴文,还有另一种花押图案。
西泠印社前辈社员孔云白在《篆刻入门》一书中叙述:“花押印,始于宋而盛于元,盖花书姓名,刻之于印。以为私记。不易使人摹仿。亦所以征信也。宋代押印多仅一押,元代则作长方形。上刻楷书之姓,下刻花押。惟元代蒙人入主,蒙人多不通汉篆,故兼有参以蒙文或竟以蒙文代押于印中,亦别具一格。”……
有学者认为,押印起源更早于商周青铜器亚形图徽,亚型族徽除了族群标志和装饰作用以外,可能还具有凭信功能。故亚字假借为押字,亚字内之十字空白,为后世以十字画押之原始符号缘由。
元押时代的到来,同中国汉文字的演变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宋代,当人们已不满足篆书入印时,通行文字的楷书,隶书以至行书草体却进入文人士大夫书写应用范畴。从而开启了印章又一崭新的一页。元押,无论从艺术上,或是数量上,乃至私印领域里,都得到了空前非凡之成就。元押对于单一篆书入印的突破无疑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以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为代表的楷书四大家书体,即程式化的馆阁体终于被天真朴实的民间书体所取代。这也很好的继承了篆刻的形式。
在元押印,特有的内容上,我们看到了姓名的符号化和异族文字的融合。拓展了篆刻入印的崭新领域。元押印,在印章形状上丰富多彩。有几何形状,有动物形状,有植物形状,还有器物形状。大大丰富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印章汲取民间审美情趣的价值取向。
元押印的产生和勃兴,于蒙古人及来自中西亚的色目人迁徙入主中原历史有关。蒙古人和色目人入主中原后,要和当地的汉人进行货物贸易往来,而大多蒙古人和色目人不识汉字,所以交往中都不能执笔花押,更不认得天书一样的篆书文字,于是宋代以来初露端倪的花押印腾波而起,迅速由官方至民间普遍流行起来,成为这一时期的印章主流。元押印的流行发展过程中,它的印章钮制同样也是一枝独秀。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元押钮制大致可分为鼻钮、桥钮、坛钮、钱币钮、人物钮、动物钮等,其中以鼻钮为最为多见。以动物钮和人物钮最为活泼精彩。丰富多彩的元押钮式在古印谱系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切合了元代蒙古人骑马进入中原,游牧为生的蒙人身佩腰刀和其他饰物的传统,所以他们把这一习俗也带到了中原,同样也反映在印章上,无论什么钮式押印,都有一个可供穿系的小孔,便于佩带。
秦汉以后一段很长历史,我们从博物馆以及收藏家的藏品中可以观摩到流传下来的印章大多为铜印,所以有些学者称它为“铜印时代”。印章进入元代以来,除了铜印还出现了石印为篆刻材质。(也包括玉石印等)中国的印章艺术,以篆书为代表的古文字系统以及以铜印为主宰的几千年印章史,到了元代成为分水岭。一个印章艺术的多元时代昭示到来。
元押印,目前得到了学者和收藏者的广泛关注,也时常出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元代陶宗仪《缀耕录》记: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者,多不能执笔画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宰辅及近侍官至一品者,得旨则用玉图书押字,非特赐不敢用。押是一种符号,签画于文书,表示个人的许诺,后为使用简便而刻之。元押印,除了为官者得旨特赐外,我们更多见到的长方制式的铜质“花押印”。可以推测当时的场景,一定是各民族融合,无不是商贾云集,物流通达,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的景象。商人作为取信和契约凭记,交易时所用“花押印”已十分普遍。
随着人们对于元押印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认识提高和深入发掘,印章艺术自秦汉以来的铜印时代的又一个高峰,“元押时代”被大家所认知。这一时期的印章艺术更是可于古文字篆书印章媲美抗衡的高峰。“元押印”历史地位不可撼动。
 

作者:蔡志明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46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