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潮流 >> 内容

孙建华:寿田百禄妙无方——寿山田黄文化初探

时间:2018-7-10 12:36:42 点击:

 众所周知,福建寿山石中最著名的就是田黄石。田黄石被誉为“石帝”。作为国之瑰宝田黄石既有“福寿田”的美丽传说,也有那一句深入人心的“一两田黄十两金”俗语。他的珍贵深入人心,他的神秘也让百姓捉摸不透。他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担负了复兴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
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皇帝醒后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群臣给自己“圆梦”,一位闽籍大臣听后连忙跪倒禀告:玉皇大帝赐给皇上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因为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对自己的恩赐。从此,他就在行祭天大礼的时候在祭桌中央供上了田黄石。
地球上唯一出产田黄的是我国福建省寿山村。作为地开石为主的多种矿物集合,他很类似于玉料中籽料的形成。由于具备“六德”,传承了人文关怀和文化价值观,历来被文人雅士歌颂,帝王将相收藏。简单的说田黄具备如下特征: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在引入现代检测仪器和传统专家权威如福州石雕艺术工艺厂厂长王一帆等相结合的判断下,现在流通领域的田黄一般会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证书,大大提高了收藏安全性和社会公信力。这正如著名学者秦耕老师所说:买家要有信心,商家要有良心!这样才是市场健康发展的长久之道。
在我创作田黄艺术品的过程中,深深被其本身孕育的文化和传奇色彩吸引。要了解田黄,除了知道产地以外,还要知道流通市场和创作者发掘者,更要了解收藏者的心态和判断未来田黄文化的传播方式。
从寿山第一手的石农嘴里 ,我了解到曾经被发掘的最大田黄王中王的故事。为此我特地采访了田黄世家,从石农走向经营者更是创作者的陈孟彬。在福州特艺城,这个高端田黄石的主要流通地,我倾听了他的叙述:(图1)
那个6000克田黄于1995年挖得,1999年聘请大师雕刻转手于福州某地产商,当时工钱15w相当于市中心一套房。后特意城99年开业的时候作为招牌震馆之宝展出过。据说被地产商以数亿收藏,并数次抵押解决度过资金难关。
那块田黄王出土地位于上坂,挖了很久都不出石头。有可能因为田黄王霸气太重,附近都挖不出田黄,但是父亲他就是坚信那里有,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块石头最早在土墙的侧面,只露了一点点,看质地通透,就不敢拿锄头再凿,就徒手挖泥,越来越大,最后挖出来得由双手抱着才能拿动。石头裂格较多当时,回家拿水冲洗淤泥,碎片散落在水池里,第二天隔壁家起早在池子里最大的碎片捡走超过50克。挖到以后那块地出名了,很多人去挖,但再也没有出过东西。可能这就是古人说的:孤鸟守林。最好的东西已经吸收了周边的精华,父亲也认为是祖上行善积德的好报。
陈孟彬现在作为著名的田黄流通者更多的是感觉这个石头改变了他家族的命运,而这种积累善念的文化气息更是感染他深深爱上了田黄本身。我看到他在和我交谈时候一直在抚摸一块由他在寿山发掘得到的二百多克的白田黄时,深深感受到他家族对于田黄的挚爱和祖祖辈辈对此不能割舍的情怀。田黄文化已经在他身上传承了下去。于是我决定用这件白田冻设计创作一件名为“寿田百禄妙无方”的艺术作品,也为传承发扬寿山田黄文化做出实际的行动。(图2.1、图2.2、图2.3)
而在上海,女雕刻师林清菊正在看着一枚灰田冻印章思考。这枚印章有一条天然的绺,作为韩天衡篆刻艺术的再传弟子,她从福建寿山老家来到上海,把对田黄的热爱和对文化的膜拜一起融入了田黄的创作中。我建议她利用这条天然的绺裂创作了名为乘势的作品。把毛病作为风筝线,结合天然的萝卜丝为云彩,展现风筝乘风高飞的景象,寓意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好时机下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生活水准正好像风筝乘势而飞,大大提高。(图3)
田黄石的里细分为很多品种,田黄冻石:
是田黄石中最上品,全石通体明透,似凝固的蜂蜜,润泽无比。(图4)
黄色之浓淡各有千秋,人们按其色相之差别 ,又划分三个等次十种类别:
1、标准田黄的色泽,属上品
(1)色浓而微泛橙红,接近桔皮红,但红的成分略少,称“橘皮黄”。
(2)黄中带赤,色明快的,曰“黄金黄”。
(3)黄而带赭,如将熟或熟透的枇杷色,叫“枇杷黄”。
2、中品
(4)黄色再淡的有“桂花黄”,虽属黄色但略带粉白色调。
(5)比桂花黄清淡、质灵腻、细嫩、而又比白田稍黄的称“鸡油黄”。
(6)黄而微褐如熟栗的,称“熟栗黄”。
3、普品
(7)稍淡於熟栗黄,质滞而黝的为“肥皂黄”。
(8)色黯褐而质如鹿目的称“糖粿黄”。
(9)黄色淡如蜂蜡,质比鸡油黄滞结些的称“密蜡黄”。
(10)介于桂花黄和肥皂黄之间的,称为“蕃薯黄”。
4、白田
指白色的田石。多掘自上、中坂、质灵腻嫩透,酷似坑头水晶。常有赭黄  格似血缕,萝卜纹如鲜嫩之白萝卜肌理,极细而化。因石通灵,色纯淡,故格、纹比各色田石更为明显而有致。白田偶有黑色的裹皮,也有色白浑浊且状似砂粒的斑皮,斑皮均多深入肌理而似雪花。有黄皮的白田,即所谓“金裹银”,极难觅得,其色并非纯白,皆略带淡黄或蛋青色,灯照则肌理皆泛黄红,有别於掘性白高山。
5、黑田
黑田有纯黑和灰黑二种。
纯黑田指黑赭色田石。多出于铁头岭及下坂一带的田中,常见有黄色石皮。质亦较细,萝卜纹比它色田石略粗,肌理浑而微透,并常伴有细小黑砂钉。
灰黑田色较淡而灰。皮或黑或黄,质多粗硬浑杂而间有黑砂点。萝卜纹常粗散不匀。产地除上述外,上、中坂也常有出产。为下品田。
黑田中偶有质灵、纹细,肌理灰黑而显青绿色调,人或称之为“绿田”。
6、黑皮田
即“乌鸦皮”田。外表附有微透明、黑色石皮。上、中,下三坂均有出产。皮无纯黑,而黑中又微带青绿或灰绿色,又称“蛤蟆皮”。其皮内或白田或田黄,色质、纹理和寻常无皮之田无异,唯多伴有小黑钉。单层的乌鸦皮田灯下能透,其肌质易于鉴识,若乌鸦皮内再有一、二层黄皮或白皮则难以灯照鉴别,不过这类含多层石皮的田石,若皮质细腻、无杂色、无砂斑,则多见其里色质俱佳,犹如冻石,实属难得之材。
7、银裹金——指外白内黄的田石。
许多白田或多或少总带有黄心,田黄亦常带有白皮,“银裹金”原指白田中有较多的黄心,或田黄的白皮稍厚稍多的,皆统称为“银裹金”田。前者的黄心如蛋黄亦如黄心的蕃薯,黄亦明快纯净而淡雅,质极细嫩灵腻,而纹路比各色田石更隐约难寻,几乎不可见。后者的黄多介于黄金黄与桂花黄之间,接近黄金黄,但稍含粉色,萝卜纹细密有致。材积好、色质佳的银裹金,亦属田石之上品。
8、碓下田
产白碓下坂。皮青黄而稀薄。外层肌质色较浓,黄而偏褐,肌理浅淡。或有明显的细密萝卜纹,纹痕稍直,并伴有虱卵状小白点。质灵透,但乾裂较多。
9、搁溜田
又称滑溜田。属沿溪迁移而下的田石。上四坂溪田表层或沿碓下坂而下至九手、回龙、双溪,溪中浅表沙层中偶或可得。纹多偏粗而显露,纹行齐直,有的疏密不均、粗细不匀。粗者极粗,细者仅微小部份亦同寻常田黄。色多褐黄。亦常附有小片黄皮,黄而灰绿,粗涩如士粉。肌理常伴有黑砂钉或星散小白点。其中露土被阳光曝晒的,阳面往往退化,变得粗涩乾裂,而阴面还不失田黄本色。
10、“九手田”
产于碓下坂至善伯山脚一带的寿山溪流周围,多为深层砂土中掘得,产量稀少,亦属难得。其色或淡且泛白,或显褐红色。肌理无纹或纹细如丝。多附有稀薄小片黄皮。质地绵韧,显半通灵或微通灵状,裂格较少,偶有星散小白点或细小黑钉。温润稍逊于上三坂之田。色浓质优的“九手田”,人们通常将它归类于下坂田。
11、硬田
是指各坂所掘的田石中,肌质坚硬而粗劣的。所带之皮似牛蛋皮或鹿目皮,但皮质比牛蛋黄略细,皮色也沉而微绿。肌理或不见纹或纹路粗杂。通灵度差,且时含硬砂。
除了极品的田黄冻石以外,未来和彩色钻石道理一样的特殊颜色田黄也必将会成为投资收藏的潜力股。正如当年翡翠中的紫罗兰一样,创新历史高度。而克数也成为投资的一个标准,现状是大于二十克已经算成材,可见千金易得,一石难求的稀缺。
综上所述,田黄石作为传统的宝贝被帝王钟爱,也被现代的年轻人接受传承,创作发扬。在网络时代,人工智能即将来临的未来。稀缺资源不可重复结合新观念的独具匠心的创作,必将由新一代大师承担推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

作者:孙建华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53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