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道家互补为核心内容,再结合其他各家学说从而形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基底。“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而以中华民族为主流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成型、发展起来,最终形成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我所理解的“传统文化”并不是曾在某个时代盛行的文化,而是深根在人们的灵魂深处,不需要再有任何强制意识去促使我们接受或接纳的文化;是自然的从古延续至今,但我们可能还会不珍惜去做的事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中华传统文化并不只是影响了中国人,而从科技、文化、交通、经济、交流五个方面也影响了全世界,加速迈入近现代的开端。科技方面,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当代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启蒙运动离不开造纸术、印刷术的倡导,新航线的开端离不开指南针的协助,现代科技离不开与火药的结合;文化领域,日本大化革新离不开隋唐时代国土文化的繁荣、法国伏尔泰启蒙运动离不开中国儒家学说的盛行;交通上,丝绸之路造就了中国佛教的盛行,也造就了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的起源;而交流,郑和下西洋也带动了亚洲区域国家对中国的倾慕。
“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情怀离不开文化,当文化深根于人们的内心当中,便会以各种形式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影响并塑造一代一代人,我们璀璨的中国文化,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时以海纳百川的学习态度,吸纳无数国家文化的精随,却也不忘本身的文化体系以及民族特色,成为了四大民族当中最强大也最悠久的一个民族。文化虽并不主导社会意识地位,却也拥有不可泯灭的影响力,如现今的马克思主义便继承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改革日新,及时、通变”、“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等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也借鉴了西方优秀的文化及文明,促使中国拥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精神动力。
收藏文化
曾听过有人说过一段话:“今天的人们摒弃了许多我们自己的文化,现在绝大多数国人甚至整个民族都在用西方的器物,这其实是本土传统文明的一种失落,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很多本民族传统器物的精神内涵我们没有享受到,更无从知道。几千年文明流转所形成的文化能带给我们的尊严、规范、理念,我们都不知晓,更无法体会其中的奥妙。”中国历史传统五千年的文化,正在随着时间不断的消逝,即便拥有党的支持及维护,“文化”所代表的历史起源、传统技艺、知识等也正在逐渐地消逝,收藏文化所蕴含的古人智慧也在逐渐地逝去。这无疑是现今人们的一种损失,如今唯有依靠联系两岸传统文化、收藏文化来丰富完整我们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才能避免“文化”葬身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洪流之中。
收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过去历史的尊重,是对未来的启示。收藏文化总共有五个大时期,北宋、晚明、康乾、清末民初以及当代,收藏文化从宋代开始发扬。在当时,宋朝是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国家之一,国民富裕,经济强盛,皇帝也开始喜好古玉器,造就了文官世人喜好收藏古物之风。这么多的文人进入收藏队伍,自然大大提升了整个国家的收藏水准,文物所具有的为文化事业、研究学问、提升自身修养服务的特点就更为明显。由这些人加上儒官、儒商组成的收藏结构,则更受到社会的尊敬,谁也不会小觑。宋人对于收藏还有另一个词语形容,称为“博古”,其拥有两个意思,一为鉴赏、欣赏古玩之意,二为博古至今。此一想法根深蒂固得影响了后世的人,也造就了收藏文化的萌芽。
“嗜古者见古人书画,如见家谱,岂容更落他人手?见古人墟墓碑版,如见生垄间物,岂容更落樵采,不思呵护?”古人对收藏的热爱已经到达了一个痴迷的地步,在收藏史上,王世贞以一座庄园换一部宋版《两汉书》的故事历来传为佳话。像是这样的例子多的不胜枚举,这些收藏家对于藏品的痴迷造就了现代的收藏文化,使得拍卖行等提供有志者竞拍所喜好的商品,两岸的收藏文化从当地可得的市场变成了全世界共通的市场,即便如此,两岸所较为喜好的商品却也大致相同,如“玉”。
80年代,台湾藏家开始在香港、纽约、甚至中国大陆大量买进中国文物,用货柜一批批运来,开启台湾古董市场的蓬勃发展,台湾藏家早期收藏古玉、字画、天珠、瓷器、青铜器、钱币、杂项、唐卡、酒、茶叶等等,在中国经济还没有开始蓬勃发展的时候,台湾藏家已经先下手为强把较为精致的一批藏物都先收购了起来,然而近几年大陆经济崛起,许多大陆古董商反而来台收购。两岸的收藏意识大致相同,差别在于台湾在当时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使得香港、台湾收藏家比较早拿到先机,后来中国崛起大量的藏物又被收购回去之后,台湾的古玩市场、玉器市场,进入了低谷,目前在台湾少有较为精美的古玩,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较低端的古玩以及赝品,使得台湾、香港收藏家纷纷前往中国寻找喜好的文玩。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玉作为两岸收藏家所喜好的最大派别,一直享有居高不下的人气,玉器也离不开人们赋予它的文化价值。中古自古以来的帝王变一直对玉情有独钟,也正是因为这个缘由促使着玉在中华民族当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位,从古代便一直推崇君子如玉的传统美德,玉从而成为了帝王文化以及君子文化的代言。从新石器时代至今,玉在两岸便有无法取代的地位,不论是工具或是礼器,不论是世人赏玩的挂件抑或是象征地位的玉玺,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雷同。在现今两岸的收藏文化当中,玉或者翡翠都有无法取代的地位高度。中国玉文化发展的八千年历史,从新石器时代起两岸便都有各自发展的文化,但随着中国朝政更替,每一个不同的朝代中国都有派遣人来台湾交流文化,使得玉器的审美、用途都没有发生断代的现象。两岸的玉器收藏文化一直是大同小异。玉,美于其形,贵于其质,自古人们便会采用喻意来刻写玉石,沉迷于刻画的意境,陶醉于玉石的鬼斧神工,使得玉器一直对于两岸人民有一种无法抵抗的吸引力。由于这些原因,古玉的收藏价值一直在两岸人民中高居不下。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玉器的感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也进入近百年来发展最快速的时代,人们对玉器的雕琢更是受到了激发,国外、两岸等新的雕工技法与古技法的碰撞成就了新的收藏文化高峰,人们不在只为了历史而收藏玉雕,也会因为现代工艺激烈碰撞后所产生的美来收藏,不仅是延续了古时玉器的传统文化历史渊源,也造就了现代与古代的工艺碰撞与结合,产生了新传统文化技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点一滴的传统文化与新工艺的结合与碰撞将会产生更加璀璨的火光。
今年,中国的良褚文化正式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良渚文化用玉、爱玉、尊玉的精神传播四方,范围可达半个中国。良渚文化巨大的文化辐射力,对周边文化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1936国内考古团队年发现了良褚古城的完整遗址,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根据目前的发现周围有超过10条水坝控制整个良褚古城的供水且还具有100平方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由此可实证距今5000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空缺。良褚文化不仅引起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视,更是使得全世界震惊与早在5000年前中国便拥有如此突出的技术。
两岸文物
“非敢以器为玩也,观其器,诵其言,形容仿佛,以追三代之遗风,如见其人矣。以意逆志,或探起制作之原,以补经传之阙亡,正诸儒之谬误”。北宋吕大临《考古图记》的这段话便是在描述现今我们建设博物馆来收藏文物的缘由。
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的博物馆,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精神是文化的多样性,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人们努力挖掘和认识故宫具有的突出的和普世的价值,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故宫是第一批全国范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的基地,收藏了近百万件藏物,在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这百万件带有浓厚历史色彩的重要文物逐渐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可以从历史文物当中了解到当时的文化色彩、技术开发、生活条件等等信息,增添了许多人们对于古时中国的了解与欣赏,使得人们开始对文物产生了好奇以及鉴赏之意,延续着从北宋期间便开始的收藏文化影响。大批的人除了去故宫观看国宝收藏品以外,也去学习关于真伪、艺术、技工、审美、知识、年代等的知识,无形中又一步步地推广了收藏文化之风气,增添更多人文雅士保护中华传统文物或是捐赠给国家保护。
台湾,早已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领土之一。史实文献记载,吴国、孙权就派将军工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今台湾)此行发现,远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大陆东南沿海古越族人的一支分队渡海抵达台湾,成了台湾高山族的祖先。从隋朝以来,东南沿海人民不断东渡台湾,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封建的社会关系,才使台湾得到持续的开发。经过多年的经营,台湾才成为祖国的宝岛,台湾的传统文化与东南沿海(泉州、漳州等等),在习俗、信仰、文化甚至收藏喜好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日抗战结束之后,杭立武向日本索回许多珍贵的图书和艺术品且负责抢运这批故宫国宝至台湾,而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国民政府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国民政府将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文物、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图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文物、外交部档案开始运往台湾,成立“中央文物联合保管处”。随着国共内战的结束,大批的老兵以及民众纷纷来到台湾。当进入20世纪80年代,台湾博物馆业迅速发展,各主题博物馆突出的特色,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史博馆没有固步自封落后于时代,其品位和实力仍稳居前列。台北故宫所珍藏的这些历史文物增加了人们对这些历史所遗留下来的文物的喜好,使得台湾同胞在收藏历史文物的时间比大陆同胞更加的早期,也因为当时台湾经济较为繁荣,促使了台湾人有能力可以大批收购历史文物,造就了台湾90年代收藏文物风潮之巅峰。
“故宫文物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标志,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结晶。”2009年两岸故宫开始展开了双方第一次的合作,双方约定台北故宫今年举办的雍正特展,通过第三机构,以借展的方式向北京故宫借文物27组件(共37件),达成两岸故宫建立合作、展览交流机制、人员互访、学术交流等八项共识。开启了两岸第一次的故宫合作,台北故宫举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商借到浙江博物馆的《剩山图》,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云南省博物馆等的若干书画作品,完整呈现了黄公望的书画渊源、存世真迹与后世影响。而台北故宫博物院同年举办的“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除了向法国多家博物馆商借文物以外,也向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借展了文物。除此之外,两岸故宫目前正在开展数字化参展项目,未来可将所有的艺术藏品数字化,达成两岸故宫双赢的局面,除了展示藏品给两岸世人观看以外,还共享修复、保养技术,造就两岸一家亲。
两岸一家亲
习主席说过不能无视13亿多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集体意志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潮流。这一段话体现了大陆方面与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的伟大理念,也表明大陆方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志、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纵使两岸目前实施着一国两制的理念,却也无法抹灭我们身为大中华炎黄子孙的一员,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伟大斗争与伟大梦想的时代内涵,开展伟大斗争,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国共内战结束,国民党撤往台湾,在那一个年代,国民党的老兵想要寄一封信件回家,只能千里迢迢的先寄往巴西等国外,再由外地友人转寄至家乡,等待的时间可至半年之久,使得思慕之情更加的浓烈,这种想回归祖国大陆的想法慢慢地扎根在了每个台湾人的内心。
1987年,台湾开放老兵回家探亲,结束了长达40年没有与中国接触的隔阂。刚来到台湾的大陆人以及老兵们,由于文化差异,不会说闽南语,一开始久久不能融入到台湾社会,当时的台湾大部分为东南沿海早期便去往台湾定居的人们,些许的文化差异,以及教育的不普及,老兵们及当时来台的大陆人甚至受到了歧视,而后开放探亲,全台近40万家乡在大陆的老兵,心中无不欢欣鼓舞。千盼万盼,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家了,而其他在当地扎根的大陆人也抱持着回去祖国走马看花的想法,纷纷一拥而至真正的家乡,直到现在全面开放,数以百万的台湾居民纷纷回归祖国。
纵使两岸接受了不同历史事件的洗礼,流淌在两岸人民中的中国意念也依旧存在,根在中国,台湾人民的想法也扎根在中国文化当中,接受了五千年历史的熏陶,台湾人民纵使没有生活在大陆上,却也拥有骨肉般的情份,不可分割。传统中华文化的血脉在全球华人的血液里流淌,川流不息地结合新旧传统文化。“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华文化的感召在炎黄子孙的发扬光大中,持续进步,两岸文化将共同结合迈入下一个辉煌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