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潮流 >> 内容

金铜佛像收藏价值判断

时间:2021-1-4 10:42:12 点击:

 常有藏友来函询问佛像收藏价值判断,往往被高度、来源、产地,甚至神格所累,茫然不知所措。现自己总结下多年的经验教训,与诸友交流。唯强巴经验限之,权以抛砖引高人之玉也!
价值一说,可以分为收藏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此处我们不谈学术,只谈收藏。为何收藏?有人谓投资,有人谓欣赏,欣赏的是艺术,投资从根本上说也是追求高艺术性的收藏,所以可归于一类。
我将佛像的价值判断定义在六个方面:精美度,久远度,完整度,稀缺度,高度,神格。
 
一、精美度
精美度可大致分为工、形、意、材四个方面。工,指工匠的手艺表现,又细分为塑工,修工,錾工,鎏金工艺,镶嵌工艺等,它是佛像本身视觉体现的直接表达;形是指佛像的外观体型,莲座的饱满度,配饰的表达等轮廓概念;意指佛像塑造好之后由内到外的一种意志传达,是小到嘴角的微笑,眼神的悲悯,大到整个佛像的气场,无形的震撼力;材顾名思义是指佛像的用材,包括本身的铜质及外在的鎏金,镶嵌物的优劣等。
二、久远度
年代概念,藏传佛像一般喜欢用世纪表述,中原佛像一般喜欢用朝代表述。我们习惯上把十三世纪(大致元代)之前的佛像称为高古佛,在藏地本土造像又有前弘期和后弘期之分,二者以公元846年朗达玛被刺为界。而公元一至公元6世纪的犍陀罗,4至6世纪的笈多,6至10世纪的斯瓦特,7至8世纪的克什米尔,8至12世纪的帕拉都是佛像登峰造极的时段。每尊佛像得其一即是福业。
 
三、完整度
是指佛像保存的完整性,包括配饰,造像肢体,莲座的完整度,也包含佛像装藏,封底仪轨的完整;同时亦包含佛像表面鎏金,镶嵌物的完整。
 
四、稀缺度
是指造像在历史上的独一无二性,有些造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除第二点提到的高古造像,在西藏本土的丹萨替(Densatil),15世纪的来乌群巴,15世纪的永宣,17世纪的曲英多杰,17至18世纪的扎纳巴扎尔都是难得一见的旷世之作,值得重金拥有。另有些短暂的王朝也曾创造过佛教史上的辉煌,也有数量不多的精品造像留存于世,像古格王朝,西夏王朝,大理国等。
 
五、高度
佛像的高度也是衡量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由于古代工艺水平有限,铜材匮乏,大体量的造像一直非重大寺院及皇亲国戚所不能拥有,这里指的大体量一般是指30厘米(过尺)以上的大佛,主要是庙堂供奉之用,而最近几年,超过20厘米的佛像亦不常见,估计再过几年,大佛的尺寸标准将继续向下调整。
 
六、神格
按传统大乘意义上的神格顺序,应是诸方佛排第一,其次菩萨,罗汉,其次度母,其次神界护法,其次驻世间护法;而由于密教重视师承,上师被尊为四皈依之首,排在神格首位。然而当今收藏的价值取向却大相径庭,首先,佛造像由于形象相对简洁单一,其价值排列反倒排在最次,菩萨由于其装饰的复杂,身姿的多样婉约排在之前,而各种护法由于多头多手,形象怪异,做工难度大,反而收藏价值颇高。上师则是一个例外,由于上师的造像非常强调写实性,而各派系又注重自己体系内的师承,因此往往不惜重金铸造优质上师佛像,元明开始大量出现的嵌金,嵌银,嵌红铜的上师造像无不制作精良,为收藏之佳品。
以上是大体包容的佛像收藏价值六个取向。要想估量一尊造像的综合价值,只需简单把以上六项逐一打分,最后做总分评估即可。然而这里又有个人喜好倾向的不同,如个人比较喜欢精工细作,可以把精美度的权重适当提高,如喜欢尺寸,亦可将高度权重调高,如是推之……最后,必须要强调的一点,价值在任何时候都不全等于价格,价格是价值的反映,但不一定是唯一,真实的反映。
 

作者:刘钊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62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