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潮流 >> 内容

李佶鸿:弘扬传统文化——简述上世纪国产军表之魂

时间:2021-12-31 10:39:35 点击:


本篇文章内容主要围绕上世纪我国国产军表的历史与文化。国产军表历经几十余载风雨仍然保存完好,在上世纪我国无论从技术、材料等等方面与西方是无法比拟的,但在这样恶劣、艰苦的环境下,我国技艺匠人却没有服输,用无数个日日夜夜去研究、去试制,终于成功!国产军表所具有的代表性的几款在文中会详细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此资料文献是经过考究认定的,具有权威性;另顺便感谢国家艺术秦耕老师为本篇文章题字。 

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手表厂从1964年接到中央总参谋二部下达试制任务后,参照1964年上海手表厂型号为“641”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编号为SS2 D114型,机芯为;SS2双三轮结构机芯,表盘为黑色带日历的夜光面,有很强烈的夜光,长三针设计,镂空自动陀小光摆轮,特大柄头表面无字样,表壳带有标准的军用倒计时转盘,防水200米。1965年,上海手表厂成功装配出了中国第一批的自动上链手表样机,机芯型号为SS2C(29颗宝石轴承)从那过后 解放军总参二部来到上海手表厂,要求协作生产手表作为军用,要求有日历、自动、防水等功能。于是上海手表厂拿出了机芯型号为SS2C的手表,根据机芯内部使用的红宝石轴承数量,将它命名为“上海29钻军表”。1967年开始生产29钻SS2机芯的自动手表,SS2机芯主夹板有2位英文字母钢印和无字母的,后盖由6到7位数字组成,前2位标示生产年份,后几位标示当年生产序列号。1970年左右开始生产24钻SS4机芯自动手表,该机芯为三角形夹板,自动陀上标有拼音“24钻”字样,镙丝柄头表面带“上海”字样,可旋转的标准军用倒计时外圈,防水性达200米的潜水表。SS4机芯主夹板加盖SS4加1位和2位英文字母钢印。上海军表后盖由6到8位数字组成,前2位标示生产年份,后几位标示当年生产序列号,因有资料显示“上海29种钻军表”这款手表当时产量较少,只向军队师级干部以上配发,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作“将军表”。

(SS2C机芯的29钻军表,自动上链,军用;SS4C机芯的24钻军表,自动上链,军用。)

1971年4月的一天由上海市革委会公交组、财贸组等组织提交了一份关于(调整114潜水表供应价的请示报告)上海手表厂为总参二部试制生产的114型潜水表,每年除完成国家计划交总参二部外,有一部分超产数。这种表很受部队欢迎,经常来信购买,去年经市革委会领导批示,将超产数由商业部门收购,内部组织供应,每只零售价定为150元。由于工厂生产能力有限,而需要量大,经我们与商业一局、中百站、轻工业局共同研究,参照国家规定的现有产品的价格,考虑到114型潜水表具有防磁、夜光、防水、全自动、日历等性能,拟定每只售价为180元。

1962年上海手表厂在581型手表基础上借鉴瑞士劳力士日历表自主开发出日历/防震手表,型号为623,并生产了小批量A623手表。上海牌A623手表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批日历手表,填补了我国手表史上的一项技术空白。它曾配发给部队高级首长佩戴这款表,但当时手表未量产。周恩来总理非常支持国产手表,于是总理自己出钱买了一只上海牌A623型手表,总理很喜欢这款手表,一直到他逝世也没有摘下。在总理的遗体快要火化时,火葬工人偶然发现总理的手腕上还带着这款手表,觉得是总理的遗物,把它摘了下来。现在这块表保存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所以收藏界又把这款手表称为“总理表”。“总理表”共有三个版本第一版本:A623天线后盖白漆字面,第二版本:A623大塔标后盖拉丝凹刻度字面,第三版本:A623a小塔标后盖拉丝凸刻度字面。 

1958年,型号为A581的手动上链手表正式在上海手表厂投产,注册商标为上海牌。在这之后上海手表厂自主研发了型号为SS1的手动上链机芯,并投向了民用市场,装壳后以1120的名称销售。后期出现过夜光版本的1120,在表盘六点钟位置印刷有“军用”字样。可惜年代久远,目前关于这款军用版1120手表的确认信息较少。坊间流传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抗美援越产物,第二种是越战产物,第三种是对苏珍宝岛战役产物。面对于众说纷纭,资料无从考察,所以不过于研究探讨。但在上海手表厂历史上确实有此表出现,名为“1120军用手表”。至于详细介绍说明在以后研究中,再度考察过后分享给大家。其实解放军历史上配发的那些军用钟表远不至此,除了上面提到这几款具有代表性的手表,历史上钟表厂还配套生产过军需机械秒表、军用闹钟等。因资料不完善,文章中只介绍这几款代表所作。 

上海手表厂在1960年3月进行代号为“301”航空时钟的研制。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301”航空时钟准确地指示了爆炸时间。除此之外,301航空时钟还曾装配当时的战斗机上,不过其体积较大,只能固定使用,随身携带不便。 为解决这一难题,第一轻工业部下达了代号为“304”的秘密任务,由天津手表厂立项,为中国空军生产一款专供的航空计时码表。虽然之前国内已经有了301航空时钟的生产经验,但是从座钟到怀表的演变,机芯体积减少,加工精度提高,可谓困难重重。 

1961年4月,根据当时一轻部下达的任务,天津手表厂进行立项试制专供中国空军使用的航空表(计时码表),任务代号“304”,1961年9月至1965年10月,“304”——“中国第一只航空表”的测试意见出台,顺利通过走时精度、测时、高低温、震动、防磁、防潮、快慢针拨校、上条拨针启动质量、冲击等重要指标检测。1965年12月,通过当时的08单位、空军司令部、海军航空兵司令部、海军装备订货部监造部、海司航保部等21个单位共计38位领导、专家组织鉴定,定型批量生产,其机芯安排序定名为T3。1966年5月底,天津手表厂确定投产方案,同年10月底,正式组装成品1400只,发往中国空军一线。

随着近些年来国产表收集和收藏爱好者逐渐增多,在上世纪战争年代,生存都成大问题,更何况历经几十余载保存下来的手表、秒表、特制品、试制品等等极其不易,无论是产量极低还是战争损坏等等一些原因使近些年来国产军表的数量大大减少,完整程度也大大降低……

 


作者:李佶鸿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65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