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潮流 >> 内容

张洪波:带你走进上海近代艺术馆

时间:2021-12-31 12:01:12 点击:


走在陆家嘴的钢铁丛林里,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一个个现代建筑设计的奇迹。一个金融中心的财经奇迹。或者说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在上海著名地标建筑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里坐落着上海近代艺术馆。当电梯打开的那一瞬间我们就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艺术气息。作为一个现代艺术展示交流的平台上海艺术馆里经常会举办各种沙龙和艺术交流活动。在中西方艺术交流碰撞中带给人们的是那种融合的美。

艺术馆馆藏的现代艺术品主要以翡翠为主。毫不夸张的说就是一本现代的翡翠百科全书。有很多人觉得翡翠文化是外来文化,其历史和影响并没有和田白玉深远。其实翡翠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文明崛起所共同崛起的。在古代翡翠是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鸟,毛色十分美丽,通常有蓝、绿、红、棕等颜色。一般这种鸟雄性的为红色,谓之“翡”,雌性的为绿色,谓之“翠”。早在汉代就有关于翡翠的记载。据史料记载,东汉永元九年,云南永昌(今保山)掸国王就“调谴重泽奉国珍宝”,而此时的珍宝可能有两种所指,一是翡翠,另一种就是南红玛瑙。我们有理由相信翡翠就是从那时起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北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记载:“余家有一玉罂,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在颍州时,尝以示僚属。坐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也,识之,曰:此宝器也,谓之翡翠。云禁中宝物皆藏宜圣库,库中有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也。”这可能是翡翠器物的名字最早记录。又据《云南冀勘察记》记载,在明朝初年,云南腾冲人开始到翡翠的集散地缅甸勐拱经营玉石生意。到了明朝末年,云南西部靠近缅甸翡翠产地的腾冲地区的玉石业开始形成一定规模。历史上,缅甸北部出产翡翠的雾露河流域,在明代万历年间归云南永昌(今保山)府管辖,而到了清朝早中期这一地区还属于中国版图,归云南管辖。后来随着缅甸被英军侵略占领之后,该地才被划入了缅甸的疆土范围直至现在。

那么同样是具有一定历史的翡翠为什么在漫长的时间中并没有被中国人大规模应用呢?根据猜测有大致两个方面问题阻碍了翡翠在中国的应用。一个就是所谓的材料说。翡翠属于变质岩,辉石系列,是属于一种低温高压变质岩。由于翡翠本身的硬度普遍高于传统人们应用的和田白玉,辽宁岫岩玉。更大的硬度也同时表示其质地更脆,成品率很低,在古代那种加工机械落后且加工时间超长的情况下,硬度更大的材料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此时其它软玉品种已经占据了生活中各个方面,和田玉的手感温润富有变化,与翡翠比起来上手的感觉更好。所以才造成了翡翠没能大规模应用。二就是所谓的流通说。在漫长的中国古代,中西方交流的重要纽带就是当时的丝绸之路。可以说影响中国几千年的贸易文明就是丝绸之路所创造的。而和田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补给站其地位一直十分重要。商业的往来,宗教的传播,甚至军队的调动都离不开这样的城市补给站。这也使得新疆的和田玉作为商品被源源不断的带入中原地区。而缅甸当时并没有主要贸易渠道直通内地,甚至连战争都很少发生。没有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自然难有物品的贸易流通。虽然茶马古道早在汉朝就初具规模了,但是由于茶马古道当时的运输量很小,且主要面向中国西部的吐蕃,吐谷浑王朝等对内地的影响十分微弱,直到唐以后茶马古道运力才逐渐改观。人口的增加也同时造成了贸易的繁荣。此时翡翠进入内陆的渠道相对较多,使翡翠的应用逐渐推广开来。到了清朝,已经不满足于色彩单一的和田玉使用者们,发现了翡翠的多种色彩绿色、紫色、红色、黑色、粉色等等,并深深的喜爱。以至于民间使用翡翠形成一股风气。这在收藏界和考古界就可以得到证实。

而真正让翡翠走向神坛的其实是两个女人。一个是清朝末年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十分钟爱翡翠。小到一个戒指,大到摆设雕件,她无疑是中国人里拥有翡翠最多的人。传说中他甚至使用翡翠给自己做了一颗翡翠白菜和一个翡翠西瓜。(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翡翠白菜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因此有人推测此器为瑾妃的嫁妆。并非传说中的慈禧拥有的翡翠白菜)。随着慈禧墓被盗这些传说中的翡翠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世人眼中。老佛爷的最爱自然也就上行下效,翡翠几乎成为了当时达官贵人们的标准配饰。可以说能让翡翠走向民间的最大推手就是慈禧太后,而真正把翡翠展现在世界面前的就是宋美龄了。宋美龄同样深爱翡翠,当时上海大亨杜月笙等社会名流为了和政界搞好关系,赠送了大量的翡翠饰品给宋美龄。而宋美龄则戴着这些设计别致的首饰经常出席欧美国家的各种活动。尤其是二战期间宋美龄多次往返美国,把一个戴着翡翠的中国女人形象竖立在了美国人心目中。加之孙殿英盗挖了慈禧陵墓,为了逃避责任孙殿英将大部分所得赠送给了当时的达官显贵,尤其是宋美龄,以至于最终东陵盗墓案不了了之。解放战争胜利后,当时的达官显贵们纷纷携家产出逃海外,而此时大量的翡翠制品通过各种渠道流失到了海外。让外国人大开眼界。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所见的国宝级翡翠大多数都在外国的原因。

由于缅甸场口很多都已经绝产,现代翡翠里极品非常的少见,翡翠的原石其实是最耐看的,它带给你的那种期待感是任何东西都给不了你的。那种切开原石一瞬间的惊喜与落差几乎会刺激到每一个人的神经,这也是现在翡翠原石交易量巨大的原因。翡翠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石级多晶质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透辉石等矿物。简单来说就是在高压浅层地质形成的高压低温区,产生的硬玉变质岩。缅甸出产翡翠的的玉石场口,按河流流域分有三个大场。分别是一、雾露河上游——帕敢(大场区)。二、位于因道直湖以南的南其河流域——莫罕(小场区)。三、坎迪江流域(属钦敦江支流)——后江(小场区)。而在此场区基础上又细分为众多场口,从大到小排名为:大马坎场口、帕敢场口、莫西沙场口、木那场口、会卡场口、后江场口、莫湾基场口、南齐场口。而在此之下则还有更加细化的分类,如木那场口下游段的也叫百山桥还有麻蒙、怕并、三绝、桥乌、东临玉马、劳帕敢、西邻兹波,以及帮瓦、东郭、南邻角瓜、香功等小场口。现代艺术馆里收藏有数量巨大的翡翠原石,囊括了缅甸几乎所有场口和品类。我们细细地抚摸着这些看似粗糙的原石。不知道里面等待我们的是哪种惊喜呢?这些原石也不是纯粹“蒙头”的。有一些是开了小窗,或者擦了一些外皮的。通过灯光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原石里蕴藏着的美。在艺术馆中心位置陈列了一块重达3680公斤的老后江场口原石(当年老后江曾被誉为亚洲一号的原石也仅仅3000公斤)。此块原石重量大,造型规整,皮壳十分紧致,侧面有局部脱沙。脱沙部位雾层很薄。在局部微微擦开了几个小窗,随着灯光的深入翠色以及水头清晰可见,杠味十足。可以判断是内化超级好的一块原石。此块原石成长方形中间略突出,宛如大地上耸立着一座高山,高山周围被翠色环绕,偶见几条蟒带宛如春暖花开的河流入木三分。所以被定名为“春满大地”是难得一见的老料翡翠原石。在今天这样的原石能被保存并得以收藏实在是三生有幸。随着翡翠的畅销一些早年流传下来的老料都已经被开采完了。其实一块翡翠的价值不仅仅是做成器物或者装饰品,保持完整的原石状态同样是大自然对于我们的馈赠,更应该倍加珍惜。

通常人理解的翡翠都是翠绿色或者阳绿色的为最佳。其实黄色的翡翠在翡翠里也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在中华文化里黄色是被十分推崇的,也是十分高贵的。一直都是皇权的象征。《白虎通义——号篇》里记载“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天然的黄翡翠在行业里称为“金翡翠”,在博物馆里收藏有一对黄翡翠玉镯和一个由镯芯料雕刻的“蛟龙吐水”挂件。在翡翠里由于天然形成的原因玉石内部颜色各异,想找到相同颜色并能制作成一对的更加稀少。这对黄翡翠玉镯形制为“福镯”。“福镯”圈口为正圆形,相对于扁条的手镯与椭圆的贵妃手镯而言最为耗费玉料。“福镯”也是最早出现的手镯形制之一。既兼具传统,又不失现代感,由于圆面向外反射光感最好,所以圆条手镯在选料的时候尤其讲究水头。只有水头达到糯种以上的原料才合适制作圆条手镯。“福镯”讲究外圆、内圆、环圆“三圆合一”,寓意能收获圆圆满满的幸福。这一对“福镯”水头长,黄色正且颜色饱和度很高。向下逐渐过渡中水头会更加明显。镯芯料雕刻的“蛟龙吐水”皮壳紧致,色泽纯正,肉质细腻。作为同料下来的三件首饰依然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可以说是黄翡里教科书一般的存在。

谈到翡翠不能避开的话题就是当年慈禧“老佛爷”的那些珍品。传说中老佛爷的拥有众多翡翠制品,翡翠西瓜,翡翠白菜都是传说中的圣物。为俏色雕刻工艺的极品。可惜慈禧墓被盗以后这些众多的精品就只能是存在在历史的记载中了。希望有一天我们能有幸再一次目睹这几件传说中的珍品。在现代艺术馆里同样收藏有一颗翡翠白菜。此作品通高24.6厘米,重约3.4公斤。采用一整块糯种翡翠俏色雕刻而成。为了尽最大能力保料,整体设计成了一颗上宽下窄的现代白菜造型。尽量多的保存了玉料里绿色位置。雕工十分细腻,白菜卷曲的叶片形象生动。整体光感十分漂亮。白菜谐音“百财”被古人视为纳财之物。同样也深受现代人们喜爱。走进艺术馆里这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精品。

翡翠作为一种天然玉石其实不仅仅是作为首饰或者雕刻件使用的。古代翡翠的小件则更多被装饰在服饰,以及家具之上。屏风是家具组合里重要的一环,既可以自由的分割空间,又能作为屋内的装饰陈列其中。在艺术馆里保存有一扇八条屏屏风。分别使用了紫檀木框,以及24块春带彩雕刻翡翠镶嵌其中。翡翠屏风有微微的透光作用,不会让室内显得沉闷。加上其中八块主要玉雕取材于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故事。中国佛教的宗派,共有十三宗。十三大宗派分别是天台宗、涅槃宗、三论宗、法相宗、摄论宗、禅宗、成实宗、净土宗、华严宗、地论宗、俱舍宗、律宗、密宗。其中,前七宗属于空宗,第八到十一宗属于有宗,最后两宗空有兼具。因此有的时候也将中国佛教宗简单的派划分为八大宗。此八条屏正是借鉴了中国佛教宗派的故事雕刻了八块工艺非凡的浮雕作品镶嵌在紫檀木中。这种融合了宗教,艺术,文化的家具其实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家具的范畴。

其实艺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就已经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了。在艺术氛围熏陶下其实我们每个现代人或多或少都对艺术存在先天的敏感。我们能主动发现美。也愿意去创造美。正是这种现代艺术萌芽在每个人心中的萌发才造就了浩如烟海的现代生活。其实我们的进取不单单是我们一个人的进取,也是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进取。希望这种进取精神伴随着我们实现真正的中国梦。和一个大国的崛起!

 

作者:张洪波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65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