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非遗传承 >> 内容

法华:徽州木雕艺术赏析

时间:2023-1-4 14:23:07 点击:

在上海广富林遗址“民居木雕珍藏馆”内,展示了来自该馆1995年以来收藏徽州地区因拆迁改造而散落流失的各种明清旧居上的构件如梁桁、窗棂、牛腿、床板等。该馆择其精品倾力收藏,如今已集得精美梁桁41根,牛腿3对,额枋2对,门窗25对,床板55对,花板20套,挂屏20组以及床塌、条案、橱柜、桌等共约300件之多。

这些徽州木雕艺术品,绝大多数是从明清古建筑上拆下来的。它们原本依附在建筑物上,承担着各自的作用;现在这些古建筑因改造而不复存在了,但这些雕刻着各种图案的构件,却成了一件件独立的艺术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收藏。

 

一、徽州木雕展现生气勃勃的时代特征

徽州木雕产生于明清时期,由于徽州区域经济的强盛和文化的繁荣,徽州木雕同时又洋溢着浓郁的祥和之气。徽州木雕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活泼。表现远景的木雕作品构图紧凑,层次分明。表现近景的木雕作品着重刻画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并将人物身材雕刻的较为短小,而衬托人物的脸更加饱满生动,因此徽州木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见本馆藏品1,一对雕花腰板“文王访贤”)。

明代初期,徽州木雕只以平面淡浮雕为主;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商财力的增强,木雕艺术也逐渐向精雕细刻过渡,多层透雕成为徽州木雕的主流。清朝以后,由于追求木雕装饰美感,使有些作品因过于精工而趋向繁琐,增加了透雕、凹雕、线刻和多层雕刻等手法。到民国时,由于受到绘画的影响而呈现出较强的写实性,民间的拙味相对减弱。在雕刻的题材内容上,明代木雕内容相对单纯,清代更为注重情节和典故,如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更加普及,内容更为丰富多样。从整体风格上来看,徽州木雕呈现出民族上升时期所持有的生气勃勃的时代风格,(见本馆藏品2,两具精美挂屏“吉祥和谐”),其原因就在于徽州地区当时的强盛,这种热情的格调与地域经济生活的富庶是契合的。因此,在明清时期古朴的艺术风格中,人物及其瑞兽等造型非常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二、徽州木雕兼容不同群体的表现手法

建筑装饰反映了一定群体的意识,民间艺人根据世俗化情感和传统观念来确定木雕的内容和形式,在体裁的选择上也反映出不同文化层次的审美标准。木雕的题材丰富,有人物故事、山水;有抽象纹样也有动植物的题材,如喜鹊梅花称为“喜上眉梢”,白头翁和牡丹称“白头富贵”,凤凰牡丹称“凤穿牡丹”,鹭鸶鸟和莲花称“一路连科”(科指科举)(见本馆藏品3,一对雕花梁桁“福寿图”)。

一般文人学士较集中的地方,往往选择花鸟山水,由于文人审美意趣所造就的定型化抽象符号作为雕饰题材。在富商云集之处,由于其文化层次不高但经济富有,雕刻装饰常取传统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与戏文题材等,雕刻的主题也是表达了民间艺术的特性。可见,徽州木雕较之于历代宗教雕塑来说更贴近于生活,具有生动的特点。徽州的建筑天井起着四水归堂的招财作用;中堂条案上摆放的钟、镜子和花瓶表示终生平静(钟声瓶镜),这些式样每家几乎相同,木雕作品也不例外。

徽州木雕主要表现传统吉祥图案,装饰题材广泛,大多为人物故事、民俗风情,木雕相对于其它的建筑装饰方式,更注重立面的观赏效果,它属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题材的选择和表现的方式偏向于世俗化和生活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常见的有如意、祥云、五子登科,还有五福捧寿等吉祥图案(见本馆藏品4,一对镂花床板“八卦祈福”)。

 

三、徽州木雕注重装饰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徽州木雕在装饰上经历了由简到繁的过程,木雕作品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明代木雕拙朴大气,追求整体效果,雕刻简洁大方。

清代木雕极为注重装饰,屋内门窗、隔扇勾栏、亭台楼阁、花鸟鱼虫和人物故事,甚至连梁架上都进行雕饰(见本馆藏品5,一对雕花梁桁“关云长单刀赴会”)。

木雕刻画精美细致。注重装饰性是徽州木雕艺术的又一显著特征,在以直线、曲线、粗线、细线以及长线和短线等各种线条的对比和以线造型为主要手段的基础上,配以楼台亭阁、树木花草等等,起到连接各个人物场景的作用,故事人物也更加突出。在对木材质地的选用方面徽州木雕艺人们十分重视木质的自然美感,大多数木雕不上漆,或很少一部分涂上红、黑和金色(见本馆藏品6,四扇窗板“诗书风雅”),有的作品巧妙地运用木版的自然纹理来表现主题和起装饰的作用。

徽州古建筑梁架均为木结构,构造奇巧,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明清民居木雕多是以建筑装饰的形式出现的,很少有大型的单独雕刻,大多掺杂在构件之间,本身多根据分布的位置确定自己的内容与构图,重视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协调统一,很多装饰构件同时也是结构件。如门窗和隔窗中的雕刻画,其构图需适合于门窗等原有的形状,梁垫和牛腿的雕刻面需符合其所处的位置,且不可雕刻的层次过多,以免破坏其功能(见本馆藏品7,一对会给人带来福缘善庆的牛腿“仙人赐福”)显示了工匠装饰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的高超技艺和多样化的徽州木雕艺术形式。

 

四、徽州木雕力求点、线、面的合理布局

徽州木雕在布局经营上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同时还重视点、线、面的运用,使木雕能够展示更为丰富的内容。为了达到立体效果,工匠们力图挖掘出更深的空间层次,地面采用由外向内倾斜的雕刻方式,构建出由近致远的透视效果。远山、房屋则采用由上向下斜刻的方式突出立体感,人物作为重点放在画面的中间层次加以突出。并通过流畅的线条使雕刻作品轮廓分明、层次清晰(见本馆藏品8,一对髹金的雕花梁桁“前程无限”)。

雕刻的工艺种类有皮雕、浅浮雕、圆雕和透雕等。建筑结构上的承重梁桁,大部分采用深浮雕、圆雕和透雕的表现形式,以便于人们远处观看的需要。梁架下的门板隔扇一般采用皮雕、浅浮雕和透雕的表现方法,以满足人们近处观赏的需要(见本馆藏品9,四扇长窗“八仙瓶花”)。徽州木雕大部分为清水雕,表面不施色。这主要是,明初对民间用色严格限制;再者就是追求文人的清雅风格。清中期以后,有的木雕开始施色并采用装金工艺。

徽州雕刻不断地从传统绘画上吸取营养,利用线去表现木雕的结构和透视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质感、结构和透视,从而将绘画的线与雕刻的面有机结合,致使作品构图紧凑,主题分明,造型变化多且富有立体效果,充分显示了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徽州木雕艺术根植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精湛的雕刻技艺。经历了几百年的沧桑变化后,它的艺术特征仍然绽放光彩,受到很多有识人士的追捧。徽州木雕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清晰地体现了以儒释道为中心的传统美学思想(见本馆藏品10,具有儒教题材的一对精美梁桁“肯构肯堂”);(本馆藏品11,具有释道题材(观音和道仙)一对朱金漆小挂板“福从天降”),注重装饰性与实用性,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这一切都注定了徽州木雕在建筑艺术史上会留有辉煌的一页。

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中国“皖南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递、宏村之所以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村落是环境因素,明清民居是古建筑因素,而依附在民居上的木雕则是古文化因素。

也可以这样说,西递、宏村保留下来的明清徽州木雕,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并载入世界文化史。

 

 


作者:法华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70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