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坛新秀 >> 内容

杜峰:相由心生——玉雕中俏色巧雕人物艺术的新探索

时间:2024-4-29 8:22:40 点击:

 

摘要:

为揭示玉雕俏色巧雕人物题材的设计现状及发展前景,该文分析了和田籽玉俏色巧雕技艺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表现,通过以宗教题材的人物俏色巧雕实践创作,探究俏色巧雕人物艺术的创新设计。结果表明,在和田籽玉中俏色巧雕技艺在视觉性、独特性等方面具有较高优势,在当下玉雕市场中,增加俏色巧雕人物题材的专题研究,可为未来在玉雕艺术品牌设立的过程中发挥出无限潜能。

 

流传近万年的玉雕艺术,是以玉为载体,以雕琢为手段,以传统文化为内涵,以审美情趣为灵魂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统文化语境中,玉被赋予了极高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美好、吉祥、高尚和尊严。因此,玉雕作品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件优秀的俏色巧雕人物题材作品,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中国玉文化的载体,承载了玉文化的本身和玉雕人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每一个时代的文化需求。

一.俏色巧雕人物艺术的界定

历史是人创造的,文化也是人创造的。作为传统工艺美术门类之一,玉雕的创作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多种类型,这其中,人物题材尤为突出。

1.历史渊源

玉雕人物,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和凌家滩文化,可谓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最早的玉石雕人像是在巫山县大溪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已五六千年。这是人面形玉佩,呈棕褐色,造型为椭圆形。正面是人脸,作正视状,双目为圆圈形,直鼻梁,无耳,顶端有两个椭圆形穿孔,利系挂。磨制光滑,雕琢较精,比较珍贵。迄今发现最早且最完整的立体玉雕人像,是在安徽含山县凌家滩原始文化墓地发现的,现珍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人像》,玉色发白,“国”字脸,浓眉长眼,阔嘴短须。耳有穿孔,头戴饰有两排方格纹的肩冠。双腕饰纹似玉环之状,中部有斜纹作腰带之形。双手上举,十指张开置于胸前,神态庄肃,作虔诚之态。直立赤足,展示出江淮地区原始居民的衣着特征及精神风貌。堪称时代较早的玉雕人像精品。古代俏色巧雕代表性作品是汉代玉舞人。现珍藏于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的《玉舞人》即为俏色巧雕佳作。高5厘米。玉黄色,局部褐色。透雕作玉舞人翩翩起舞之姿。长裙曳地,细腰束带,翘袖折腰,舞姿优美,长袖过于头顶,面部五官及服饰衣纹都用阴线刻出。舞人的过顶长袖和头发,均褐色俏雕而出,增添美态。

史树青先生曾断言:“在中国玉器史上,人物类玉雕占有重要地位,它最能体现中国的造型艺术和雕刻艺术,负载着丰厚的文化价值。从新石器时代产生的人物玉雕始,人物饰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始终,最能直接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所以人物饰具有极高的科学、艺术、文物和收藏价值,同时也是一切古代玉雕艺术品中最为珍贵的玉器品种。”

2.工艺特征

俏色巧雕工艺是一种独特的玉雕工艺,它巧妙地利用玉石的天然色彩和纹理,特别是利用和田籽玉的皮色,通过精细的雕刻和打磨,展现出玉石的美丽和魅力。自古以来,俏色巧雕工艺的特征在于“俏”和“巧”两个字。首先,俏色巧雕注重选择具有天然美丽色彩和纹理的玉石原料,这些原料通常具有独特的皮色和形状,为雕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次,俏色巧雕工艺要求玉雕师具备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玉雕师需要仔细观察玉石的纹理和色彩,然后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巧妙的设计,使雕刻作品与玉石的天然色彩和纹理相得益彰,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特别是在俏色巧雕人物题材的创作中,工艺还注重作品的意境和神韵。以笔者和田籽玉作品中的乐舞飞天的形象为例,笔者仔细观察籽玉的皮色和形态,寻找可以利用的特点,设计中充分利用和田玉的聚红皮色,设计出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的飞天人物形象。俏色巧雕的乐舞飞天身体姿态呈现出轻盈、自由、灵动的特点。以飘带、衣裙衬托出飞翔的动态,整个身体仿佛在空中自由飘荡,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在雕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形态和色彩的表现,还要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线条的运用,表达出作品所蕴含的意境和神韵,使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玉石的灵性和美感。

3.文化内涵

俏色巧雕人物题材的出现及历朝历代的发展过程,对玉雕艺术的审美有着重大影响,代表性的是玉文化史上著名的“德”“符”之辨。古人辨玉,首德次符。“德”是玉的质地,“符”是玉的颜色。荀子有言:“虽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意即珉的昭昭文采不如玉的玉质。到了汉代,俏色巧雕玉舞人的出现,表示了贵德不贵符的思想,有了明显的改变。汉代史学家刘向在《说苑》中写道:“玉有大美”,不说“六德”,而说“六美”,已认识到玉的“德”与“美”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汉代语言文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有五德者。”将玉的外观美提到与玉德并重的地步。也就是说从“首德次符”变为“德符并重”。文化内涵的改变,对俏色巧雕人物的创作意义极为重大,对后世玉雕艺术其重要性也是难以估量的,“德符并重”的思想泽被当代,对当代玉雕创作影响巨大而深远。

 

二、和田籽玉中俏色巧雕人物的表现方式

龙的传人,玉的文化。人们身上佩玉、掌中玩玉、家里藏玉,代代相传。一件具备丰富工艺表现和文化内涵的和田籽玉俏色巧雕人物题材精品、珍品,它代复一代传下去的不只是一件玉器珍宝,还涵盖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难以忘怀的深层情感,这是血脉的传承。

1、材源自然师法自然

和田玉皮色种类繁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红皮、黄皮、黑皮、白皮等。红皮通常呈现出艳丽的红色或暗红色,非常受欢迎;黄皮则呈现出黄色或淡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黑皮则是黑色或暗黑色,显得比较沉稳;白皮则是白色或灰白色,比较清新。自然形成的丰富的皮色及玉料形态,要求玉雕师创作中须师法自然,即以自然为师,尊重并顺应玉石的天然特性,通过人工的雕琢,使作品既符合自然的规律,又超越自然,展现出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如笔者和田籽玉作品《妙法莲华》,用一块带大面积红皮且玉质润白细腻的独籽雕琢而成。作品结合了天然籽玉皮色和观音形象的特点,俏色分明,金红皮色明艳喜人。作者以潇洒圆畅的线条勾勒出观音法相端庄慈穆,面部轮廓饱满,髮髻高耸,慧目下视,微露笑意,神态自然安详。外着双领式通肩大衣,下身着裙,衣纹流畅。右手随意搭于右膝,手持净瓶,左手置于胸前,怡然自得。观音体态丰腴、神态优雅、比例匀称,舒展自在的坐姿与佛性自如的内涵结合,创作上的天然和谐与人工表现得到了精准的把握,既充分表现了观音菩萨慈悲睿智的宗教内涵,亦使温润细腻的玉质之美更为突出。

2、在俏色巧雕人物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的智慧之美。这种美不仅具有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考。文化哲思艺术表现有了珍贵的玉石原料,还需加以高超精湛的技艺和文化哲思的注入,才能使它成为玉石人物雕的精品、珍品,受藏家的热爱。“玉不琢,不成器”“三分料,七分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玉雕中俏色巧雕人物题材的文化哲思非常丰富,主要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等多个方面。在艺术表现上,俏色巧雕人物题材是最直观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这些人物往往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例如,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孔子、孟子、诸葛亮等,他们的形象被雕刻成玉雕作品,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其次,俏色巧雕人物艺术表现上也深受佛教和道教影响。佛教和道教中的人物形象,如观音、弥勒佛、罗汉、关公等,常被作为艺术表现。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例如,观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弥勒佛的乐观与豁达,罗汉的修行与悟道,关公的忠诚与勇猛等,都是俏色巧雕人物所要艺术表达的文化哲思。

3、虚实结合中西融汇

艺术上人物的塑造,无论是西方雕塑,还是玉雕艺术,都是最主要的表现题材。只是西方艺术的人物雕塑,比较侧重于准确的表现人体的结构比例,及与环境氛围的融合。而玉雕的人物塑造,除了吸收借鉴西方美学中人体的结构比例的知识之外,更注重人物神态表情的刻画,及身体衣纹线条的勾勒。特别是在俏色巧雕技艺中人物形象之外的意境,不求形似、但求神似。高明的手法,仅用形态、线条和面部表情,就能深刻的表现出描写对象的内心世界及情感,其难度绝不低于西方艺术的人物雕塑。在俏色巧雕人物画面的塑造中,虚实结合是高明且根本构图技巧,通过对比和突出主题皮色与玉质背景之间的不同焦距或景深,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动态感的视觉效果。其次,玉雕师可以通过籽玉天然皮色的变化,设计人物画面不同元素的大小、形状、纹样,来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动态感的人物画面,使作品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

 

三、创新创作实践的思考

当今盛世,玉雕艺术包括俏色巧雕人物作品欣逢振兴发展的空前机遇。一件俏色巧雕人作品,要真正经得起岁月冲洗而历久弥新,必定是熔铸了作者独特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旨趣。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创新且具有鲜明独特的玉雕艺术品才能流芳百代。

1、瑕不掩瑜尽善尽美

先秦哲学家荀子,在他的《乐论》一文中说:“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极丰富的全面的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的表现生活和自然。笔者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总结认为,当代的玉石雕大师,应该抓住最能反映时代特征之一的玉雕工艺——俏色巧雕,进行创作,并且要化瑕为瑜,尽善尽美。作品《大黑天》是此方面的创作实践。大黑天是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智慧护法,在密教中广受尊崇,他能赐予贫困者福德,令食物丰足。创作中以新颖的表现手法,对大黑天题材作出了另类的诠释。玉料上,大块沁料独籽本就难得,加之料性老气,皮色厚重宜人,惹人欣喜。设计上,作品在完整保留籽料原型的基础上,大黑天怒发呈火焰状,蹙眉瞋目,卷舌咧口,獠牙外露。面部表情细腻,五官刻画饱满传神。加以巧琢,集莲纹、矩形云纹、兽面纹、瓦当纹样,繁复华美,井然有序,方寸间显宏大气象。整体细节刻画一丝不苟,美观凝重,大面积光素体现出美玉温润细腻的美感,更营造了极佳的观感。玉雕中的“瑕不掩瑜”是一种工艺理念,它强调的是在雕刻过程中,即使玉石本身存在瑕疵,也能够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将这些瑕疵巧妙地转化为玉雕作品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作品的亮点。在这件作品中,笔者会根据籽玉的原始形态、纹理、色彩等因素,进行巧妙的设计构思,尽可能地保留并利用玉石的天然美感和特点。即使玉石存在裂纹、色斑、矿点等瑕疵,也能够通过巧妙的雕刻手法,将这些瑕疵巧妙地融入到作品中,使之成为作品的独特之处。

2、精工意识品牌意识

海派玉雕的创作历来注重精工意识,玉雕师能够运用各种雕刻工具,以精细入微的手法表现出作品的形态和神韵。体现在俏色巧雕人物作品中,即注重形神兼备,追求精细、精美、精致的艺术效果。观音是中国民间最崇拜的菩萨,也是俏色巧雕人物作品中的代表性题材。这件《千手观音》取材上好和田籽料,通体金黄原皮,油性上佳。笔者用精工意识为指导,在大片金红皮处作千手观音菩萨坐像,菩萨面容含蓄,表情庄严,额际宽阔,双目微阖,富有质感。大气精美的纹饰与色泽浓艳的皮料相得益彰。白玉部分,雕琢为莲花盛放,繁简得宜,彰显白玉之质。在雕刻过程中,多层皮色巧雕,运用线条的流畅、构图的巧妙、色彩的搭配等手法,表现出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菩萨面容神韵刻画到位,细节处理别具匠心,使作品更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笔者以为精工意识也是品牌意识。玉具有深沉的文化内涵,需要有好的玉人、好的题材将其细细雕琢,才能功德圆满,才能给这块玉好的归宿。

3、小中见大未来发展

和田籽玉俏色巧雕人物作品,一般体量比较小,多为把件、摆件。但小的体量,也可以看到大的空间表达与文化内涵。这其中,作品的意境就是核心所在,如果作品没有意境,那就失去了含蓄、内敛、想象的无限空间。作品的意境美,则是玉雕师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言。笔者作品《天官赐福》是件小把件的俏色巧雕人物作品,利用表面大片红皮,依势雕做天官福神,头戴宝冠,宽额丰颊,须髯飘逸,喜笑颜开,周围装饰祥云纹、如意纹,图案丰富,寓意吉祥。作品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籽玉皮色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奥古斯特·罗丹”曾说过:“艺术家,只要写出他所看见的就是了,不必多求。”这句话含有至理,玉雕师眼光中所看见的世界和普通人不同,他们的眼光要深刻些、精密些,他们看见的不只是自然人生的表面,乃是自然人生的核心。他们感觉自然和人生的现象是有含义的、是有表示的。所以,俏色巧雕人物的人物题材的创作,不单是表现人类的普通精神,更重要的是时代精神,将时代精神表现出来遗传后世。

 

参考文献 史树青:《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百科全书》,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出版,2005年5月第一版。

 

作者:杜峰 来源:网络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