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潮流 >> 内容

肖祥洁:刚玉的发掘与使用之我见

时间:2018-9-26 11:41:12 点击:

 《科学》杂志上刊登了由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陆述义撰写的一篇文章,论述了中国古代刚玉的发掘与使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研究人员分析了4件玉斧饰物,分别是从中国浙江良诸文化遗址①和江苏三星村文化遗址②发掘出来,最古老的大约有4500年历史。
该研究显示,玉斧含有的细碎刚玉成分最高达40%左右。刚玉是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天然物质,要将刚玉研磨也只有金刚石才行。为了验证这一结论,研究人员还用金刚石、硅石、石英砂这三种材料,运用现代打磨方法加工玉石原料,并用原子力显微镜分别观察玉斧的表面和他们加工的玉石原料表面。结果他们发现,只有用金刚石打磨的玉石原料,表面才能最好的和中国出土的玉斧表面吻合。专家认为使用金刚石来打磨玉器大大减少了工序所需时间,可能与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现大量玉器有关。
笔者对该研究就中国刚玉的发掘与使用在时间上的推测不甚赞同。
笔者认为,中国最早在刚玉的发掘和使用为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人工冶铁技术的发展③,使得刚玉的开采工作得以进行;而随着丝绸之路的开发,更多的刚玉饰品进入中国,即西汉早中期少量使用,大量使用应在隋唐时期,盛于元明清,尤其是刚玉结合当时的镶嵌工艺做成首饰成品得以佩戴使用。
从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陆述义提到的这两个遗址出土文物来说,是以陶器、石器、玉器、骨角牙蚌器为主,并未出现金刚石。从此可以推出遗址当时生产资料中还没有出现可以开采、打磨硬度为9,仅次于金刚石的刚玉可用的工具。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陆述义文章中提到玉斧可能与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现大量玉器有关,也有待商榷。从遗址分布的地域地质结构来看,两个遗址目前没有刚玉的产出;上述两个遗址所出土的玉器玉料来源已经被国内专家证实: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天目湖镇梅岭村发现了透闪石软玉矿藏与遗址所用玉料相似,经取样鉴定此矿藏的软玉硬度在5.5~6之间,玉石的质地细腻,色泽呈白色和青绿色,透明度较好,呈蜡状光泽,已经可以间接证明所用的玉斧和新石器时代出现大量的玉器实为硬度在5.5~6之间的透闪石软玉,而不是硬度在9的刚玉。
以上均为笔者个人观点,且抱着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精神请读者指正。
注释:
①良渚文化遗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因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而得名(实际上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瓶窑镇、余杭街道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主要影响范围在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包括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嘉兴市南部——绍兴市——宁波市、上海市东部、江苏省苏州市——常州市一带,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并成为商周礼器的一个渊源。
②三星村文化遗址:距今6500~5500年左右,因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朱林镇三星村而得名,实际上相当于马家浜文化晚期,是马家浜文化(因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南湖乡天带桥村9组马家浜遗址而得名,距今7000余年的历史。)杰出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省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省常州市一带。
③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铁器是在据今3510~3310年前的商末周初时代,从西周到东汉初年铁器的使用才开始普遍起来。
 

作者:肖祥洁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54期
    您是如何知道中国品牌服装网的?
  • 搜索引擎搜索
  • 网站广告
  • 论坛博客帖吧
  • 朋友介绍
  • 邮件,QQ群,MSN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