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风采 >> 内容

瓷坛圣手——王锡良

时间:2019-7-1 11:00:49 点击:

瓷坛泰斗王锡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评为首批陶瓷美术家和陶瓷世家,1979年当选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1987年被评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2012年获得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资格认证。幼时家境贫寒,12岁辍学随叔父“珠山八友”之一的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王大凡学绘瓷画,禀赋聪颖,少有所成,随后在80多年的陶瓷艺术生涯中,师法自然,博览众长,作品以粉彩和山水人物最为称道。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中国的景德镇市,所产的瓷器质地精细、工艺精良、釉质晶莹、装饰绚丽,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帛、声如磐”之美誉,品种曾达3000之众。中国瓷器中,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当推青花瓷。青花瓷以洁白无瑕的胎体、晶莹透亮的釉色、优雅明艳的青花、华丽多变的纹饰造就成的精美瑰丽的艺术品。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顶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釉里红是元代继钧窑之后所出现的另一种红色表现方法,是烧制瓷器较难的一种,产量不多,传世更少。是以氧化铜代替钴料,做法与青花属釉下彩绘,由于还原成雪红色,釉透红,故名釉里红。而粉彩在雍正时期最有成就,其采用白粉扑底成立体状再加色彩,并染成浓淡明暗层次,清新透彻,温润平实,深具工笔花鸟之意味及浓厚的装饰性。
 
童年辍学学艺  师从“珠山八友王”之一王大凡
王锡良是安徽黟县人,在景德镇出生。在景德镇一所洋学堂读到五年级时辍学谋生,12岁时随叔叔王大凡学艺。王大凡乃珠山八友之一,他的粉彩人物画首屈一指,在景德镇影响巨大。王锡良说:“我14岁时在笔筒上仿叔叔的仕女图《西施浣纱》,这个笔筒卖得2元大洋,我兴奋不已。叔叔见我有天赋,便用心教我。最早教的是《闻鸡起舞》与《陶侃运甓》二块瓷画,并作‘绘画生涯,自甘淡泊;陶人事业,首要精勤’联鼓励我。我以此作为座右铭,警诫自己。”五十年代中期,当时陶瓷研究所中有“珠山八友”尚在世的两位王大凡和刘雨岑以及誉称“青花大王”的王步以及景德镇瓷画前辈徐天梅、熊梦麟、章鉴等,王锡良常与他们在一起,耳濡目染,受益良多。
当时一批画瓷名家被选入国家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包括王步、曾龙升、刘雨岑等20余人,还有王锡良。进入陶研所当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派梅健鹰、高庄、祝大年3位教授到景德镇,任务是传授美术知识、发现陶艺界人才、培养人才并繁荣创作。很多陶瓷艺人对素描、外出写生不以为然,态度排斥。王锡良却不惜远涉千山万水在全国写生,画风景了,画祖国大好河山。
王锡良在叔父王大凡的指导下,不仅全面掌握了陶瓷绘画技艺,且天赋悟性很强,对陶瓷艺术的理解很有见地。15岁时,能独立创作,瓷画艺品出手不凡。五十年代中期,他身处景德镇各路身怀绝技的陶瓷名家之中,从中吸收各家艺术之长,传统瓷绘艺术日趋成熟。王锡良中年变法,师法自然,在50多年陶瓷艺术生涯中,以山水、人物画最为擅长,在陶瓷作品中揉进中国画,讲求神韵高绝、用笔繁简有度,设色丰润清雅,构图巧妙自然。
 
师法古人  德艺双馨
林凤眠说“凡是诚心学艺术的人,都是人间最深情最易感最有清晰头脑的人,艺术家没有利己的私见,只有利他的同情心,艺术家无所谓利禄心,只有为人类求和平的责任心。”王锡良是有幸和林风眠共过事的人,那时他才30多岁,就已经将林风眠这段话浸润在自己的血脉中了。王锡良,就是这样一位保有真情赤诚,在艺术生命里不断创新求索并制造生命暖意的修为者。他创作了很多艺术品,也把自己当成艺术品来创造。王锡良的瓷画艺术表达的是一个自我意识的的形象而非以第三者视觉而形成的感官形象。画笔下的人物,素雅超逸、宛若清风,简约率性、本真素朴的风骨独占艺术高岭。他的艺术风格婉约简洁,不加缀饰,在艺术和画面结构上,开创了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艺术表现力。
王锡良拥有旷达闲适、与世无争的姿态,他创作的陶瓷艺术生机无限、宁静致远。在1969年秋制作的瓷板画四块,现今保存非常完好,持宝人是业内收藏家余梦多年前在广东惠州所得。2009年嘉德春拍,王锡良瓷板画《黄山松图》拍出了1700多万元,这套完整无缺,不可复制的四件组合的瓷板画,市场估价将达到五千万到一个亿之间。
2009年秋季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王锡良的作品《黄山四千仞》粉彩瓷板画最为引人注目。拍卖中,该瓷板画以三百万起拍,最终以六百八十万落槌,加上佣金最后成交价为七百八十二万。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和2010年7月15日景德镇特大洪灾,每次不论什么单位开展赈灾创作笔会活动,王锡良总是场场必到,一丝不苟,而且从不收润笔费,街道社区开展活动,王锡良也每请必到,他把这些公益慈善活动当成一名艺术家应尽的社会责任来完成,九十八年过去了,王锡良成为景德镇的艺术地标。他以近百年的艺术姿态,温暖安抚着这个多情的社会,他用厚重淳朴的艺术初心筑起了自己的艺术人生的高度。
笔者近日拜访王老,年正98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当我称赞他的艺术艺术成就,他的作品陈列在各大陶瓷艺术博物馆时,他没有半点自豪。只是轻轻一说,我就是个画瓷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他说我要感谢每一个瓷器背后默默无闻的工匠,我画的落了名,别人做的瓷都未署名。每一件瓷器72道工序方能成器。我只是其中一道画的工序,而我却出名了,我要感谢大家。
 
艺海砥砺 奋志而行
典雅的青花,艳丽的粉彩,剔透的玲珑,缤纷的颜色釉,万紫千红的古彩,百态千变的瓷雕,都是景德镇陶瓷从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成为弘扬丝路精神的重要载体。
1954年3月,中国对外友好协会为策应国家战略,筹划在景德镇组织一批优秀的陶瓷美术作品,到东欧巡展。中央工艺美院为这批作品派来了三位教授,其中的一位叫梅健鹰。三位教授到景德镇后,就住进了当时的美术陶瓷工艺社。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们从北京带来的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作品和相关资料陈列出来,让陶瓷艺人们参观学习,同时为大家开设美术史、色彩学和素描写生课。当时许多人都对外出写生嫌辛苦麻烦而不以为然时,王锡良却对写生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莫大兴趣。梅健鹰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能与自己心灵共振的年轻人。于是,素描、写生、色彩,差不多就是手把手地教。景德镇瓷上绘画这条路,珠山八友们摸索了半个多世纪,于是开始注入了新的绘画技法,以写生为主要创作素材,这在日后都在王锡良的手中大放异彩。王锡良迈出了景德镇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以写生为基础的瓷上绘画的重要一步。王锡良就像一颗良种,有阳光、雨露的及时眷顾,其茁壮成长就从偶然走向了必然。
王锡良说:“画画无窍门,写生是个窍门,纵观古今中外画家名师,有个性、有新意的作品,都是面对生活,取自大自然。写生不怕人笨,只怕不能坚持。大自然若慈母,你每次向她索取,她总赐予。写生宜冷静,坐得下来,不要过了一村又一村,村村不见我画中人。写生既用‘理’画得惟妙惟肖,又用‘情’画得得意忘形。写生画生动自然,古人画完整但缺生气,我取前者。”
王锡良陶瓷作品有几个特点:一是画面上永远有一双孩童的眼睛,心地清纯,情感质朴。童心就是真心,他的作品总是保有真善美。再是风格俊朗,实处着法,虚处藏神,生气勃勃自然天成,作品里的人与事,处处都有写生的留痕,给人意向万千的感觉,从心生发的人和事就在画面中一一呈现,画中人是你是我是她,他用多情的画笔给世人留下了史书般的永恒印记。还有笔墨简洁明快,不需繁杂处聊聊数笔却满目春风,而凝重处笔墨老辣纵横。王锡良创作的瓷画,既走出了传统艺人的工匠气,又跨越了传统山水画的程式,从而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风格,这风格是超越了珠山八友一派的,这是王锡良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特殊贡献。
 
 王氏陶瓷世家  景德镇的文化符号
 景德镇到清代才出现粉彩。粉彩由于在白色彩料中加入了砷,故可以对各种色彩进行粉化,这一粉化的结果,不但使瓷上绘画色彩柔和,颜料的种类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大为丰富,这就为日后瓷上彩绘准备好了基础条件。
王锡良沿着珠山八友这一路,对传统彩绘作出了重大改造,不再是工整繁复,重填彩、重工笔,而是兼工带写,重构图,重水墨效果,将宣纸上传统的皴擦、勾勒的技法运用进来,使粉彩彻底脱离了宫廷富贵气,走向了寻常百姓家。而对于世代相传的艺术传统,一个时代的观念有时候是下一个时代的难题。陶瓷,是中国文化最有影响力的载体,传统的艺术底蕴影响着每一位创作家的内心,资源的共享性和多样性、传统艺术与创新思维的碰撞、融合,为不断崛起的新一批中青年实力艺术家的存在而提供了更宽广深厚的天地。王锡良的儿子王璜自幼秉承家学,学术修养极高,在长达四十多年的教学和瓷艺研究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鲜明风格,获得陶艺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赏。他的陶瓷艺术之路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踏实,他将在传承和发展中不断延伸,王氏陶瓷世家的称号已在王璜为代表的身上被继续发扬光大。
王锡良不求闻达,却让整个景德镇及至整个中国和世界家喻户晓。他不事张扬,却让整个陶瓷艺术界有口皆碑。
王锡良把中国国画的无穷魅力,展现在陶瓷绘画上,让这个与世界对话的瓷都走向另一个巅峰。当今器从天下走,匠从八方来,王锡良近百年坚守,摩挲着窑火的心跳,瓷艺的脉搏,倾注一生,坚守最初的守望,祝德艺双馨的瓷坛泰斗王锡良先生寿不封顶,平安吉祥。
 

作者:伊诺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57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