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斧头是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上的图案,是我党的象征和标志。镰刀和斧头是工人和农民的劳动工具,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发展,用实际行动和社会主义建设丰硕的成果践行着初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政治智慧和探索创造,“镰刀斧头”让每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尽情畅想。
一、中国共产党永远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创立以来,就始终奉行为人民谋发展、为人民谋幸福,将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制度特征,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的法宝,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中国百年的实践逻辑。
无论是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时刻为了人民,时刻为人民的利益奋斗,所有的选择和目标都是为了人民的发展谋幸福,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利益追求。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社会主义新中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的历程,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战胜来势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所有中国人都认识到,中国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最先最快地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动员所有力量、采取果断措施,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充分、不均衡,前进的道路上依旧会遇到各种风险,历史发展一再证明,要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因为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不断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与拥护,坚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众志成城、众力无敌、众智无畏,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和血脉,也是党领导人民战胜任何困难的力量之源和信心所在。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坚持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镰刀”是农具,农民用来收割庄稼,庆祝丰收。在革命斗争时期,农民们也拿起这简单的农具,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侵略者和反动力量进行斗争。中国共产党从广袤的农村大地走来,以“星火燎原”之势不断取得革命的胜利,从而解放了全中国。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胜利的法宝,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形成了中国制度实践所特有的基层动员能力。
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农村、农民给予党的事业的支持和牺牲,时刻不忘“三农问题”。聚焦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关注的重要内容。齐心协力聚焦乡村振兴,围绕农民迫切关心的问题,制定方针政策,积极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关注农村发展,关心农民生活,在全面实现小康的道路上集中力量反哺农村,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原则,反应了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策略,体现了中国制度力量的政治逻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社会之大义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战胜困难和风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一盘棋”,这些科学规划和整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治理战略。
三、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筑就了中国制度的力量源泉
斧头代表工人的劳动工具,虽然时代发生了变化,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本质没有变。作为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执政党,党的长期全面执政必然面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尤其是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劳动分工日益多元,在不断推进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呈现出许多历史特点,面临着多种压力和挑战。我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与时俱进地提升执政能力。只有把党自身建设好、建设强,才能赢得人民的持久信赖,才能带领人民不断夺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实践应用与理论创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进行了许多伟大斗争,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引领中国新的历史实践的基础工程。
四、“工农联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推动力
镰刀斧头相互依存,正如工农联合。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村给了城市巨大的支持,成为城市快速发展的巨大力量。无论是对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支持,还是对城市建设的支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数以万计的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美丽城市的建设者。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动,新时代的布局是城市反哺乡村。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实践中做出的新决策,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奋斗实践中的完善,也是党与时俱进的自我革新。只有工农联合,只有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制度生命力、创造力和推动力。这种联合的强大力量不仅使中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规模取得经济社会的巨大进步,而且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显著实践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战略任务,就是将中国制度力量的内在逻辑有机统一起来,使之成为人民内心深处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信念,以强大的制度力量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种联合的力量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了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在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形成了高度的组织力、动员力和执行力,使整个社会和民族凝聚成牢不可破的强大合力,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的制度自信。这种工农联合、城市乡村协同发展的制度,还体现了中国制度力量在实践中的互助优势。从中央的统筹支持到地方的对口帮扶,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奉献和友爱精神,有机融入到制度的实践中,形成了共同体成员强大的互助优势。
五、强化“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从辉煌走向辉煌
强化“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统一全国人民意志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人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奋斗精神,也有将崇高理想与高尚道德人格追求统一于自身事业的伟大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其他社会制度无法比拟的。这种制度的力量不仅成为中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优势所在,而且成为凝聚每一个中国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源泉。党领导人民探索伟大复兴之路,还在于党创造各种条件、制度和环境,为每个人的潜能的发挥创造了可能性。让每个人都能充分施展个人能力和创造性、依法行使自身权利、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出来,汇聚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群众力量。
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从不推脱和逃避责任,以勇于担当、舍我其谁的姿态赢得人民信赖,正确集中群众意见,正确领导群众,将个体意愿统一为集体意志,使人民群众的力量始终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主体力量。无论是在国家战略的整体推进中,还是在抗击重大自然灾害和疫情面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爆发出的强大群众动员能力,不仅创造了中国发展奇迹,而且也将重大灾害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这种以群众利益、集体利益为导向的社会动员,是西方以个人利益为取向的资本逻辑下的所谓民主制度无法实现的。人民群众在振兴中华的艰辛历程中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而作出的历史选择,中国制度是符合自己国情的人民民主制度。历史不断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实践已经得到了人民的高度认同,“镰刀斧头”将会一直成为中国人民追寻更美好生活的领头雁和当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