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风采 >> 内容

秦耕:绚丽中显恢弘——读蔡江白玻璃版水彩画

时间:2010-1-28 点击:

       或许人生并不一定都会行到“山穷水尽”的绝处,但也总有情绪低落、悲伤难过之时。且莫惊慌与失措,不妨静静地坐下来,抬头仰望蔚蓝的天空,侧耳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又或许驻步于大师的画作前,品赏那艺术的精华,充分体会这人与艺术的和谐韵律,从而豁然开朗。旅美画家蔡江白先生的玻璃版人物水彩画无疑就有如此神奇的功效,读他那的扑朔迷离而绚烂无比画作,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心灵的畅游,体验着大师蔡江白那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
       蔡江白先生1942年生于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早年从师于颜文梁、李咏森、哈定,1979年,他与陈逸飞合作创作的油画《刑场上的婚礼》之一《寒凝大地》参加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术展,获得油画作品最高奖项,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1989年被聘为美国洛杉矶比华利山庄Rodeo画廊专属画家,1990年在美国亚洲太平洋博物馆举办个人水彩画回顾展。1 9 9 2年水彩画《三个和尚》印制的贺卡获第六届国际贺卡大展最高荣誉“路易斯”大奖。1 9 9 6年首创玻璃版水彩人物画,并在美国洛杉矶蒙特尔公园市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驻美国洛杉矶领事馆文化领事阙小华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发表了热情支持的讲话。英国皇储查尔士王子写信给蔡江白给予极高评价,称之为“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并收藏了蔡江白首创的四幅原作的限量印刷品。美国《艺术家事业》9月号杂志刊发了他的玻璃版画的照片,并撰文称“这一新的画种翻开了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新的篇章”。2 0 0 6年与陈逸飞合作未完成的素描成稿“不朽的青春”问世,大型素描“长征路上”和“夹金山的暴风雪”入选“重走长征路”画展。同年参加上海美术馆举行的上海水彩画邀请展,作品“摩梭人的木屋”被上海美术馆收藏。2008年与陈逸飞跨生死跨世纪的油画绝作“刑场上的婚礼”三联画之二“不朽的青春”问世。从蔡江白先生闯荡画坛几十年的经历,不难看出:有些人将画画作为职业谋生手段,有些人将画画当做通往权势与财富的通行证,但蔡江白先生则将画画视为品尝人生百味、抒发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蔡江白先生无为而淡定从容的心态使他的作品始终弥漫着纯真、朴茂、天趣的原生态品质,郁勃之中流淌着人性的温情与善待生命的善良。他的玻璃版水彩人物画中散发着一种不可预见性的浪漫韵致与流光溢彩的洒脱不羁,画作已然成为他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他笔下的景致有种与生俱来的沧桑感,优雅中常怀感伤,明丽中隐含忧郁,调和中富存悲壮,洒脱中散发苦涩。
        蔡江白先生的内心永存一种中国式的人文情怀与国人情愫,因而他的画追求一种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近景的人物栩栩如生、笔笔精到,十分写实,而配以远景的自然风景,以“气”有势而“形”无边的理念去开拓水彩画的表现空间。这就使他的画笔下出现了大气恢宏、大形无边的浑厚韵味,从而形成景已尽而意无穷的奇特画面,洋溢着强烈的生命意识。水是中国水墨艺术的精粹,也是水彩画的重要媒介,水的运用决定着一副作品的成败与品质。水与色的交融、渗透、流动中所产生的即时性、偶然性、不可重复性的各种特殊效果,诚如“对奕”一样变幻莫测,稍一疏忽,全军覆没,因而它需要画家的整体控制能力与对形式美的高度敏感性。蔡江白先生视白纸如青天,风云入怀,以包含水分之笔,和色落纸,笔随心运,或行或止,或疾或缓,或恰好留白,或色粒沉淀,加上泼、溅、撒等手法并用,更有绝处逢生,出其不意,韵味浓醇,心灵在奔放自如的挥写中获得自由的释放,天然率真而又野逸四溢。这既是情感的投入过程,也是其生命状态的一种写照。他的每一幅画都表现一种天生的自然之美、自在之美,在他的彩笔下,有湖泊沼泽的迷离之气、高山峻岭的山川之美,有皓齿姿悦、明眸窈窕的藏族少女之美,有原始森林、苍茫草原的天然之趣,如此种种都宛若天成,神变无极,美不胜收。创造自然美,更是艺术,倾注感情的绘画作品,画出来的全部是画家的精神内涵。绘画的目的,是使隐藏的美变成可以欣赏的美。
        蔡江白先生怀着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通过作品表达着深沉的思想的同时,对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进行着努力的探索。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冲破了时下流行的单一绘画风格的习惯,探索运用玻璃版拓印的方法,结合高难度的水彩人物画艺术风格来表达思想,这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体现出蔡江白先生作为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修养和对艺术的执著精神。他的玻璃版人物水彩系列作品画面呈现的坐看云起的的美,我们透过蔡江白先生的一幅幅作品,不难看出他高远的思想境界,丰富的感情内涵,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灵动的生活情趣。走进蔡江白先生的画室,宛如身陷那鲜花野蕾般的世外桃源,他的作品中那迷离、淡雅、宁静的视觉效果,为当今心浮气躁的画坛带来清心一片,其作品已成为海内外诸多远见卓识的收藏大家追崇和收藏的热点。

作者:秦耕 来源:本站原创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