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风采 >> 内容

秦 耕:唯一来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玉雕艺术大师庞建新

时间:2011-11-28 点击:

 
中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青铜器、陶瓷、丝绸、刺绣、漆器、玉器、珐琅、金银制品和各种雕塑工艺品,都相继取得辉煌成就。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以其生动的神韵蜚声国内外,是世界文明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集当代国内名的工艺美术设计家和工艺美术教育家专业教学、创作设计、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于一体的高等艺术设计学院。1956年获国务院批准,在首都北京创建,后于1999年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先后培育出众多知名的艺术界人才。在当今玉雕界,庞建新是唯一来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玉雕艺术大师。
庞建新生于上海,从小就喜欢书画与雕刻的他,在中学时便初有成绩,核桃雕刻作品获得全国性奖项。之后早早出道工作的他由于表现出色,被单位推举去中央工艺美院去深造。短短三年的学习或许对于他来说是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庞建新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很勤奋,也很努力,就像海绵一样的吸取一切能学到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当时学府中有很多名家名师授课,现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近代书画大家范增先生都曾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庞建新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这些中国当代顶级大师们,聆听他们的亲身授课,学到了很多他们的艺术创新思想,或者这便是之后成就他艺术事业发展最好的奠基石。
在中国汉字里边,有两个偏旁部首组成的字非常有意思,一个是“示”字旁的,一个是“玉”字边组成的字。这两个偏旁组成的字在现代汉语里面几乎找不到贬义词,它都是和我们应当遵奉、崇敬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斜玉旁组成的字更是神奇,它很多都很有意思,都是和非常美好的事物关联着的。而那些含“玉”的一些词语或者是词汇,也都是形容一些最美好的事物,比如说“玉容”、“玉颜”、“玉德”、 “亭亭玉立”、“玉树临风”、“冰清玉洁”、“琼楼玉宇”、“金玉满堂”等等。玉,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十分特殊的宝物,人们坚信在其绚丽斑斓的色彩和温润纯洁的质地背后,还隐藏有一种灵性。因此数千年来,玉器制品一直为帝王将相所推崇,为大众百姓所钟爱。
任何一块美玉,都有自己独特的神韵,交给谁雕,雕琢什么题材,都可能产生天差地别的视觉效果,以及产生不同的人文价值!由于玉料多是源于天然,大小、造型,无不受制于此,也正是这一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才有了“因材施艺”,“鬼斧神工”、“化腐朽为神奇”等经典的创作设计。
如果是大自然恩赐的一块完美玉石则根本无需人为地过分雕琢。然而实际上这样的机遇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琢玉人常常面对的是有些欠缺有些瑕疵的玉料,甚至是被一般人判为“废料”的不可用之材而煞费苦心。但庞建新却与别人不一样,他更偏爱于专注“废料”和有瑕疵的玉,因为他更擅长在细节中表现玉石的那种天然纯朴之美。任何一块曾经不起眼的玉料,经过庞建新的一番精心思量和妙手巧雕后,忽然之间光彩照人,甚至达到气死回升的境地。庞建新兴奋像我展示他手上一块正待完成的作品——傍晚的夕阳,余晖洒进了池塘,橙光溶入水中。微风追寻着太阳的脚步吹皱了水面,化成涟漪,缓缓地拂动着荷叶,像是聚光灯下那律动的舞台,几只活泼可爱的青蛙正谐意的趴在灵动的荷叶上尽情地歌唱。好一派天趣盎然的场景。我不禁握于手中反复的欣赏,虽是还未完工之作,仍不惜感叹此作有着鲜活灵动的“好意境”。庞建新问道:“不错吧!”,“确实不错,非常成功的作品,而且可以算你的代表作了!”,“这不是一块好料,仅仅是朋友花了不到百元淘来的。放我这里让我看看有何作为,却连自己也没料到最后能做成现在这模样。”庞建新笑着说道,“连我自己也爱不释手”。我差异切惊讶地回望他一眼,转而又回神于作品中的妙不可言……。
艺术品是精神的产物,它不仅仅是通过大脑的想象,更是通过艺术家本人的思维和技巧的融合所致。就好比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可以在美妙的韵律中翩翩起舞,伴随着动听的音乐,挥舞着婀娜的舞姿,传递出欢快奔放的讯息。玉雕大师庞建新巧琢璞玉化美玉,用他精湛的玉雕技艺和那令人出其不意的构思,创作出拨动人心弦,产生共鸣的佳作。
玉雕行业有一句行话“相玉”,就是在拿到一块玉料后第一时间要做的是判断玉料的优劣,随后顺势而为,事实上就是琢玉人与玉对话的过程。用手摩挲,指尖轻触,倾心投入,捕捉灵感;将最好的意蕴,最美的纹饰,最俏的姿态展露出来,赋之予灵魂,找寻其知音。“读玉于心”一直是庞建新的座右铭,在庞建新看来只有读玉懂玉,才能扬长避短更深层的表达出玉的内涵,成就一件理想的艺术品。世界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多注意生活中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因为他们随时都会发生预想不到的事,也许就是在那不轻易见,出乎意料的瞬间查出灵感的火花。
庞建新的玉雕新作《钟馗》是一件在我看来极为难得的佳品。巧雕钟馗的玉料是好多年前庞建新在苏州光福的一个地摊上买的,最初他拿到这块玉料的时候,曾构思着雕刻一只雄鹰,在白玉中展翅飞翔,如果完成想必在经过庞建新精雕细琢后也将是一件不错的作品。可是在庞建新心里,那还不够完美,雄鹰虽好,但要真正利用好这块玉料上特有的黑白相间的色彩,似乎雄鹰的构思又太过普通,欠缺一点。一件要令人爱不释手,百看不厌的好作品不光有琢玉人精湛的工艺,还一定包含着匠心独运的构思。庞建新为了这块料费尽思量,从其形态、质地,颜色的深浅,纹理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摸了个透。他时常把此料拿在手中把玩寻思,脑海中不断地飞舞跳动着各种题材的造型……。却源于一次朋友聊天地不经意间,提起了辟邪的话题,瞬间迸发了灵感,那玉石中黑白对比、浑然天成的部分不是恰好可以做钟馗的头部巧色吗?真是太棒了……。正因为这意外的不经意间最终定下了“钟馗”的主题。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除邪祟的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古书中记载“夫钟馗者,姓钟名馗,古有扈氏国终南山阿姑泉人也,生于甘而居于泉,文武全修,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经纶满腹,刚直不阿,不具邪祟,待人正直、肝胆相照、获贡士首状元不及,抗辩无果,报国无门,舍生取义,怒撞殿柱亡,皇以状元职葬之,托梦驱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赐福镇宅圣君’,诏告天下,遍悬《钟馗赐福镇宅图》护福祛邪魅以佑平安。” 故名噪天下也!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对“唐赐福镇宅圣君”钟馗的信仰,人们在春节、端午、开工、开盘、破土、开业、开庙、开台、谢土、乔迁、庆丰、婚寿、祈福以及重要庆典活动时,都会悬挂钟馗画像或跳钟馗傩舞。祈盼赐福镇宅,中榜得魁;福禄寿禧安。中国古代画圣吴道子还创作了画有钟馗像的艺术精品。岁月悠悠,至始至终,虽不能完全考证钟馗故事的真假,但人们对这个传说中“驱魔大神”的信仰仍绵延至今,经久不衰。中国传统民俗中,最吉祥的字眼莫过于“福”,每逢新春佳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在门户上贴大红福字。古往今来,在源远流长的祈福文化中,最受人们青睐的祈福吉祥物不胜枚举,独占鳌头的却是一种其貌不扬的小动物,那就是蝙蝠。因为“蝠”与“福”同音,寓于了好运气与幸福,乃是一种吉祥象征。钟馗捉鬼是为了辟邪保平安,而钟馗怒斩蝙蝠,却不是要杀蝙蝠,而是要取“恨福迟来”的意思,祈盼让幸福早点来临。《钟馗》作品玉质细腻温润,设计巧妙,庞建新俏色妙用将钟馗的面部,蝙蝠及小鬼的头部都以黑色巧雕,尤其对钟馗面部表情予以深刻、细致、形象的雕琢,令其神态生动、栩栩如生。作品整体线条生动流畅,层次丰富,风格独到,黑与白运用恰到好处。无论从外观造型,制作精细度,材料的合理利用上,都匠心独具,巧夺天工。玉雕艺术大师庞建新以一颗年轻的心态来创作包含个性色彩的作品,发挥最大的创作潜能,通过形象思维的感性理解和理性思考,施以高超的玉雕技艺,形神兼备地诠释了人们心中不具邪祟、刚直不阿的钟馗形象,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活力。《钟馗》绝对是件值得收藏的玉雕佳作。
我们知道艺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因为艺术本身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而灵感则是琢玉人平时对事物的观感和心性,观察从身边不起眼的每一个事物,从内心深处去感受事物最有意义的精华部分。创作的很多素材都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在庞建新的收藏中有一块《和田玉腊肉》,实属天工之作,大自然之中的鬼斧神品!你看那焦黄的“猪皮”、厚厚扑闪出油光的“肥肉”,直让人垂涎欲滴……,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广西特有的猪肉石。广西猪肉石,属天然石种,多系沉积岩、变质岩,是玛瑙类矿物在自然漫长岁月的累积下,在不同时间点杂质影响下逐渐形成。但此“腊肉”却是正宗的和田玉,原皮原色,玉白质密,油性十足!但我更留意的是摆放在旁画龙点睛的“葱”、“蒜”、“姜”,葱,脆绿细长;姜,嫩黄粗糙;蒜,白净饱满;那精准、生动的造型,活脱脱的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毫无差别。庞建新通过生活中的仔细观察,完美地把握了这小小的细节,令这些平日里看似如此平凡、普通的东西,突然间形象与鲜活起来。
庞建新热爱生活,也喜欢动物,在他的工作室里我见过很多如鱼,龟,青蛙,螃蟹等动物题材作品,但其中有一件作品对庞建新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每每说起,庞建新总是难抑心中激动,那是在一次中日友好文化交流活动中,日本第81任首相村山富市先生在欣赏完庞建新玉雕作品后对其赞誉有加,并当场亲自挥笔为一件乌龟造型的作品起名为《龟寿日月》,用行动来赞许庞建新在玉雕艺术的成就。龟乃四灵之一,古人将龟视为吉祥的象征,而现代的人也常用龟来祈求长寿。想必村山富市先生当时此举不光是纯粹的赞许中国有庞建新如此优秀的艺术人才,应包含着更深远的意义所在,或许是期望着中国的玉雕艺术能经久不衰,又或许是希望中日两国的友谊也能天长地久。
自古以来,琢玉人的创作就像在做梦。多少佳作,就像一首首无声的诗,一个个神秘的梦。只有把艺术创作与生命结合在一起,琢玉技艺才会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我看来,庞建新的作品不仅仅依靠他娴熟的技艺还有赖于设计、创意和本身的艺术修养,是经验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这不是花一两天时间就可以得到的,是一天一天沉淀出来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中国玉文化有着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每当与友人谈起玉雕艺术或是中国文化,庞建新总滔滔不绝,有说不尽的话。庞建新认为,玉的运作中蕴含着极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但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技术能体现的玉本质属性,对于不同的玉质他将如何表现玉石之美?又如何创新,体现自然万物之趣,而又将怎样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玉雕艺术?他一直在不断地专研这些课题。作为艺术制作,材料是载体,如何将不如眼的玉料巧妙的传达自己的制作思想,化腐朽为神奇,庞建新觉得实在很有意思。
当然除了玉石雕刻颇有心得之外,庞建新也常常谈及他那广泛的兴趣爱好,尤其是音乐欣赏。庞建新觉得音乐艺术就和他的玉雕艺术一样,有时激情澎湃如贝多芬的《命运》,有时荡气回肠如陈钢的《梁祝》,有时柔情似水如舒曼《梦幻曲》……,音乐使他心情放松,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古典的,现代的,中国的,西方的;每首经典的乐曲在他心里都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与领悟,他将音乐艺术变化融汇到玉雕艺术中,每每说起音乐带给他玉雕创作的点点滴滴,眼中总闪耀着激动的光芒,就像他成功完成一件佳作,或者寻觅到一件宝物。
琢玉是窥镜自照,每一翻雕琢打磨都射出琢玉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有一点,庞建新一直深信不疑,人做不好,玉肯定做不好。古人言玉德,必称君子。与庞建新相交多年,深知他的为人。生活中的庞建新,性格爽直,处世低调,也是一位极为孝顺的儿子。孝,乃百善之先,百德之首。作为儿子的庞建新,平日里无论多忙,他总会按时回家陪家人一起共进晚餐。据闻前不久庞父突然急病入院,建新抛下手中一切工作,衣不解带的守在床边照顾,一陪就是好几天未眠。庞建新说他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家人长期来的支持与鼓励,在他的心里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近年来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市场持续升温。水涨船高,玉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以玉石创作的精品更是成收藏热宠,优质玉器作品十年涨了近百倍!然无论构思、设计还是成品,最为出彩的地方却正是“出位之思”,而这亦是一种创造,作为琢玉人,庞建新会比一般人更理解。目前藏玉赏玉的往往都是少数高端客户,想要让中国的普通百姓都能享受玩玉的愉悦,就必须聚焦那些不起眼的边角玉石,以超人的智慧与技巧,在低价玉种中,雕琢令人惊叹的洞天之趣,使美玉这一从前的皇家飞燕,飞入寻常百姓之家!这是庞建新的必由之路。也是他成功的基础。“世之美玉,皆出昆仑!”,但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开伐,真正完美的玉料资源正在逐步缺失,“玉不琢不成器”显得尤为重要,出彩的创意构思将是万里长征走出的最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期待着庞建新在艺术道路上会有一次崭新的飞跃,创造出更多千姿百态的,富有创意的作品,以满足普天下大众百姓的玉道之求。

作者:秦 耕 来源:本站原创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