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风采 >> 内容

秦耕:一片冰心在玉瓶 ——国家艺术大师高毅进器皿件艺术赏析

时间:2015-3-9 14:45:13 点击:

 “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瓶纳古今,蕴收四海,有道是天华物宝,富贵正浓。观高毅进大师的作品《牡丹富贵瓶》有感而发。
高毅进,男,1964年出生,扬州市人,中国国家艺术大师,自1980年从事玉雕制作设计以来,刻苦钻研,擅长玉器器皿、仿古、走兽、杂件的设计制作,其制作的青玉《百寿如意》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国家珍品金杯奖。他利用业余时间到院校深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玉雕实践之中,技艺水平大幅提高,并潜心中国古代器皿造型的研究,在青铜器等传统造型基础上推陈出新,走出了新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创作的黄玉《世纪宝鼎》、青玉《提梁卤》、翡翠《犀牛》、青白玉《爵杯》等古朴浑厚的玉雕器皿,适应了市场需求,并得到专家的认可。近年创作的白玉《三足链条圆瓶》、青玉《天官耳圆炉》荣获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金奖,青玉《提梁卤》、白玉《秋山虎啸》获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铜奖,翡翠《犀牛》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铜奖。玉雕佩饰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题材新颖,使人爱不释手,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00四年被中国宝玉石协会评为“中国玉雕大师”荣誉称号。
问“鼎”玉界肩负重担。高毅进的作品,不少是仿青铜的器皿件,鼎便是其中之一。2008年,他创作的重达1吨的碧玉《世纪问鼎》给他带来了荣誉,也奠定了高毅进器皿件在行业中的地位。相比“问鼎”的豪气,交谈中,高毅进本人显得和善近人,时常挂着笑容的他,似乎并没有什么愁绪和困顿,然而实际上,他背负着传统工艺保护与发扬的重担。
2008年,44岁的高毅进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视野一下子放眼到全国,肩上的担子也重了。高毅进开始关注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针对当前现状,2010年全国两会上,高毅进就提出了“工艺美术三成困难,两成濒危,保护需实施细则”的建议。
对于扬州玉雕,高毅进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扬州玉雕虽然没有近忧,却依旧存在远虑。他希望加快制定与《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相配套的、全国性的实施细则,完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认定办法。
与扬州大多数玉雕大师一样,高毅进的从艺之路起步于扬州玉器厂。“当时厂里正在开设玉器学校,同班80多个人。”从1980年进厂学艺,高毅进整整花了30年的时间琢玉磨人。如今,当年的同学多半早已放弃了玉雕创作之路,回想起来不仅让人唏嘘。“玉雕是有毒工种,很多人40多岁就退休了。玉雕又是一个寂寞的工作,很长时间你可能只是跟一块石头在打交道,加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整个行业低迷,也让很多从业者选择了放弃。”
高毅进师从我国老一代玉雕大师刘筱华。高毅进说,幸运的是,刚刚入行,他便有机会参与到《白玉五行塔》的创作,而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正是刘筱华。据高毅进介绍,《白玉五行塔》是由很多单独雕琢的部件组合完成的,细到屋檐廊角,都要分工到组里的每个成员。还是一名学徒的高毅进仅仅负责制作这件传世之作的部分瓦当。而之后这件作品作为国家收藏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则更是高毅进入行以来可以称作里程碑的事件。
然而回想起来,高毅进却强调,“是自己比较幸运。”正像老人家常说的一句话,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高毅进并没有为自己的幸运沾沾自喜,他更加刻苦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在玉器学校里,大家都非常努力认真。记得当时为了提高画稿的水平,我晚上跑到老师那里,要来画室的钥匙,一画就是一个晚上。那时候,能要来画室的钥匙可是相当不容易的。 能够在画室中彻夜习画,这样的经历令高毅进十分得意。他认为,玉雕创作与绘画互为因果的紧密关系。他表示,玉雕工作者不仅要学习、模仿承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中华玉文化,还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每一件玉雕作品出来都是需要打磨很长时间的。每块玉石拿到手上,都是宝贝。有时像对情人一样,要仔仔细细、翻来覆去地端详它几天几夜,考虑到底要把它雕成什么,不敢轻易下手。只因为玉雕工艺里只有减法,没有加法,一旦你打掉了哪块,后悔了也是补不回去的。所以我总是反反复复地想了很多遍才去动手,在石头上画图,也是一遍遍地重复,直到满意为止。”高毅进大师憨厚中带着一丝精明,总是面带微笑,说话也颇多风趣。但工作中的高大师却透着认真与执着,“一块完美的玉,它本身就是一件天然的艺术品。但世界万物完美的毕竟是少数,怎么把不完美的玉通过精心的雕琢,变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这就是玉雕师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所在。在玉雕制作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形状会不停的变化,要把这些考虑到具体的打磨中。真正到最后成品出来,可谓是精雕细琢,细细推敲才得到的。因此好的玉雕作品也可以说每一件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少则三五月,多则四五载才雕成的作品,凝聚着做玉人的血汗,也让玉有了灵气而鲜活了起来。”
“玉雕器皿是诸多玉器品类的一种,每一个品种经长期的演变,都彰显出特性鲜明,个性突出,形式优美的特点。造型多仿于清代玉器和古代青铜器,传统性强,造型自然,意在实用。人们赋予它以装饰,更体现美学观念。玉雕器皿件的创作设计必须因材构思,把握造型,结构合理,比例适中。再加上创作者思想艺术的感悟和灵感,经过无数次的推敲、精心设计。才能完成一件完美的玉器作品。”因此不难看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毅进先生最拿手的便是玉器器皿、仿古、走兽、杂件的设计制作。他的作品大气,新颖,耐看,不落俗套,件件都是佳品。
  高毅进大师在玉器创作的同时,也不忘注重理论的研究和技艺的交流,曾先后写了《玉雕器皿设计之探讨》、《子玉配件创作随想》和《造型学在器皿创作中的应用》等业内学术性论文,并在全国同行业玉文化研讨会上发表。
“器皿件第一看造型,比例是否协调,剪影效果是否到位;其次再看内容和题材,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就很难根据玉料的特点把握构思;技法则排在最后一位。”高毅进认为,很多学艺者盲目追求细枝末节,缺乏全局观。玉雕器皿具有双重性,一是实用性,二是欣赏性。它的构思与工艺涉及美学、史学、几何学和建筑学,因此,在创作造型时,重点要突出作品的整体感。不论表现何种题材的内容,都应选择适宜整体造型的表现形式,而不宜将作品雕琢的繁缛和琐碎,这样有助于体现玉雕作品的材质美和人们欣赏的视觉美。
他说:“很多玉雕师都认识到,明清时期的作品,一味追求材料的最大化利用,却并不符合现在的市场。现代人欣赏水平高,对于疏密、虚实、繁简都有自己的认知。玉雕师更应该在提高技术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包括国画书法等姊妹艺术,这才能让整个行业积极发展。”
在30年的创作历程里,高毅进在器皿造型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把造型基本元素分为对称、比例、结构三种。
玉雕器皿造型具有周正、规矩、稳重的特点,在高毅进看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运用对称的原理。设计时,先要把中轴线和中心点找准,特别是在设计炉、瓶、壶、塔、鼎、匝、盘、杯等造型时,这是至关重要的。如设计制作三足圆炉,其炉体的俯视面为菱形面,将两个对角连接成垂直交叉的十字线交叉点,确定为中心点,其十字线就是器皿设计时不可少的对称中心轴线。掌握了中心轴线,就掌握了对称的关键,比如器皿的口、底、身和两边的吞头,香草、圈环、纹饰等都要符合中心对称的要求。
玉雕工艺作为主体雕刻和其他工艺品一样,在设计制作时必须注意比例的和谐及造型的协调、稳妥。比例主要包括器物本身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和器物与器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高毅进认为,玉器工艺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应构成美的感觉,如同一个人,头、身、四肢和躯干各部分都有一个比例。玉雕器皿件也同样要求各部分的比例要适度配合,才能产生美感;相反,比例失调,会给玉器产品的造型带来严重缺陷。
“当然,规律是死的,人是活的。因材施艺,抓住要点,才能让一件器皿作品富有美感,富有生命。”高毅进说
“上下五千年,唯有玉作缘”这是炎黄子孙的崇玉爱玉的真实写照。“玉”经过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从史前的古朴、雅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再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博大精深,经历了一个由“物—神—人—物”的发展历程,最终百川归流,汇在一起,共同构成七千多年的中华“玉文化”,它是华夏文化的先祖!玉器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原石经过开采雕琢打磨而成为艺术品,从历史承载或是原材料价值都是无可比拟的,每一件玉器作品都是玉雕艺人用许许多多个日夜,用自己的血汗打磨出来的,因此也可以说每一个玉雕作品都是无价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我想这恐怕也是玉石文化的最高境界。
说起高毅进就必然要看大师的力作:白玉《冰心祈福提梁壶》,此作品在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最高奖项—金奖。业内专家评价道:“玉质细腻温润,结构精光内敛;器型雍贵高雅,线条优美刚劲;茶具配套完整,风格简朴大气。具有神韵盎然,清新简约之感。”
这件作品是继他2008年碧玉《世纪宝鼎》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之后的又一扛鼎之作,也是大师在玉雕器皿创新上的又一次探索。
这件作品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原料。这是一块优质新疆和田籽玉,玉质细腻温润,脉理紧密均匀。当他接手对该料的设计雕琢任务时,就产生了一种迫切的创作冲动,同时又感到不制成精品就对不起上天赐予的完美材料。
继承传统,取其精华,融入时代元素是大师多年的创作宗旨和要求。此块玉料扁圆形,按一般做法首选竖作,这样牌面显得大些,可大师一反常规,选择厚度做高度,利用旁边的高点设计提梁,小料大做的同时也增大了视觉冲击力。这在因材施艺方面是一个新的尝试。
在设计中,科学用料与造型紧密结合,最大限度的节约用料给大师的创作设计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动力。琢玉从头到尾用的都是减法,遗憾无可弥补。整套茶具,有壶、滤茶器、储茶罐、茶杯、调羹搭配得当、齐全,几乎没有浪费一点材料。在壶内放置一个镂空拉丝的玉茶叶漏,以前没有人做过,这也是一个创新,把工巧用在里面,不破坏作品的整体造型,又显“工”,而且还增加了实用性,一举两得。
滤茶器是从壶中掏出来的,储茶罐又是从滤茶器中掏出来的,而调羹又是从储茶罐中掏出来的,五只形制相同的茶杯则利用了玉料的边角,这样一层套一层,可以说整块玉料全部用在了这件套壶上了。这对玉雕创作人员来讲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作品的另一项工艺难关就是单提梁。单提梁与壶流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受到壶流的遮挡,提梁打孔将变得十分困难,为此大师对工具进行改进,专门设计了带折弯的工具,仅打一个孔便费时五天。另外器皿造型创新的另一要素是线条,即外廓线。不同器皿的造型要抓住线与线之间的对比关系,把富有刚柔曲折的线条无限变化,就能使造型丰富多彩。就能创作出各具风度气派和格调不同的器皿造型。
在纹饰处理上,壶身是利用籽料的皮色饰以福寿造型,壶把则采用变化的如意造型,配套的五只茶杯的杯把也采用了变化的如意造型,这样就把寓意福寿吉祥的图案贯穿始终,统一在整件作品。底座则以方形为基调,与圆形的提梁壶形成了“天圆地方”之势,温润洁白的茶壶与碧绿艳丽色彩的底座也形成了上下颜色搭配之美。虽是一件茶壶,却处处体现中国审美的韵味。就连紫檀木架上一个小小葫芦,经过专家的提议,用白玉制作,使洁白的宝葫芦也显得格外耀眼,为整件作品增添光辉,也为观赏者留下回味.
咱们再来说高毅进大师的另一个得意之作《路路连升瓶》,此瓶选用缅甸高档翡翠玉种雕琢而成,此玉料重达90公斤,是一块种好、块大、玉质晶莹透明、色彩丰富,翡与翠兼得的上乘玉料。
作者以器皿中的瓶为主体,瓶在佛教中表示福祉圆满、俱宝无漏之意。瓶体整个造型设计的圆润饱满、规整典雅、精致大气。而在瓶体的腹部巧用那片翡色镂空雕琢了荷花、荷叶,使花瓣更加艳丽。更巧妙的是作者将瓶肚上的那一点“翠”色琢成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煜煜生辉,正是巧夺天工之笔。荷花旁边立着两只相向嬉戏的白鹭,翡色头颈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或曲颈、或昂头,姿态轻盈,欢快立于水中,极富动感。瓶体肩部左上方琢制了两只喜鹊相映成趣,欲向前飞的动态,而巧雕的荷花仿佛也在向它们点头。下方的白鹭昂首观看,脉脉传情、妙趣横生。瓶盖上的翡色荷叶充满着活力,莲蓬在其内饱满盈实、一对金色的喜鹊紧紧的揪着花的中央,似在窃窃私语。瓶体器型的上半部两侧配有两队相称的香草衔活环玲珑剔透,与器型实体形成虚实空间的对比,使造型更加丰富、优美。
作品背面浅刻一副带寿字图案的唐李商隐《赠荷花》的诗句。“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高毅进的另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就非碧玉《宝鼎》莫属了。鼎在古代中国是立国重器,是国家权利的象征。当代之鼎,象征团结、统一,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
作品以青铜器为原型,结合玉质特点,运用玉雕技法,琢制而成玉鼎。作品器形厚重敦实,纹饰古朴工整,线条清晰流畅,雕刻细腻纯净,底子平整、层次分明、光亮平滑、技艺精湛。此鼎在题材上继承传统,在处理手法上又具时代特色,是青铜文化与玉雕工艺的完美结合,彰显出国泰民安、国运昌隆的深刻寓意,作品于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特等奖。
 

作者:秦耕、张亚飞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39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