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风采 >> 内容

国家艺术大师周桂珍的紫砂春秋

时间:2016-4-13 16:16:33 点击:

    2016年入春来得格外地早。三月里,南方的茶园里早已嫩芽遍野,姑娘媳妇们采茶忙呀!采茶是为了人们喝茶和品茶,说到品茶不得不提及茶壶,说起茶壶,不能不写为紫砂壶塑造灵魂的超女艺术家——中国国家艺术大师周桂珍。
    周桂珍,女,1943年出生于宜兴丁蜀镇。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当时拜师王寅春和顾景舟大师,退休后移居北京。40多年的创造生涯,使她在紫砂艺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78年由高海庚设计、周桂珍制作的《集玉壶》,曾被选为邓小平首次访问日本的国家礼品;1989年作品《环龙三足壶》、《之泉茶具》分别获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颁发的“陶瓷美术设计”奖;同年,作品《大曼生提梁壶》被南京博物院收藏。1991年作品《真知提梁壶》入选北京国际艺术研究会。2001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周桂珍个人作品专集》。2005作品《井栏壶》、《沁泉壶》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2006年《韵竹提梁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2007年作品《集玉壶》入选故宫博物院“紫泥清韵紫砂展”并被收藏。她先后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等荣誉称号。
    周桂珍大师从十六岁进厂上班开始,一生都摸爬滚打在宜兴出土的含有温度的紫砂泥中,获得了很多重大的奖项。壶艺泰斗顾景舟先辈常讲:“紫砂壶造型难就难在一个非常简略的轮郭线里,把壶嘴、壶身、壶把冗务融为一体,组合成型,并要注意立体造型时三度空间细微之处的体积转换变化。”周桂珍大师为啥如此出类拔萃?除了她聪慧、独具匠心、心灵手巧的天分外,一个更重要因素是她遇上了一段特殊的机遇来锻炼,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学徒时,得到王寅春师傅很严格的制作基础训练,达好几年。 
 
造壶追求风格独特的神韵
    宜兴紫砂壶的成型方法是世界上独特的制陶技法,周桂珍大师做壶的技艺,操作技法规范、熟练、优美,有畅快淋漓的感觉,几乎达到完美的顶级水平。单看她打泥片时敲打的轻、重、快、慢之节奏感很强,很有韵律,犹如一首打击乐曲。她造壶除了对造型完美有自发的完善能力之外,特别注重实用功能。并且对壶体表面加工有如气贯长虹一般的神功,使胚体表面光照如镜。她的紫砂壶艺术,具有明显的两个特征:一个是扎实的功力、严谨的制作,她可以细到毫巅,严到极处。这一方面,可以说她是接受了顾景舟大师的真传;另一方面,又有以往的紫砂艺人所少有的自由气息,她既可以严守绳墨,又可以不守绳墨。她的严守绳墨是因为艺术的需要,她的不守绳墨也是为艺术的需要,为的是突破常规,独辟蹊径。由于前者,她可能无愧地称是顾老的嫡派传人,由于后者,她又可以说是顾老艺术的发展、创新、突破,最后达到超越。一件精品的紫砂壶,在做工方面是非常讲究的。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交代清楚与流畅外,还要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施艺水准。泥,指制壶用泥的品质,好的紫砂泥因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形,即壶的形象,紫砂壶的造型应以能表现“古拙”气氛的为优选;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一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二是欣赏镌刻的诗词书画及印款;功,指壶艺的功能美,是使用功能的艺术升华。一件具有艺术价值的紫砂壶,在形象上要源于生活,富于生活,高于生活。不但要讲究形式的完美,还要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对于价值高的紫砂壶,在实用方面一定是很完美的。壶的容水量,壶嘴出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度等,都是壶艺爱好者所关注的,透过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产生情感,愉悦身心,百玩不厌,让人珍爱有加。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神韵,紫砂艺术同是如此。周桂珍大师艺术风格的最突出处,就在“工极而韵,紫玉蕴光”的独特神韵,让你得味外之味、意外之意!让你百看不厌,爱不释手,让你感到有无尽的内涵!
 
心中有大气场,眼光高远,注定她成为陶瓷界的国家级艺术大师
    美丽的江南小城宜兴,孕育出了周桂珍这样眼光高远、心中有大气场的大才女。她创作的玉匏提梁壶造型取自然形态的大葫芦,壶身丰硕饱满,提梁取三叉形藤蔓,而不是纯自然形态。它的加工手法与壶身一致,壶盖取葫芦顶部平剖,壶摘取葫芦的蒂蔓,壶嘴微弯,如一截短藤。综观整体,造型在似真非真之间,使你一看是一个大葫芦的造型,但又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真正的葫芦,周大师也并非心在刻意摹真。正是由于这些匠心独运的手法和艺术处理,使这件作品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妙境。做这种藤蔓三叉的提梁,前人早已有过,但前人很多作品未能解决好形似与神似的问题,致在壶身、壶盖、提梁与壶嘴的处理上,都不能达到和谐统一、形神兼备。唯独这件作品,不仅造型上美观适度,而且创作手法上既严谨又简净,即工细到让你察觉无痕。她的壶艺风格是工艺精湛,儒雅大度。“大匠不雕”,正是这种风度。
 
用十年磨一剑的坚强毅力潜心造壶
    从1986年到1996年,是周桂珍最艰难的10年,也是她艺术上拼搏猛进创造了许多奇迹的10年。在这十年里,她创作了大量的精品,从而奠定了她在当代紫砂事业上的崇高地位和砂壶藏家对她牢不可破的信心。她的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永远是稳定的,不管国际市场如何起落,她的壶始终受到藏家的珍视。这里没有任何操作的因素,完全是由于她严谨的创作态度、不断变化前进的高超的技术和艺术,以及她对收藏者的强烈的责任感。
    周桂珍大师的紫砂作品豁达、大气、洒脱中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近代艺术大师刘海粟、朱屺瞻、冯其庸等都曾在她的壶上题诗作画。她与韩美林、张守智的合作,更引领了紫砂的新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馆院、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馆,都相继收藏她的紫砂作品。她制作的集玉壶和曼生提梁壶被中南海紫光阁选作陈列工艺品。1996年以来,周桂珍实现了她的特大飞跃。她创作了半月壶、如意壶、掇圆壶、登柏寿壶、大之泉壶等名作。她的大之泉壶原是高海庚的设计,10多年后周桂珍完成了这把壶的创作,既是与海庚合作的继续,更具有大胆创新的意义。壶身采取“之”字形,这颇新奇别致了,更妙的是壶身外观看一股涌泉,泉浪末梢倒卷成壶把。从壶嘴到壶把的一条大斜线,统贯全局,令人感到此壶气势磅礴,一气呵成。壶嘴壶身壶把浑然一体相连,无迹可求。无雕琢气,无匠气,线条运用得如此大胆,如此流畅奔放,实在令人称奇!这把壶从工艺上来说,是极其严谨的,从风格上来说,又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严谨与奔放结合,静穆与抒情牵手的无上妙品,是很难得的杰作。因此,周桂珍所做的紫砂壶,造型端庄明快,气韵生动,每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深沉、自信,如坐、如卧、如潜、如慹,呼之欲起;有的温厚清雅似隐者风度;有的通体气格高古,韵致清绝,令人心醉;有的精制尤穷,神秘非他工可拟伦也。人如其壶,壶如其人,周桂珍大师完全是大男人气概,不求纤巧,不附无谓的雕琢,她造壶完全继承了紫砂传统造型及工艺制作的精髓,在传统基础上体现着再创造的延展与升华。
    周桂珍大师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传承、发扬、创新和更大的突破,几十年来一直勇于挑战自我,在宜兴紫砂泥这片肥沃的沃土中不断耕耘,辛勤的付出和汗水的浇灌,终于攀登上了她人生事业的巅峰,多项国家级大师荣誉的桂冠集于她一身,在紫砂壶界开出了灿烂夺目的不凋之花,为中国的紫砂壶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梅 凌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44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