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名家风采 >> 内容

储金霞:坚守铁画艺术的传承人

时间:2017-3-30 12:48:52 点击:



她今年72岁,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人,同时也是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及国内外各界人士所收藏。她多次代表铁画艺术,赴国外开展艺术交流,其作品《松鹰图》曾荣获世界艺术造型博览会金奖。她是一位具有杰出贡献和代表性的人物,她同时更是一名普通的民进会员,她便是芜湖铁画宗师储炎庆的长女,芜湖铁画的第六代正宗传人,铁画大师储金霞。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里,铁应该与艺术无缘。然而在她的手里,这些乌黑的生铁也变得可爱起来,变成一片片玲珑精巧的花叶,成为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
作为铁画艺术的传人,她不仅继承了其父的精湛技艺,而且有了发扬光大,她创新使用了淬火、叠锻的技艺,大大丰富了铁画的创作手法;做到既擅煅宏篇巨幅,又能制作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精美小品。为铁画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制作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等,不仅造形优美,栩栩如生,而且显得古朴典雅,意境深远。值得一提的是,为迎接建国60周年,储金霞带领弟子锻造了《中华颂》(长18米,高3.72)铁艺书法,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中央金色大厅,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芜湖铁画的历史由来
储金霞大师说,四百多年前,芜湖不仅仅是当时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更是冶炼业的中心。至明清时期,芜湖铁匠铺林立,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发达的冶铁业和高超的锻技,为铁画的创造提供了必要冶炼条件。芜湖铁画的诞生也离不开文化的土壤。明末清初,芜湖聚集了一批从各地逃避战乱或被清廷通缉的文人,如新安画派的肖云从、孙逸、查士标等。他们有了更多的接近社会下层、走进百姓生活的机会,这就为铁画的研制、诞生创造了一个必要的人文氛围。至康熙年间,芜湖铁匠汤天池“与画室为邻,日窥其(肖云从)泼黑势”受到启发,从而谱写了一段“肖作画稿汤锻画”的艺坛佳话,诞生出具有“铁为肌骨画为魂”的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的几代传人对芜湖铁画发展和传承做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其父储炎庆为芜湖铁画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储炎庆带领弟子打制的《迎客松》、《梅山水库》、《沁园春•雪》等作品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巨幅落地屏风铁画《迎客松》被周恩来总理点名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供国家领导人与外宾合影。
 
女承父业
“刚接触铁画时豆蔻年华,从不喜欢到慢慢接受,又到慢慢喜欢,现在就是离不开了,铁画融进了我的生命。”——储金霞
 
57年前,刚满15岁的储金霞突然被父亲叫到跟前。父亲简短而又不容商量地说:“从明天起,你正式跟着我学铁画吧。”尽管储金霞当时的理想是当一名优秀的黄梅戏演员,尽管她非常不喜欢这种又脏又累“男人都不愿意干的活”,但储金霞没办法对父亲说半个不字,因为她深深知道铁画在父亲心中的重量。
储金霞的父亲就是著名的铁画宗师储炎庆。铁画艺术发源于芜湖,也仅芜湖独有,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在解放前后,这一神奇的技艺却“消失”了三十多年。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各项建设起步,政府对看似失传了的芜湖铁画艺术十分重视,在民间遍寻铁匠艺人。已年近花甲的储炎庆就是当时唯一健在的、亲自制作过铁画的艺匠。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储炎庆重拾这门传统技艺。
“父亲常常告诉我,铁画离不开打铁,但铁画绝不只是打铁,而是一门奇技。父亲认为他有责任要将这门奇技传下去”。就这样,储金霞放弃自己的梦想,拿起了铁锤、铁剪,这一拿就是五十年,成为铁画史上第一个女传人。

两段缘分
“我们讲究锤锤不相同,锤锤见功夫。一个树冠就要几万根松针,全靠手工一锤一锤地敲,半天下来,我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储金霞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人民大会堂建成。全国各省都为自己的厅选送最有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芜湖铁画作为安徽艺术的代表被选中。储炎庆带领女儿储金霞和8大弟子历时两年精心打造了铁画屏风——迎客松。
“当时我刚学铁画不久,刚开始只能干一些杂活,再后来就慢慢参与了松针的制作。”储金霞说,这细小的松针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容易。首先要把铁制作成粗细得当的铁丝,还要把铁丝的侧面磨成菱形,再两头捶打尖,最后才弯折成松针形状。储金霞的右手手心被锤子磨的全是老茧,那些都是铁画留给她的印记。
两年后,《迎客松》顺利竣工,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不到一个月,就因为它宏大的气魄、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周恩来总理特命陈列在人民大会堂贵宾接待厅,作为友好往来的象征迎接着海内外宾客。
储金霞再次与《迎客松》结缘是2002年。已经成为铁画大师的储金霞受邀带领两名弟子赴京修复这一巨作。22天紧张的修复工作后,验收专家给出极高评价:“修旧如旧,原汁原味,耳目一新。”
 
创新炼就“新高峰”
“铁画虽是传统工艺,也需要与时俱进。”——储金霞
 
储金霞很爱美,她说这和多年来从事铁画创作密不可分——那就是不断地去发现美,展示美。
铁画虽是传统工艺,也需要与时俱进。为了一改铁画如中国水墨画般的非黑即白,储金霞从陶瓷窑变中获得了启发,2010年开始,储金霞开始钻研淬火技术。
最初呈现出的色彩并不理想,四年时间里,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原本黑漆漆的铁终于呈现出了泛着金属光泽的墨绿色。“这项技术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才能达成我心里所想的效果。”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储金霞并不满足,她用金银铜铁等原料逐一尝试,一幅幅精致的金属画在她手上一锤锤地立体起来。
储金霞工作室的一幅《芭蕉少女》图,整幅铁画呈一枚芭蕉叶造型,中间一位妙龄少女浮雕般凸显。这幅作品是储金霞的女儿所作。对此,储金霞很是自豪,“年轻人的思路还是要开阔些,这幅作品突破了画框,造型别致,能打90分。”储金霞说,她准备同女儿一起,将这种形式做成系列,让铁画以艺术品的姿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在储金霞等人的推动下,充满创新的铁画越来越多走向市场。
 
 让铁画这一瑰宝传承下去
“铁画工艺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产业化是必由之路。”——储金霞
 
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种种原因,芜湖工艺美术厂走向衰落,一些铁画粗制滥造,真假鱼龙混杂,芜湖铁画走向了低迷。储金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深知铁画技艺传承至今实属不易,自己不能成为芜湖铁画绝艺的“守望者”。2002年,储金霞毅然办理了退休手续,创立芜湖储金霞铁画艺术有限公司,她租下一栋楼房作为厂房,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我不是财迷心窍想单干发财,若单纯变成挣钱的工具,这门艺术也就没有生命力了。”储金霞认为,铁画工艺要一代代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产业化是必由之路。
2009年,储金霞第一次参加文博会。她带来的“宝贝”刚亮相,就受到前来参观的专家来宾的一致好评。储金霞说:“如今,我们储氏铁画在深圳也设有艺术社。深圳是个年轻、多元化、包容性强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又这么支持关心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希望在深圳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让这门传统绝技更加蓬勃地发展。”
2015年,她的公司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签约共建铁画产学研基地,培养新生代铁画技术人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画的锻制技艺带入校园。
多年来,储金霞在创作手法上追求不断的完善与扬弃,在锻造艺术和制造工艺上不断创新和进步,并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铁画工艺师,为铁画事业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如今,除了指导徒弟作画,储金霞每天都要伏案几个小时琢磨铁画技艺。她说,只要还能拿得动锤,就要不断地钻研下去,将铁画技艺能推多远就多远,傲立于世界艺术殿堂。

作者:海峰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48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