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家动态 >> 内容

庞建新:读玉,修心也……

时间:2010-6-3 点击:

琢玉必先读玉,更求读玉于心,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琢玉匠师用心去揣摩一块璞玉,恰好似匠师与美玉“初识相恋”的过程,也就是切磋琢磨璞玉成器的前提。

每一块璞玉都具有它鲜明的特征,也决定了其天下无双的唯一性。匠师只有在玉本身天然的形态、特有的色泽,不同的质地以及令人遗憾的瑕疵中慢慢地用心去品味、咀嚼,寻悟创作的灵感。

灵感往往在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平日里的点点滴滴。前年有位卖玉的老板朋友将一块有着哈密瓜似的黑玉皮表玉送给我,说是或许可以在雕琢上动动脑筋。此玉虽带着岁月的苍痕,乍看起来实在也不算太起眼。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好几天,确实很难去处理,随手就堆在了墙角里。一天养在盘里的一只小龟跑了出来躲到了那块黑玉的旁边,一缕阳光照射着它们,一眼瞥去,就像2只小龟爬在那里,顿时我的创作灵感都涌现出来了。带着璞玉的美,透着纯朴的灵巧,《含灵黑玉龟》就是这样“爬”了出来。玉美于璞,巧于拙。要雕琢出一块好玉,灵感确实尤为重要。

新疆糖白玉《弥勒》原本是从别人手上买来的一块已出坯成大象的玉料,上等的糖红色中包裹着色差对比很纯的浅黄色,玉质非常细腻。但如果继续再以大象为题材进行制作,造型与比例都已不合适,反复思量之后将其改制成一件弥勒佛。浅黄色的弥勒佛半卧于红糖玉椅中,刚柔反差强烈,色泽对比醒目,很好地将人物和山石的结合在一起。把弥勒佛极其自由、逍遥自在、平等安乐的神态与表情展露无遗,更蕴含了佛家“空欲”的思想境界。“且卧红尘于身后,对天仰笑悟人生。”

和田青花仔玉,在色彩上有着中国水墨书画的韵味,黑白相间,浓淡得度。如何巧妙的把墨韵的变化有机的反映在玉雕的创作中,使一件玉雕作品更具有中国水墨文化的底蕴和艺术魅力,很值得推敲。在制作“玉龙”的过程中,刻意回避了难以巧净黑白二色的困难,以淡淡的浅黑色作为云气的过渡,使龙在云雾中时隐时显,生动又恰到好处。正可谓天然的色彩变化利用好了,反到应了当初想着尝试和表达的效果。

每一件玉的来历都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全新的体会和感悟。作为一个琢玉人,三十年来每每面对一块璞玉还是时常有着惶恐和不安,正因为作品往往遗憾多于成功,实感“读玉于心“对琢玉人的重要。

作者:庞建新(念森) 来源:本站原创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徐谷甫:鸟虫篆的繁缛与简约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