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近年来我一直在探索玉雕艺术创作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注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精髓,使玉雕艺术作品里可以蕴涵更多更深厚的文化底蕴。玉雕作品要从工艺品上升到艺术品,进而打造出中国的奢侈品。玉雕作品不仅供人观赏把玩,如果同时还能给观赏把玩者带来一些思悟和启迪,或者哪怕通过我们的作品能使得观赏者、把玩者激发出一点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兴趣,我想这也是对我们玉雕艺术从业者所做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是:美玉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原文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意思是说: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有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玉不琢不成器”,我们从事玉雕艺术创作的人把玉雕琢为器物,这是基本功无需要多说。我们如果进一步思考,给美玉注入“气”,这里的气是气韵、气场的气。玉雕艺术要有精神,要有魂魄,就必须讲究气,道家认为,气是活的,人有气才是活人,天有气才能成为大自然,大自然有气才能生养万物,万物有气则生机勃勃,玉有了灵气则使人顿生爱意。我认为玉之气分为俗气、匠气、市井气和清逸之真气。所以玉雕艺术的创作“雕玉琢气”很重要,避开俗气、摆脱匠气、远离市井气,取而代之的应是怡然之气和艺术家即兴神驰、清逸自然的真气。而玩玉、赏玉、收藏玉的人,都应该增加对气的解悟,所谓“品玉说气”。玉雕不能做绝了,要在玩赏之间留出空间余地,追求能和赏玉之人产生互动。好的玉件握在手里不仅是赏玩的,它还是可以“吃”的、可以“长”的,能够养生的、修性的,终身佩带不愿离弃的“玩意儿”。琢玉师的创造就是把美玉中潜藏的一种品德唤发出来,使它具有灵魂,而通过它又把这种品德传递给藏玉、爱玉、惜玉之人,气场互通便内心撼动,灵魂激荡,一个制玉大师亦为调气大师。即可达“拙玉承气”的意境之美的智者。
一个琢玉师的最终追求的目标是:还天地之大气,唤美玉之魂魄。玉是有生命、有血脉、有筋骨的。“问玉”过程中,要找到每一块玉的魂,感觉它的生命,把料弄清了、问透了,再力争雕出神品,如:雕兽应具有人性化的特征,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雕人物是讲究品相的,讲究面相学的。玉雕与其它艺术不同,它受到原材料的限制非常大,所以从某个角度而言玉雕的创作更难,从而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个琢玉师最重要的是修行,爱玉之人往往把玩玉、佩玉作为消除烦恼、解脱苦闷,取得一种情态自由的手段。它是人们修行于现实社会的参悟道具,更是智者的爱物。琢玉师就是这个物件的创造者,首先应该做到知识渊博、通儒悟道,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才能带给物件灵魂,才可以向别人传达一种美德。
玉乃天地之灵物,我们有幸得之应感恩天赐!对玉的感恩即对玉怀着敬意去琢磨它,这里的琢是思考力,是用头脑去悟玉、读玉的过程,磨玉才是行动力的体现。所以我们不可以只讲效益不讲文化,玉有文化的融入才是能够成为真正的“加持玉”,不是观赏玉这么简单。古人对玉的解悟很有哲理,有着理念的体现,概念的充盈。我们现代人更应该有着敬畏的心,对待上苍的精灵,大地的舍利。玉是资源,资源有限,我们要用无限的想象力让创意无限的提升到新的高度。古人把玉琢磨成理念玉,如璧、琮、圭……现代人从这些又联想到什么呢?是敬天爱玉、是礼地成仁、是温良恭俭让、是修德积善。玉载德才是大承载,工艺只是表现形式而已。玉要有灵魂的体现,让玉有话说,说的是先贤智慧,讲的是道的无形大欲,是上善的融合之体。每一块玉皆是贵气的化身,让贵气缠身,即贵人,玉贵人是天人合一的。佩玉既玉佩,贵人送礼既贵人之礼,受送双方都能心知肚明——皆贵人(今天我求助于你,你是贵人,明天你需要我帮忙,我又是贵人)贵人是相互的。这里面有敬意、有修为、有祝愿。恭喜发财是吉语,节节高升也是吉语。禅意入玉才是人们心灵的开示,让玉成为爱玉人的上师才成。人作为万灵之首,是生物中的圣品,但生命的存续,长者大多不过百岁,玉本身有着上亿年的年龄,它是圣中之圣。清乾隆盛世的玉件有着君王特有的风范,帝王的修为在玉中展露。现在有个名词叫奢侈品文化,法国有、美国有……但中国没有。中国有软件但硬件不足,软件是文化,世界公认的智慧,现在叫国学。硬件是产品,产品的不匹配,造成无法真正的让玉这一特殊的艺术品种走向世界。世界需要的是文化的圣品,这就是中国的玉的价值最大化的唯一途径。玉的资源匮乏,好的玉料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价格也在直线上升,成为人们保值增值的收藏方式。玉比钱值钱,用钱购玉,得好玉是缘,是天赐美玉于你,是随玉而安(随着拥有了玉,心理的安详才能久远)。
人是有信仰的,玉是神品,信仰玉、礼玉、文化玉、加持玉、禅玉,让玩玉人变成懂玉人,收藏玉的人变成玉文化专家,以道进玉、以禅入玉、以德入玉、以心悟玉。玉雕艺术品要有精神,工艺品的数量再多再美只是表象的,充其量只是肉的外表,玉是有灵魂的,魂魄玉是精神圣品。人几十年的生命,玉还在传承着。手艺只是吃饭的本领,好手艺创造财富,提高生活品质。需求者的层次决定玉的志趣,治玉人的意趣取向要高,就可以突破现在的传统束缚,展现大美。
国学思想和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不管你是否承认,是否在有意识的去学习和思考,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无处不在的,从个人到社会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都是基于国学思想的深厚底蕴和积累建立起来的。儒释道的思想是国学思想的主要源泉和基础,儒家学说对人们的影响则更为广泛和深远。“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一些出自于两千多年前的格言,在中央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道家学说则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确立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老子》中有句话叫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效法地的,地是效法天的,天是效法道的,道是效法自然的。那么“自然”是什么?它是一种自然而然,正因为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的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一种自然境界。儒道两家正好构成了中国思想当中的两条路向,这两条路向又是互补的。它们又像是中国思想中的两条大河,气势磅礴、亘贯古今,两者既相辅相成,又相得而益彰,在交融互设中维护着民族精神的平衡。我们人的手心是阳,手背是阴;人的躯体是阳,内脏是阴,任何事物都可以做这样两方面区分。所以中国的思想是非常有生命智慧的,它既讲这一面,也讲另一面,两个又是互补的。这就构成了中国思想的伟大之处,也构成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精妙和深刻之处。佛家学说不是源于中国,但是在中国历经几千年的传承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以我粗浅的理解,他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寄托和抚慰。
传统玉雕作品对佛家的表现是很多的,一直到现在也还有“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这也是人们祈求平安的心里的一种表现。以玉雕形式表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作品则相对较少,尤其是表现道家思想的作品,似乎除了《老子出关》《紫气东来》等少数几种形式外,找不到更多的表现道家思想的玉雕作品。可能是因为道家的思想更多的是抽象的理论、概念,难以用具象的艺术形式加以体现。但是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三玄《易经》《老子》《庄子》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深厚的哲学思想似乎更是难以用玉雕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几年前在创作巨型翡翠玉雕《开天辟地》的过程中,我对国学思想尤其是道家学说的兴趣日渐浓厚,在深入学习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用玉雕的艺术语言诠释道家思想的想法。通过几年的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陆续创作出一些表现道家思想的玉雕作品。
例如和田白玉佩《得道》:以玉璧喻天、青牛喻地、老子在其中,作品通过巧妙构思,把抽象的理念,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具象的表现出来,天地人融合于祥和的瑞气之中。作品的构思精妙之处还在其不同于通常牌佩类玉雕作品的穿孔位置或上或下,但大都位于中间处。这件作品在牛鼻的位置打孔,既符合实际情况而不觉突兀,又很好的把人与作品和谐的联系在一起。人通过穿孔处的穗子,把握、把玩作品的同时,可与天地相通、与道相通,能与天地对话、与道对话。得到此件作品,通过手掌经脉的传导,静观细品,修持内心,心因近道而有天地,从因得到而得道。“大道归一”众妙归一,修道的真谛或许就在这里,感悟就会得道。道就在我们有形的身体里,里面有能量和信息,悟道体道才能感觉到“道”。
还有我创作的和田墨碧玉《鬼谷下山》:鬼谷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极为神秘的人物,被后人称为一代怪杰,兵家、纵横家、阴阳家、道家都尊其为祖师、先师、真人,他的学生: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皆为名满天下的军事奇才。材质选用和田墨碧玉,相比其他玉色可以更好的展现主题的深邃和神秘。鬼谷子其人非儒非道,若神若仙,高深莫测,作者以其对鬼谷子的探寻和理解,匠心独运,大胆撷取了如来、罗汉、老子、庄子等神佛以及古圣先贤乃至古龙、兽面等图腾、图案的理解吸收并加以抽象化、符号化,经过悉心的再创作,成功地塑造出作者心目中的外具人形、内具神韵的超凡脱俗的鬼谷子充满神秘色彩的形象。作品主体画面中,苍松下、瀑布前一乘虎豹车驰于崇山峻岭之中,穿行于深壑幽谷之间,身旁怪石嶙峋、林深草密,鬼谷子安坐车中目视车行方向,目光深邃而充满睿智,身后山峦幻化为云气,人物刻画生动传神,虎豹雕琢威猛峥嵘。拥有这样一件作品,或佩于身侧,或握于掌中,时时可目视之、神思之、胸怀之,则不论于仕途、于商道,事事成竹于胸,于大局处有大智,于细微处有机谋,既可开启心智又能修身养性。作品选用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符号化意义的集君子美德于一身的美玉这一载体,在精湛的雕工中融入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使得作品不仅具有物质自身的有形的价值,更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给作品注入了无形的巨大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更是回归到君子佩玉不忘其德的本源的人文价值。
再有我的和田白玉套牌《庄子四件》:选用四块出自同一块顶级和田白玉撒金黄皮籽料的牌片,精心设计雕琢出四块尺寸和形制完全相同的牌佩,分别表现了同样出自《南华经》的四则寓言。使用在国人心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和田白玉这种材质,可以恰当的反衬出作品表现的《庄子》道家学说的深邃、神秘、浪漫的主旨。作品运用浪漫与夸张的手法,采取纯艺术的创作理念,以探索创新的大胆表现方式,述说着作者对庄子“心悦”的感悟,并通过创作把先哲的心态以具象化的方式展露出来。通过对道家著作的研读,感悟到道家三玄之《庄子》是自己创作的不尽源泉之一,将其融于玉作,将可修己达人。作品撷取《庄子》中非常著名的四篇文章,定格于极富哲理的四个典型场景,把感悟幻化为生动的形象,使观者也可以有所思、所感、所悟、所得。作品融入了哲学思想,文化精髓,把大智慧浓缩于方寸,使文化和美玉完美结合,赏玩的同时带给人以思悟和启迪。作品借鉴吸收了国画、装饰画、书法、篆刻等诸多艺术手法,运用写实、写意、白描等多种技法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玉雕的艺术语言,阐释了《庄子》里蕴涵的深厚的哲学思想。抽象的夔龙纹饰和具象的竹简的运用,使作品在外在的形式上得到统一。对庄子哲理的阐释,使作品在内在的思想上也得到统一。《庄周梦蝶》的悠然忘我,《鱼乐之辩》的释然机辩,《鬼斧神工》的陶然自得和《逍遥游》的超然物外,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神往,引人遐思。
我近期的一件作品,想阐释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理念,作品的名称是“泰和”,作品中把璧这种敬天的礼器与计时的日晷相结合,以此来寓意天时,顺应天时者即顺应自然的规律,把自然的法则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就会得到上天的保佑。黄琮礼地,故玉琮代表地,牛为地之象,有厚载之德。牛与玉琮的结合寓意地利,得地利者必得万物的资助,做任何事情都游刃有余。天时、地利都有了,而人和何在?将玉把玩掌中,体味天时地利之间玉与把玩者已融合为一体,此即为人和。谁得到此玉谁就得到了人和。
在用玉雕艺术表现道家思想的同时,也在探索用玉雕语言表现儒释两家的思想,比如用白玉籽料设计雕琢的作品《禅来烦去和气满怀》:以“禅趣”为题材,内容与玉质、玉色完美结合,设计上匠心独运,雕琢上精工细作,妙手天成。作品以自我对禅的理解,阐释了我心中的禅意,涵义隽永,意味深厚,希望籍此与观赏者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和参悟禅机上的共鸣。作品上荷花绽放、荷叶舒张、莲蓬饱满、芦苇轻扬、兰草摇曳,寿石嶙峋,寿石兰草间金蟾闲卧荷塘边,一幅静谧、甜美、和谐的夏日荷塘图景展现在眼前。但是这幅恬淡的图景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是试图通过这样一幅和谐的夏日荷塘的美景以及图案元素的组合,把观者引入对禅意的参悟。作品背面不事雕琢,仅以阳文行草镌刻“禅来烦去,和气满怀”,由此点出作品欲表达的主旨。荷花、荷叶、荷塘意喻和谐,蟾通禅。何谓和谐,是禅心玉用还是玉润凡心,是物质的还是形体的,还是与“悟智”的灵修融合呢。它是人的精神可以追求到的至高境界,它的能量是可以让人在静悟中得道,在安详中释然,出淤泥而不染的是人在红尘中的心境体验,这些都是禅的智慧啊。玉雕作品中我们见惯了风花雪月、见惯了小桥流水,在其中融入一些禅的智慧,在这个纷繁喧嚣的红尘里,即使只是带给自己些许的思悟和启迪,带给心灵些许的恬淡和幽静,也可以使我们的心灵感到慰籍。
再比如和田白玉撒金黄皮籽料《见仁见智》:选用的是一块近乎完美的和田白玉籽料,玉质油润、细密、洁白,皮色艳丽而含蓄。随形设计,完整的保留了原石的外形,两端分别雕琢出儒家与佛家的代表人物,宅心仁厚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和具佛家智慧、神通广大的达摩形象。二者之间以人物衣袖为纽带,看似随意而为,实则巧妙设计而成的最具道家哲学思想代表的阴阳鱼符号相连接。一件小小的把玩件中,不但展现出儒、释、道三家在国学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形象,而且其中蕴涵的深厚意蕴和思想内涵,更是引人深思。作品以具象的人物形象表现儒释两家,以抽象的阴阳鱼符号表现道家,不但构思巧妙,而且不露痕迹,宛如天成。作者的刻意设计是意图通过这件作品表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出自《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这段话的意思是:阴阳的交替变化就叫做道。相继不断就是善,成就万物的是性。仁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仁;智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智。作品的主旨是通过玉雕作品以艺术形象的方式阐释“道”,在这个问题上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对作品本身的解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除去为了诠释一个国学思想的主题而创作的玉雕作品外,以谐音命名的玉雕作品是最为人喜闻乐见的一类题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也是我在玉雕创作上的一个方向。
今年初我创作了一件作品名为《福报贵人》:作品采用优质和田白玉籽料,玉质洁白高贵,与贵人文化相吻合。创作手法上高浮雕与浅浮雕相结合,以“伏豹”寓意福报,螭龙雄居于下寓意贵人内心执有自强不息的信念,必有天相助。贵人垂目凝神,心生善念,安详从容之态把何为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表现。儒家曰:行之中道着贵;佛家讲:善念者贵;道家说:和顺者贵;我又言得福报者大贵!富是物质,贵是“悟智”。富、贵兼得,无量寿福者乃是大人。
还有一个题材《必遇贵人》,我设计制作了十余件,每一件都不一样,基本上还没完成就被人预定了,因为这个题材作为小礼物是很合适的。比如其中的一款,一块壁,一个跪着的人。这个人跪的是天。这个壁代表天。他对天行礼。他跪的是天,所以叫做“必遇贵人”。这里有璧,这个材质又是玉,里面还有一个跪着的人。但实际上我表达出了一个“必遇贵人”的意思。说到送礼我给大家讲个真事儿,去年春节前有个朋友想找几件玉雕作品送礼用,他给我看了一件他带来的小摆件,两只巧色的小乌龟,材料不错,雕工也很好,他说准备送给一位官员朋友。我说你这个的寓意是什么?他说长寿啊。我说你换个角度想一下,两只龟是什么?双规!这个朋友听后连忙道谢说,幸亏你提醒,否则非得把朋友得罪了。所以我们搞创作,一方面要有自己的思路、思想,同时也要考虑到受众的感觉。
蕴涵丰富文化精神内涵的玉雕作品,是设计者心力的结晶,被赋予生命之源,具有生发的能量。五指虽位于身形之末,却与心脑相通,以身之五指摩挲玉之五德,修己之心,儒家修德也矣。“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礼记玉藻》)意思是君子出入进退俯仰之间,玉佩都会发出声音,因此“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手心者掌心,十指连心,内心或可自手指、掌心传递,这个过程是一个气顺的过程,气顺则通,人的心情愉悦,身心皆可得到滋养,此为道家的养生之气。此气来源于道,道之理的明了既可气顺,气顺既可养心。玉于掌中,其所蕴涵的天地之气,自手心达到内心,令人神清气爽,虽不近道亦不远矣。
禅讲究“明心见性”,此心为心性、心智、心态,禅讲究“开悟”,参的通既可智慧生。中医把人视作小宇宙,头为天,开智即开天。以玉养德、以玉修心、以玉开智,养德为儒、修心为道、开智为禅,三教并通,玉之功德大焉。
吾辈为掌中握玉而慨叹、为掌中有精神圣品、有贯气之玉作而慰籍,有幸成为琢玉之人而荣幸。神交于玉、拜玉为师,天人合一,天道、人道、玉道并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