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海撷英 >> 内容

张献民:墨趣自然 感悟生命---- 军旅画家沈雪江

时间:2010-11-3 点击:

认识雪江先生的时候,我是一名新兵蛋子。领导派我到那他里办事,七绕八拐的,终于见到了鼎鼎大名的雪江先生。敲敲门进去,坐在我面前的竟是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留着背头,头发整齐划一,眼神里充满着智慧的小个子。见我进来,说:“坐下吧,我给你泡杯水”。就这样,我们算是相识了。以后雪江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去了,回来后,我们成了同事,在一起工作了几年。相处的多了,对雪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沈雪江出生在风景秀丽,名人辈出的浙江海宁。自幼习画,初中时就是班上文艺骨干,出版报,刻板画。中学毕业后,参军到武警上海市总队,到部队以后,笔耕不辍,闲暇之余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热情讴歌新时代军人风貌。一路走来,他举办过多次展览,出版了多本画集,有《沈雪江版画集》、《沈雪江钢笔人体速写》、《水墨西塘》等画册问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版画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武警上海市总队文艺创作室主任。

他的作品素以清新自然、墨趣横生、生机盎然著名,其作品多次获奖或被博物馆收藏。1993年上海美术馆收藏《飞行一号与我的梦靠近》;1997年军事博物馆收藏《抗洪大堤上的士兵》,作品还入选全国第九届作品展并获奖;2000年《抗洪勇士》入选第十五届全国版画展,《花季》入选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展览;2007年上海美术馆收藏《感受西藏之三》;2008年军事博物馆《五月的汶川》入选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展;2009年《快乐女兵》入选建国六十周年全军美术作品精品展,《打鬼子》[合作]入选第十一届版画展。

沈雪江先生的画以水墨淡彩的图式,吸取了西方新观念和新方法,沿着写实的路径写意,将水墨变革与水墨本性统一起来,追求民族固有的意向性审美品格。从他创作的作品中,我们捕捉到的是自然、淳朴,本真的美。这种美是在高度物质文明与信息网络时代、精神空格挤迫下所生成的平和、单纯、宁静和富有幻想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和大自然的亲和、明净、充满生气融为一体的。画中那些沉静肃穆的面孔,很少表现出强烈的或喜或忧的感情,然而心灵的活动却通过纯净的眼睛透露出来。不管你目光是正还是侧,是明眸炯炯,还是脸睫低垂,只要你面对它,便使你不得不与画中人物作心灵的对语。尽管这目光中不乏人世的沧桑和世态炎凉,但你读到的更多的是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美好。尤其在是他2007年创作的《彩墨西藏系列》,从平实的生活中挖掘出浓郁的诗情,并以丰富的水墨淡彩,灵动的线条把主体人物的清雅淳朴纳入美的视线,使作品的个性、灵动更显现无疑。

细细品味,我特别喜欢沈雪江的版画,因为他的版画中渗透着“激扬”和“豪迈”。苍劲有力的线条勾勒人物轮廓,红黄蓝绿为基调的色彩营造厚重、激扬的画面。他创作的《人在大堤在》、《抗洪堤坝上的大兵》非常贴近部队生活,严肃中见活泼,凝重中透着青春的气息,表现出军人特有的自我牺牲精神,给人以震撼和鼓舞。雪江经常深入部队,跟战士站岗放哨,用亲身经历去感悟和体验战士点滴。每逢部队有重大任务,他都奋不顾身的冲到一线收集资料。所以,沈雪江的作品在军人看来,感同身受,印象深刻,这也许就是他版画屡屡获奖的原因吧。
雪江常说:“我喜欢听刻刀和木头碰撞的声音,喜欢版画散发的墨香味,更喜欢创作的过程。”他的每幅作品都精雕细琢,从起稿到成品他总是在不断地修整完善,不受固定模式的约束,通常创作出一幅作品两个月时间甚至更长,乃至于手上常常有被刻刀划破的伤口。

三十多年的军旅生涯,是雪江对艺术和人文不断思考的三十年,也是对历史和未来献礼的三十年,他用自己孜孜以求的刻刀和画笔对自己、对军队、对人生铺展了一份有一份耐人深思、给人余韵的画卷。

作者:张献民 来源:本站原创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