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王立军:六类“专家” 搅乱鉴定市场

时间:2010-1-29 点击:

近年来,我与一些鉴定专家随央视《寻宝》栏目组,走进全国五十六个城市进行民间寻宝,所到之处受到各地收藏爱好者热情追捧,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收藏爱好者们兴冲冲地捧来的数十万件“宝贝”,经专家鉴定,90%以上是赝
品,部分赝品竟然还有所谓“鉴定机构”或是“专家”初具的“真品”鉴定证书。

民间收藏为何赝品泛滥?其中鉴定市场昏乱是最主要的原因。最让人心痛的是部分鉴定专家的水平和道德修养不高,目前,各地有一些活跃在社会上的所谓“鉴定专家”,他们对鉴定的理论和实践并没有下过大的工夫去钻研,却凭借着种种缘由,不懂装懂,仅以一知半解的水准去对艺术品随意地说长道短,胡乱鉴定。

这类不称职的专家可分为以下六类:


一是理论型专家,只会写书、讲课,眼力不行;

二是“极左型”专家,通常在博物馆工作,认为好的东西都在博物馆里,民间不会有,所以见一个“杀”一个;

三是老好人型专家,最怕得罪人,见什么都说好;

四是腐败型专家,只要给钱,什么都说好;

五是“复合型”专家,即眼力又差、又腐败;

此外,还有一类是滥竽充数型专家,包括在位或退位的业界领导、已故业界名家的弟子(多数是冒充)或亲属等。这些专家到处“走穴”,大把捞钱,使众多藏家上当受骗。

现如今艺术品收藏市场的赝品之多已达到泛滥的地步。从上世纪90年代起,由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中国艺术品市场活跃起来。人们拿出闲钱购买一些艺术品赏玩,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活力,艺术品不断呈增值趋势。接踵而来的是大大小小拍卖行的兴起,大小展销会的登场,外加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使“艺术品”铺天盖地而来。看看现在的古玩市场,各种仿制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有的收藏者省吃俭用,穷其所有,买来的却是赝品,这对藏家的打击之深是可想而知的。而且,明知自己上了当之后,还投诉无门,因为收藏行业的特殊性,至今仍然是无法可依、无规可循。如果不加以遏制,长此以往无疑会将真正艺术品推向边缘化,从而影响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

需特别指出的是,赝品的泛滥成灾,还与国内各地的艺术市场至今缺乏一个权威性的鉴定机构,来统一裁定艺术市场售品的真伪性有关。

专家是市场的最后一道防线。专家一乱,中国的收藏事业就没有希望了!

作者:王立军 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副主任 来源:本站原创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