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秦耕:千峰翠色越窑瓷

时间:2012-12-25 16:47:41 点击:

 

 

       “九秋枫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为了探索中国古代越窑的遗风神韵,壬辰年冬日的那天一早,我们驱车300多公里,来到了浙东的山水风景区上林湖,著名的古代越窑遗址就座落在这里。

     越窑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瓷窑,是中国青瓷的发祥地。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各类瓷器争奇斗艳,灿若晨星,而烧制历史最早,器物品种最多,窑厂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首当越窑!越窑青瓷以其胎质细腻,工艺精湛,造型典雅,青釉晶莹,种类繁多而著称于世。唐代诗人陆羽在《茶经》中评论越窑青瓷为天下第一瓷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更是唐代诗人陆龟蒙赞誉越窑青瓷的著名诗句。

      而越窑青瓷中的上品则是秘色器,越窑秘色瓷曾经是一个众说纷纭神秘美妙的千年之谜。1987年,陕西法门寺唐塔地宫考古发掘终于揭开谜底,共出土14件越窑秘色瓷器。除一件八棱长颈净瓶外,其余均在一同出土的地宫《物帐碑》上找到了明确记载:……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格……这些来历、名称、品种、数量都确凿无疑的是秘色器,也是代表了唐代最高等级的秘色瓷标准器,第一次公开亮相在世人面前。让全国众多的古瓷研究者和爱好者大饱眼福、大喊过瘾。

     法门寺秘色瓷的出土并展现在人们面前,却并没有结束人们对“何为秘色瓷?”的争论。观点分歧主要是对“秘色”两字的解释,即“秘色”的含义是否就是“秘色颜色”?是否特指事实存在的某一罕见的颜色?以及秘色瓷是否属于专门秘制的宫廷御用贡器等问题。笔者花费了半年时间,上去北京故宫,下去西安博物馆,又去浙江越窑遗址,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与实物,觉得最初取名为“秘色”瓷的时候,很可能仅仅出于一种直观印象,主要着眼于它的异常精美的品相与晶莹翠透的釉色。

     秘色瓷本质上属于越窑青瓷的范畴,越窑烧制青瓷的历史始于东汉终于北宋,曾经长期主导引领全国青瓷的生产和发展,唐代中晚期所发明的匣烧技术更是孕育催生了秘色瓷这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贵比金玉的名瓷。但作为越窑青瓷的本质属性从晋缥瓷,唐越瓷到晚唐五代秘色瓷一脉相承,并没改变,釉色也多以青绿、青灰、青黄为基本色调。倘若当时取名“秘色”真的是指一种从未见过的釉色,那么,法门寺出土实物呈现湖绿、青绿、青灰、青黄、淡黄等多种釉色的客观事实,已无可辩驳地否认了这一观点,但还是有人继续着为“秘色”正名,以晚唐五代陆龟蒙、徐夤诗中所形容的“千峰翠色”、“捩翠融青”作为经典依据,并从法门寺出土实物器中找出印证此种釉色标准器作为考古依据,给出了“秘色”是一种青中泛湖绿的釉色的淡青绿色的定义结论,也称“碧色”,对其它不合该标准的,都解释为“当时烧制技术‘尚不成熟’的原因。”不过即便如此定义的“秘色”,也却恰恰最是越窑青瓷的最普通本色。因为我以为,所谓“秘色瓷”,其实就是越窑中器型精美、釉如玉润、色似翠峰的精品瓷器。

     越窑瓷器品种丰富、种类齐全。它有日用器具碗、罐、盘、碟、盆、盏;有酒具耳环、钟、扁壶、鸡首壶;茶具盏杯、盏托;卫生用具熏炉、唾壶、虎子;照明用具灯盏、油灯;化妆用具粉盆、油盒;文房用具水盂、笔筒、瓷砚;佛教用品玉管瓶、净瓶;其他还有造型惟肖惟妙的雕塑瓶以及随葬冥器等等。这些造型别致、工艺精湛的越窑青瓷,涉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各个方面包涵着本地区社会各阶层在千余年的历史发展演进中所积淀的理想信念、民风习俗、审美情趣和工艺传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因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年代久远的历史名器,各自都有不同的用途和独特的器型演变过程,表露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内涵,见证了越窑光辉灿烂的制瓷历史,也支持了早期浙江青瓷烧制中信的历史地位。越窑青瓷已成为中国高古瓷领域内的永远充满神韵与魅力的国之瑰宝和瓷之魂。

     为让读者可充分领略到越瓷文化的赏心悦目、典雅秀美,帮助识别越窑青瓷的时代特征,提升越瓷的欣赏和鉴别能力,这里简单向读者介绍几款越窑青瓷的品种。

一、钟   

     钟是古代盛酒的器皿,《说文》:钟,酒器也。也被认为是古代的计量单位,春秋时齐国公室的公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釜十则钟。《左转•昭公三年》。越窑烧制的青瓷钟,世面甚少,堪称越窑瓷器中的重器之一。

二、罂  

     俗称盘口壶,也有称之为盘口瓶,但历史一般却称之为罂,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汉书•赵广汉传》:“椎破卢罂”。《汉书》颜师古注:“瓨,长颈罂也。”50年代初,浙江余姚市上林湖东岙南山脚下出土一件刻有:“维唐故大中四年……故记此罂”。从上可知,这类盘口壶本名为罂。罂的器型变化是:三国时,盘口和底部较小,上腹鼓突,重心在上部;东晋以后,盘口加大,颈增高,各部位比例较协调,造型优美,线条柔和;到了南朝,底径比例缩小,器型更显修长;唐朝时期,盘口继续加大,有头重脚轻之感,有点器物的颈肩部还堆贴龙塑,俗称蟠龙罂。

三、碗

     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炊食器具。出现时间之早,延续时间之长,烧制数量之多,是其他任何器类所远远不能比及的。并且各个朝代烧制的碗,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尤其是唐代越窑烧制的玉壁底青瓷碗,才是越窑所产各朝代系列碗中的精品。

四、鸡首壶

     鸡首壶是一种酒器,创制于三国,延续到唐朝。三国至西晋时期,器身矮胖,盘口小而浅,前贴鸡头,后附鸡尾,头尾前后对称,有点在两旁还饰翅膀。东晋时,器身增大,鸡头引颈高冠,形似报晓的公鸡,形象十分逼真,后置圆股形把手,肩部附对称的桥型系。进入南朝,器身变得修长,颈增高,壶柄粗壮,曲度加大,鸡嘴为圆孔,器型线条非常优美,在肩腹部常常刻划莲瓣纹,口沿处用褐色点彩作装饰,把手接盘口的一端作龙头形,俗称龙柄鸡头壶。到了隋唐时期,鸡头壶盘口缩小,颈部出现数道凸棱,唐代以后鸡头壶消失。

五、唾壶渣斗

     唾壶亦称唾器、渣斗。越窑在东汉时期已开始烧制瓷质唾壶。瓷器唾壶的造型,三国、晋初为大口,圆球腹,高圈足,形似尊。以后逐步演变为盘口,扁圆腹,平底或假圈足。唐五代时为渣斗口,短颈、球腹、低圈足。在六朝墓葬中常有出土。

六、狮形器、羊形器   

     狮,古称“狻麂”,相传汉顺帝时,由古西域国王献入。狮,素有威武猛烈见称,为兽中之王。器物作为狮形,寓意深刻。羊形器,亦称羊尊。羊,是美的代身,也是吉祥的象征。将器物做成羊形,既象征美丽,又寓为吉祥之意。狮形器和羊形器均是越窑瓷器中的重器。

 

 

 

作者:秦 耕 来源:《国家艺术》杂志 总第31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