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海撷英 >> 内容

耕者:韩天衡的书画印艺术

时间:2013-7-1 14:13:16 点击:

   韩天衡是当代艺术界极为知名和颇受市场追捧的艺术大家,他以书法、篆刻、花鸟画饮誉艺坛,尤专注于篆刻与印学研究。他独到的理论思维通过多种专著为人们所称道。
   1940年,韩天衡出生在南市老城厢一个儒商家庭,6岁起就跟着擅长书画篆刻的父亲韩钧铭学习刻印,19岁时“投刀从戎”,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温州水警区的一位战士,在俱乐部搞宣传时,发奋临帖摹印习画。后来有幸拜了几位老师:印家方介堪、书法家马公愚、陆维钊、词学家梅冷笙。勤奋的学习加上诸多大师的提携与赏识,韩天衡以独特的篆刻语言脱颖而出,展现出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艺术就像一只蜂窝,篆刻、书法、绘画在其中各占一穴,但是不能单打一,要把它们之间的薄壁打通,就可左右逢源,新意迭出。这就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修炼,韩天衡是一个有着丰富学养的文化人,说起韩天衡的个人艺术,他的书画篆刻奇崛雄伟、富美堂皇、清丽洁莹、变幻多姿,具有强烈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当代综合素养深厚而全面的艺术大家。论其书法,草篆一路,奇崛雄逸,令人叹赏。他在经典式篆书中大量使用了草书的表现手法,赋予篆书以崭新的生命力,使之更富于运动感和节律美。论其国画以花鸟见长。讲究笔墨意趣,由明清上溯宋、元,且又渗入当今特有的时代精神,表现出新古典主义风格。论其金石篆刻,拙中藏巧,动中寓静,自然含蓄,充分体现了雄、变、韵的情致,风格自成一家,被称作“韩派”,在当代印坛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把鸟虫篆印喻为重彩浓妆的工笔画,那么,韩天衡的鸟虫篆印,则融入灵动奔放的意趣,是亦工亦写的小写意画。他善于在“字”上做文章。他强调“以奇中见平,动中寓静”为法则,有意打破篆字盘缠的对称性,增加笔势与字形的自由度,跳出程式,而千姿百态,于规整中显洒脱和野趣。同时他也力求删繁就简,出奇制胜,虽以鸟虫、鱼龙为纹饰,却将具形变为意象入印,陈腔出新调,自成一格。韩天衡认为:“繁复者以简洁出之为高妙,浓妆者以淡雅出之为高妙”。韩天衡的鸟虫篆印,独步当代,这缘于他对此有深入透彻的研究和不懈的实践。他广览历代印谱,从中收集秦汉鸟虫篆印三百方,编订出版《秦汉鸟虫篆印选》一册贡献于印坛,这是开历代汇辑秦汉鸟虫篆印专著的首例,为后人研究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 尊雕塑在完成之前,总是否定又否定。历史上创新的探索,成功的少,99%失败。如果一万个人探索,有一个人成功,可以说是伟大的胜利。倘使一万人都不思探索,安于守旧,结果只能是沉寂和无为。这是韩天衡在谈论起篆刻艺术的创新和探索的时候打的一个比方。他认为,篆刻的创新总是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比如乾隆年间的丁敬,他与以往只讲继承周秦两汉铜印传统不同,广采博取了上古乃至唐宋六朝印的妙处,取得了成功;接下来的邓石如,又在此基础上,汲取书法碑刻里的妙处,同样取得了成功;还有清末的赵之谦,又对当时新出土的文物采取了取精用宏的拿来主义……以后又有吴昌硕、齐白石……他们都是在美学、哲学观念更新的基础上,在技巧上进行了相配套的革新,因而取得成功。
   有人说,从古至今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印人,几乎把篆刻创新的道路“走完了”,但韩天衡却这种“无路可寻”中找到了自己的新路,形成奇崛雄伟、变幻多姿的个人风格。每位成功的篆刻家,都有着体现个性风采的刀法,韩天衡也如此。鸟虫篆字体和字形的特点多圆曲,所以用刀亦讲究流畅圆润,表现出线条行云流水、委婉婀娜的韵味。根据长期的实践和体悟,“务必直曲、锐钝、速缓、巧拙、润涩,堂皇兼用之”是他运刀的“秘籍”,这关键还是在灵活运用。细品韩先生的用刀,以腕力和胆力驱刀,根据点划需要运刀,在冲、切、披、削过程中,刀锋游走石面瞬间的微妙变化,既有果断的强悍,又有温润的绵长,似断还连的线条,劲挺不失浑朴,每一段线、每一个点,有力度,有厚度,有质感,神完气足。
   韩天衡的印章具有一种平面构成的意蕴,他的眼光不是古典的书法形式的,他好像在用一种西方式的形式观审着这小小的印面,但所采取的表现方法又是地道的中国味:线条圆润厚实;强调重心稳定;还有,则是一种信手的趣味。众多书画大师,像北京的李可染、黄胄、启功、徐邦达,上海的陆俨少、刘海粟、谢稚柳、唐云、程十发等,全国七八十位大师几乎都用韩天衡为其所治的印章。这是对其篆刻艺术的高度认可。韩天衡对印学理论的研究整理也是前所未有的。
   一辈子追逐篆刻艺术的韩天衡,即使到如今,业余生活中也只喜欢看电视里的新闻,之外还有纪实频道的纪录片。家人看娱乐节目时,他就去刻印、写字、画画,或者读印谱,搞研究。艺术已经完完全全融入了韩天衡的生活,他将其视为生命。而韩天衡,他就是这么一个可以强有力地守护艺术的薪火,平淡而又绚烂传递的艺术家。

作者:耕者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33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