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钟锦恩:高枕无忧—— 古代陶瓷枕浅说

时间:2011-5-20 点击:

枕—卧所垫首物也。古时候枕的本意为休息所需的卧具,后来人们才将横垫于首颈下之物称为枕。最初的枕多为木制,以后随着各朝代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使用物的舒适追求,逐渐采用其他材质来制作,并在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各朝代对审美艺术的追求,所以延伸至后来的玉枕、石枕、丝绸绣枕、琥珀枕等等。

枕,据现在所知最早的实物资料显示,唯有出土于1968 年河北满城的汉代中山王刘胜夫妇墓内,古尸头部所垫的一对如枕头般的搁架。而陶瓷枕的出现应追溯至隋代,从唐朝开始大量生产历经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各代中,以两宋及金代为陶瓷枕具生产的鼎盛时期。直至明清时代由于有其他质料更好的枕替代了它,故陶瓷枕的生产几乎濒于停顿。现代收藏界对枕的收藏多以唐、宋、辽、金之瓷枕为主。如香港杨永德氏收藏的一百二十多方陶瓷枕为例,其枕头的收藏始自唐代,止于金元。

陶瓷枕的造型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箱型枕,包括各类建筑造型枕,另一类为兽枕,再由兽型枕派生出来的各类人型枕。

陶瓷枕的制作范围非常广泛,可包括唐、宋、辽、金元时期中国南北各重要窑场的作品,如北方的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唐三彩等等。南方的有长沙窑、景德镇的影青瓷、龙泉窑、越窑等等。但最能代表中国陶瓷枕艺术水平的非造型多姿多彩、影响最深远、产量最丰盛的磁州窑莫属。

古代陶瓷枕无论各朝各代各种造型,它的高度按现代人的眼光观看,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惊叹“好高呀”!枕头的高矮,完全是根据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而定。古人的高枕,大约和硬木床有关。古人既用高枕,自然享受它的高,否则怎会形成“高枕无忧”之语?

辽三彩胡人顺狮枕
长33cm,高15cm
浅红色沙质陶胎,有白化妆土。枕身雕刻胡人与狮子、施白、绿、黄釉,造型精美,神态和谐。枕面剔划梅花、竹和喜鹊一对,寓意喜上眉梢,并刻“大郭”铭文。此枕早年购于山西大同市,“大郭”两字让人联想到《西游记》故事中唐僧师徒在西域“大郭”国遇到的传奇事情。此枕上刻“大郭”两字是否就是当时西域小国“大郭”国的实物见证?因为宋代以前中原与番邦是以今山西代县雁门关为界。关外即为塞外,故此枕极有可能见证“大郭”国的一些历史故事。

北宋耀州窑如意枕
长29cm, 高15cm, 宽23cm
如意形枕,枕面四周刻二道线框边,近底部亦刻二道线框边。枕面刻盛开的牡丹花,四侧刻凤羽纹,通体施青釉,因受土侵,釉色青中泛黄,肥厚莹润。纹饰繁缛华丽,独具风格。是耀州窑瓷器中,民间少见的珍贵艺术品。

宋磁州窑诗文枕
长32cm,高13cm,宽18cm
长方形,前低后高。灰白胎,施白化妆土,釉面呈乳白色。枕壁以卷草纹装饰,枕面以黑褐彩釉行书写“大石调”词一首,刻画出宋人对大自然的真实写照,富有诗情画意。此“大石调”,查两宋“宋词”里没有录入,可为宋人善写诗词的又一实物见证。

金代磁州窑孩儿枕
长42cm,高15cm
宋代盛行孩儿枕,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耀州窑、磁州窑都有孩儿枕生产,姿态各异,但流传至今较常见的是磁州窑孩儿枕。此孩儿枕作伏卧状,以孩儿背作枕面,孩儿双目炯炯有神,头部两侧有两绺孩儿发,身穿丝织长袍绘画团花和衣皱,枕面上以黄底酱彩白釉彩绘蝶恋花图案,颇类人文画的笔墨情趣。

辽绿釉鱼纹枕
长49cm,高12cm,宽19cm枕为长方形,施翠绿釉,枕面刻划一条悠闲自得的大鱼在平和的水面静静地游动。辽宋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是唐三彩工艺的传承延续。在当时的条件下是贵族使用的器物。此枕与辽三彩刻花的宝鸭穿莲长方枕同时于90年代购于山西。

北宋磁州窑白釉刻花鱼藻纹枕
长29cm,高14.5cm
正面内敛,背作波浪弧形,枕成腰状,通体施乳白釉,平底无釉,刻有楷书铭“张家造”。枕面刻水藻游鱼。水藻及鱼纹刻划,刀锋犀利,线条流畅,水藻飘动,鱼儿游荡,生动活泼,产生了静中见动的艺术感染力。

宋吉州窑童子垂钓枕
长20.5cm,高8cm
腰形枕,枕面周边有一道粗黑线边框,内画童子垂钓图。童子额前留刘海发,身着紧袖长衣,立于岸边,手持鱼竿垂钓,河中三尾游鱼,绕鱼钩而动,童子全神贯注,身向前倾,促鱼上钩又怕鱼惊走之情,溢于形外,构思巧妙。

辽三彩刻花宝鸭穿莲长方枕
长51cm,宽19.8cm,高10.2cm长方形,枕面刻莲花、宝鸭,刀法流畅有力,平底,四周边施黄、绿釉,刀刻纹饰内按图填彩,这是对唐三彩的一种创新,该枕完整无缺,是辽三彩中的精品。此枕与辽绿釉鱼纹枕同时于90 年代处购于山西,相传为夫妻合葬墓中出土。名家论坛·Master Forum·

宋磁州窑白釉划花枕
长23cm,高12.5cm
磁州窑产品,习惯在磁坯上敷化妆土,然后用黑褐彩在器表绘纹样或写诗句,再施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窑烧制。该窑品种很多,白地黑花是其主要装饰方法,瓷枕是磁州窑较具代表性的产品。

作者:钟锦恩 来源:本站原创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