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鲍利安:创新是紫砂艺术发展的原动力

时间:2011-5-20 点击:

宜兴紫砂材质独特,造型朴雅,工艺精湛,赏用兼优,经历代艺人与文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优良传统。在千姿百态造型款式中,经历史长河的检验有数以百计的经典壶式流传下来,长盛不衰,被业内人士称为“跌不破的壶式”。本人从艺30 多年,在顾景舟、高丽君、曹婉芬、潘持平等名师手把手教导下,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对传统经典壶式可说已烂熟于胸,得心应手。这些壶式也有壶友喜爱,藏家青睐。但我深知,如果满足于临仿传统作品,即使仿得最象、最真,充其量只能成为一名“匠师”,而不能为紫砂艺术发展作出贡献。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创新是紫砂艺术发展的原动力。事实上,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正是前辈们创新的结晶。因此,创新始终成为我紫砂艺术之路上追求的目标。当然,创新并非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丢开传统的标新立异。离开传统,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深深扎根传统的土壤,创新才能枝繁叶茂,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恰如跑步的接力,攀登的人梯,才能使紫砂艺术更快更高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具体做法大致有三种:

一、与古为新。即在制作传统作品时,融入自己新的理解、新的感悟,必要时可作微调,更重要的是必须反映其神韵。前面说到,一批“跌不破”的经典壶式如“石瓢”、“君德”、“秦权”、“掇只”等一直受到壶友青睐,我也会经常仿制。但每次我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深入思考,当作再创作的过程。如我在制“石瓢”壶时,便在壶体线条增加了曲线过渡,便之“刚”中有“柔”,更合乎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又如仿制曼生“合欢”壶,原来壶体由相同两半上下相合而成,形成了一条腰线( 有人认为是工艺上的败笔),而我在仿制时使磨平了要线,使之浑然一体,且上下部比例也作了调整,使其更加圆润和谐,更好地诠释了“合欢”的理念,体现了此壶的神韵。总之,力求每仿一次,融入新的感悟,每制一遍,都有新的提高。做到“仿古不泥古”,而是“仿古入新”、“与古为新”。

二、化古为新。即在吸收、消化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设计创作全新造型。这种做法的前提必须吃透经典,深刻领会其“美”的规律和“妙”的内涵,然后移植嫁接,化古为今进行创作。例如我在创作“相知壶”时就是吸收了传统的“合欢”、“汉扁”的精髓而重新设计的。整个壶的造型线条流畅,嘴鋬伸展自然,口沿处增加了一圈弧线,使盖与壶体间更加过渡自然,从而体现了“对你牵肠挂肚又不刻意说出”的相知相爱的含蓄之情。又如“五福拜寿”茶具,壶体作寿桃形,壶腹浮雕四只蝙蝠,另捏塑一蝙蝠作壶钮,一共五只蝙蝠谐音“五福”;壶腹陶刻双线篆书“寿”字,壶盖作成“日月乾坤”,此壶融入多个民俗文化元素,而与传统的“五福蟠桃”壶完全不同,但这种创新仍深深根植传统,或者说是从传统的土壤里吸收了充足的养分而开花结果的。

三、新中存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还大胆引入现代陶艺的理念,以创作出富于时代气息的新品。但这些作品中仍有传统的“基因”。我在创作《源》系列作品时,就吸收了现代陶艺的创作理念。“源之一壶”整个造型似一舞动的裙装少女,中间束腰,使壶成为上下两部分,这是对传统造型的重大突破,下部用浅浮雕装饰裙之褶皱,青春洋溢,动感十足,非常新潮。而在“源之二壶”中,整个壶体为女性乳房造型,而盖钮则捏塑一托腮昂首匐伏的新生婴儿,壶腹的下部浮雕祥云如意。我想表达的是:祝天下母子平安如意。应当说,这两款都是运用现代陶艺理念设计的全新造型,但其中不乏传统“基因”,如裙褶来自传统的“包袱壶”,乳房造型来自西施壶,祥云如意更是传统民俗文化的常用元素,更重要的是我制作工艺完全是传统的手工工艺,可见在运用现代陶艺理念进行创作时,始终不忘传统之根。可以说是“今中有古”,“新中存古”。

继承传统,大胆创新还要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优秀文化是紫砂创新的灵魂。紫砂是民间工艺美术,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文人的关注,许多文人雅士的参与,使其充满书卷气、文化味。这是她区别于其他工艺美术的地方。为此,我在创新中注重提高作品的文化品味。前面提到的“相知”壶就是受到曼生“合欢”壶的启发而创作的;“五福拜寿”壶则浸润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我还与当今书画家、文化人合作,如与张守智教授合作“时装壶”、“生命壶”等等。总之,优秀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是紫砂艺术之魂,是紫砂创新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作为新一代紫砂艺人要立志成为有文化的艺术家,创作无愧于时代的“新文人壶”。

二是赏用兼优是壶艺创作的原则。紫砂壶可以说是“为茶而生”的,他的宜茶功能被誉为“世间茶具称为首”,加之他温润如玉,宜于养壶把玩。因此在创作设计时要做到理趣结合。“理”即实用性,“趣”即艺术性,那种单纯为了艺术性而忽视日用性,或者造型怪异不能把玩触摸的“创新”是不可取的。我则坚持把赏用兼优,把宜茶、宜玩、宜养、宜赏作为设计的原则,创作的目标。这其实也就是继承紫砂日用工艺美术这一优良传统。

继承传统,不断创新;传统为根,创新求荣。这是宜兴紫砂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创新则是紫砂艺术发展的原动力,我将不断求索、坚持前进。

作者:鲍利安 来源:本站原创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