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海撷英 >> 内容

恽甫铭:敬畏传统 感恩自然

时间:2012-9-27 点击:

  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不外乎天分、机遇和勤奋。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主任苏春生教授得天独厚,自幼受父亲、著名文史学者苏渊雷的熏陶和教诲,艺术启蒙比旁人早了一步,从小喜爱书画和古典诗文。父亲的书画朋友常来家中相聚,海上画派大家江寒汀、唐云、钱瘦铁、陆俨少、谢稚柳、张大壮、吴青霞等都是座上客。他们或挥毫作画,或诗酒流连,孕育了少年苏春生“胸藏千山万壑”的博大胸襟与艺术志向。及长,他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专攻山水兼学书法和画论,受业于国画大师潘天寿、陆俨少、方增先,深得其中堂奥。这一切,为造就成就卓著的学者型画家苏春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9年1月生于四川的苏春生,名畅,号雪堂,浙江苍南人。兼任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日本洗心水墨画会顾问,美国委拉诺瓦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当代书画院顾问和雪堂书画院院长。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亦如是。”苏春生热爱祖国的名山大川,而对黄山更是情有独钟,曾30余次登临黄山采风写生,以黄山为师,与黄山为伴,烟霞、云海、奇松、怪石、危峰、飞瀑……给了他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和艺术营养,也塑造了具有独特审美和笔墨韵味的“苏式黄山”:深峭、婉转、高远、宏阔,清新秀雅,空灵奇迈。全长15米的《黄山图卷》,以散点透视方法表现黄山的风景名胜,墨韵变幻,笔力雄健,烟云吞吐,群峰沉浮,气象万千,成为“苏式黄山”的代表作。中央电视大学花了一年时间跟踪拍摄、制作了8集电视专题片《苏春生画黄山》系列讲座,播出后在全国电视大学里反响强烈。为满足广大山水画爱好者的要求,苏春生又编写出版了配套读物。凝结了苏春生半个多世纪丹青生涯和教学心得的《艺术入门——中国画》《黄山写生要法》、《中国水墨山水画教程》、《中国画山水技法教程》等专著,成为人们不可多得的“不见面的老师”。
年过七旬的苏春生回忆艺术道路上走过的风风雨雨,不无感慨。他对笔者说:“只有敬畏传统、感恩自然,克服当下画家心浮气躁状态,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作品来。”
苏春生跟随陆俨少学画多年,先生敬畏传统的精神深刻地教育了他。陆俨少说过:“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貌写各地山川对象,不能只靠一己的创造,我们不能从无到有白手起家,必须学习传统。”陆俨少学习传统全靠记忆加勤奋,凡看到古人的经典作品,便反复地琢磨强记,晚上背临,直到把优秀传统的精华印入脑中。他以博大的精神融会贯通传统,终于形成了自己的笔墨语言而独步画坛。苏春生遵循师嘱,努力打进传统又努力从传统中打出来,所画的山水,已不是荆浩的恣意纵横、关仝的笔简景少,也不是董源的林霏烟云和巨然的明润郁葱,而是儒雅、淳厚、宁静、温润秀丽的“苏式山水”了。
“好的山水画作品,都蕴含大自然博大的气质以及宇宙中生生不息的精神。”苏春生牢记父亲80岁时寄予的希望:“天开图画,春满乾坤”,要永远感恩大自然。他清楚地记得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登上黄山时的情景:气象万千的松云奇石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立志让72峰峦成为他实践古训“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福地。30年来他数十次登高探奇,体察风云,速写打稿,追寻意境。多少个晨曦黄昏,多少个风雨晴雪,多少个春景秋色,多少个泉飞瀑响……在与黄山的对话中,任思绪飞扬,让黄山之魂魄在笔下再现。
在人们追名逐利的滚滚红尘中,苏春生头脑清醒,虽画稿盈筐,笔墨初成,却深感自己在修养、学识和笔墨上的不足。 “人生苦短,我们没有时间去追逐虚名蝇利,要紧的是把艺术做好,一步一阶地不断登攀,去接近艺术的峰颠。”退休以后的苏春生没有“闲赋”在家,潜心书画创作,举办了3次画展,其中七十岁时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的艺术回顾展,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苏春生用很大的精力协助华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五卷本《苏渊雷全集》。他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8月中旬,他带着父亲的书画以及雪堂书画院部分画师的作品,到浙江平阳家乡举办“海上二苏”书画展,与当地书画家进行文化交流,以了却父亲生前未竟的心愿。

作者:恽甫铭 来源:本站原创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