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幼随母学习刺绣,曾一度对刺绣感到厌倦,幸又拜王祖识大师为师,才真正认识了刺绣,从了解到爱上刺绣,她始终在不断探索创新,其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而由她独创的一种新的刺绣针法——滴滴针法也获批全国首例刺绣针法专利;可以说,苏绣就是她的人生,她的人生满是苏绣。她就是苏绣名家邹英姿。带着对苏绣艺术的向往,我来到了邹英姿的刺绣艺术馆,有幸听到她亲自讲述自己的苏绣人生。
曾一度想放弃 真正了解后 刺绣成今生最爱
拥有天堂美景,气候温和的苏州盛产丝绸,而苏绣的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位居中国四大名绣之首。从《孔雀东南飞》里的“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到沈约眼里的"领上蒲桃绣,腰中合欢绮”,再到白居易口中的“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无不赞颂其精巧与秀美。身旁有琴声缓缓流淌,案上是沉香袅袅飘升,手边是绿茶暖意融融。在微笑与皱眉之间,兰花手指起起落落,一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便慢慢呈现在一张绷架上。听邹英姿聊刺绣,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
寥寥数语,我便被眼前这位举止娴雅、笑容恬美的江南女子所打动,岁数相当的我们似乎更能理解对方的思想;经过半日的交谈,我更发现她是一个肯吃苦,有追求敢梦想,而且纯朴孝顺的女子。邹英姿说自己的刺绣过程,苦乐并存:乐的,是对整个创作过程的享受;苦的,是始终向自己突围,新想法不断出现,“双手跟不上大脑”。
邹英姿从6岁起便跟随母亲学习刺绣,整日在绣架上度过,刺绣是她童年记忆中最大的亮色。她小时候的刺绣题材都是小猫,而在一次比赛中,她绣了一幅自画的桃花意外赢得该赛大奖,所以到现在还记忆深刻。
而让她重新真正了解并爱上刺绣的,是拜王祖识大师为师以后,邹英姿现在还记得到王祖识老师门下第一天的情景:那一天,王老师丢给她一个旧绷架,什么也不说,就让她绣《蒙娜丽莎》。拿着绷架,邹英姿一下子“满头大汗”:她是第一次接受如此复杂的题材,几乎连如何上好绷架都不会,更不用说描稿、配线、打底。她似乎第一次知道,做刺绣还有那么多讲究。当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眼前打开时,邹英姿觉得热血沸腾:她要学习一切自己不懂的东西。于是,白天她跟着王老师手学刺绣,晚上她自己找老师去学素描,学色彩,学摄影,学书法。直到今天,一切与刺绣有关、与艺术有关的东西,邹英姿都要拼命去学习、了解,包括绘画、木刻、陶瓷、石雕等等。
多年来,全国工艺美术协会和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每期学习班,不管讲哪个门类的艺术,邹英姿也都会抽出空余时间,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创作源于激情 追求艺术时 天赋与勤奋并重
从王祖识老师那里毕业之后,2000年,邹英姿在镇湖绣品一条街开设了一家刺绣门店,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旅,也是自己的创新之旅。
那时候,电脑还未普及,描稿都要靠自己手工去画。大多绣娘还是绣传统的猫、花等题材,由于学过绘画,邹英姿找来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开拓了全新的创作题材。那段时间,她想什么就绣什么,没有任何约束,让她觉得非常开心,每天从“鸟叫做到鬼叫”,除了偶尔花半天时间到观前街去买些毛笔、画册、颜料等物品,她整天待在工作室里,乐此不疲。
2007年,邹英姿想要创作一幅能够反映中国文化厚重感的作品,在网上搜索后,发现司母戊大方鼎堪称中国顶级国宝。她决定创作一幅与原鼎一样大小的作品,与朋友们商量,大家都认为她发傻了:刺绣难度太大,而且不会招人喜欢。但邹英姿却一头扎进去,做各种准备工作。当朋友从北京寄来几本有关的资料时,邹英姿兴奋得整天书不离手,整整一个星期都抱着资料睡觉。在创作的过程中,邹英姿又几次专门跑到北京去看司母戊鼎原物,每次回来,都要对作品做些修改。边看边改,边改边想,邹英姿花费3年多时间,才完成这幅取名《问鼎》的作品。“一有新点子,我就能激动得几天睡不好。”邹英姿觉得,要把刺绣做好,必须得有激情。
事实上,创作,思考,写文章,已成为邹英姿的一种独特的习惯,每一次在题材或针法方面有较大突破时,她都会写下或长或短的文字,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近6年来,她先后发表了《苏绣工艺产生发展演变的文化透视》、《人体艺术刺绣之动力》、《敦煌艺术与五彩丝线的融合》等近十篇论文。邹英姿不但深得大师真传,自己还能潜心研修画理,时至今日,她已经深入领悟到苏绣艺术的精髓,并融合绘画和摄影等艺术在作品中。逐渐地,她在已有的刺绣技术的功底之上,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细、雅、洁”的刺绣风格。她深知,在艺术的这条路上除了天赋以外就是刻苦与勤奋,每年大大小小的奖项就是她坚持和辛苦付出的印迹。
不断寻求突破 感恩母爱中 独创“滴滴针法”
自从邹英姿从事苏绣创作以来,她抱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对自己梦想的追求不断寻找新的理念,也不断突破自己。
2000年,邹英姿探索用刺绣表现国画大师的作品,取得了巨大成功。就在大家都来绣制这类作品的时候,邹英姿又把目光转向了别处:一次,在苏州一个展览上看到有人体摄影的作品,她被惊呆了:如此优美的人像,为什么不可以用刺绣表现呢?于是,她绣制了一组人体作品,又一次在刺绣界引起震动:那时的人体作品,在普通观众眼里还属于禁忌。这组作品为她赢得了第一个全国金奖。
而邹英姿追梦突破自己的脚步并未停止,也可以说是她的孝顺和她懂得感恩为她赢得了事业再一次的高峰,这便是刺绣史上首次申请的针法专利——滴滴针法。她创作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想用自己所学来回报生养自己的母亲。于是,她想绣身体最美的一部分——眼睛,送给母亲,可是她用尽所有针法和表现方式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无形中母亲小时候给她纳鞋底的针法给了她灵感,于是她将突破点放在针脚长短上,她用短针脚和细线,一点一点绣,密密的针脚,如碳画的纤细颗粒。邹英姿说:“这种针法更能表现出刺绣画面中的光影变化,水雾朦胧的水墨画效果以及丰富的细节层次感,使刺绣作品更通透、更富有灵气”。作品完成后,她把这种针法命名为“滴滴针法”,寓意为“滴水之恩、涌泉想报”。邹英姿说:“点点滴滴都是爱,这个针法的命名是送给妈妈送好的礼物”。
2009年她用滴滴针法又创作出的原创系列作品《缠绕》,并荣获“2009中国南京文化产业交易会•江苏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2011年,她首创的“滴滴针法”正式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这也是刺绣史上发明的零突破,邹英姿也被认为是“原创型绣娘”的代表之一。更让人兴奋的是《缠绕》系列作品中的《缠绕•红》正式成为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品。入藏世界顶级博物馆,这不但是对邹英姿的肯定,也是对苏绣在世界地位上的一种认可。
透过一幅幅的作品,透过邹英姿的话语,我愈发觉得邹英姿是一个有故事有思想高度的女子,和这样一位真实并且有着丰富感情的人谈话,顿时觉得自己整个人也轻松愉快了很多。其实人生何尝不像刺绣,开始时我们要对空白的画布有憧憬敢于梦想,中途会经历很多挫折,很多反复甚至是无谓的尝试,但是我们只要有一颗恒心,只要肯坚持最终都会得到自己完满的作品。
我也相信随着艺术的交流越来越没有国界,苏绣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又极具艺术价值和交流价值,它担负起的担子将越来越重,许多像邹英姿这样刺绣技艺高超,又有艺术功底的绣娘不断对苏绣进行大胆创新和突破,涌现出更多广泛的刺绣题材,刺绣针法,装饰针法,不断推动着苏绣技术的成熟和完善。我真心的希望苏绣被越来越多的人传承下去,也会有更多的人来认可并欣赏苏绣,也希望邹英姿的苏绣人生不会止步,在不远的将来为我们带来新的惊喜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