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钟锦恩:火舞凤凰——钧瓷

时间:2015-3-9 11:24:23 点击:

   “金人降泛,火凤来巢”巢在哪里?巢在钧瓷。钧瓷是窑火与胎釉神奇变幻的魔术杰作,世称“火舞凤凰”。
   钧瓷有入窑一色,出窑色万千之说。窑变是钧瓷独有的,它拥有多彩的釉色和让人们无限想象的花纹,这些釉色和花纹是不以人的意志决定而产生,它是胎釉在窑火高温烤焙下由釉所含有不同的矿物质产生变化而成,它是天降灵诞。偶有出现一些像花草纹,动物人像,湖光山色,云霞雾霭的图案,更为稀奇的出现像腾龙、飞凤一样的景象,真不愧为“火舞凤凰”。
    钧瓷艺术经历了一个由偶然产生,到认识、效仿,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漫长过程,其间又受到其他姊妹陶瓷艺术的影响而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
钧瓷属北方青瓷系统。中国青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以前,青瓷一直是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
   通过对此考古瓷料和存世实物的考察,我们知道钧瓷窑变的萌芽出现在汉朝,当时的青瓷器物上已偶有一些釉变出现,其特征是在青釉上出现一些乳白色釉和些许洒蓝色釉,就是这些偶然发生的蓝,白釉变,为以后成为中国陶瓷王国的五大名窑之一“钧瓷”奠定了基础。
   时光运行至唐代,河南禹州地区的能工巧匠烧制出了钧瓷的前身“花瓷”,又名“唐钧”。花瓷是在天目黑釉上零星施加一些或蓝或白或褐色釉料,烧窑时这些零星的釉上釉就会产生窑变,釉向器件底部流动,产生出一些或蓝或白或黄或褐色的斑点,使釉色有了变化。其实这些变化既有人为的痕迹,又不受人的控制,它是窑火烧制过程中温度高低与釉变化自然釉变的成果。没有在花瓷上的窑变斑点的启发,窑匠们就难以想到整体器物上的窑变。正是这一种灵感启迪的作用,让河南禹州地区的陶瓷艺人有了一个了不起的重大发明----钧窑瓷变艺术。
   宋代钧窑瓷以其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家财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宋钧釉窑变单色釉,其釉色是在“唐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陶瓷艺术。除去在唐钧上的黑色成分,取其蓝白,追求一种雅致如玉的效果,釉的基本色调为天青色,因宋人崇尚雨过天晴,万里无云的宇宙景观。其窑变色深者为天蓝,淡者为月白色。
   窑变钧窑艺术在于铜红釉的创烧成功,得以把釉在高温下的流动痕迹惟妙惟肖地显示出来。其釉色特点是在青蓝色釉面上点涂些紫红色斑块,烧成后犹如在蓝天上出现彩霞那样灿烂。钧瓷釉色大体分为三种:一种为天蓝釉,其釉色与蔚蓝天空相似而得名。另一种是月白色釉,釉色淡雅略带浅灰色,这两种是以氧化铁作呈色剂。还有一种最名贵、价值最高的是以氧化铁及微量氧化铜作呈色剂,在烧制过程中色釉极富变化,有的呈现像玫瑰一样的紫色斑,名为“玫瑰紫”。另一种更红得像海棠花色鲜红的色斑为“海棠红”。钧瓷中色斑的出现多是自然形成的,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无限的现象空间。
   钧瓷釉色多不透明,均为乳濁釉。乳濁釉因其肥厚而在烧制过程中产生大小不一的气泡,因此,惯称为“猪毛孔”。
   钧瓷的另一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其表现特征是釉面产生一些很像蚯蚓在灰尘中走过留下的痕迹。其成因是釉层在干燥时或烧制之初发生开裂,在高温阶段又被黏度较低的物质流入空隙补填裂痕所形成。宋钧瓷在1000多年前那“天降灵诞”之日起就辉耀神州大地,飞跃而为“五大名窑”之一。时至今天,誉满全球,火舞之凤凰已飞入到各世界级博物馆。

作者:钟锦恩 来源:《国家艺术》第36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