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术家动态 >> 内容

高毅进:矢志问鼎 锲而不舍

时间:2017-12-29 10:13:14 点击:

 2000年的世纪之交时,我曾用一块300多公斤的辽宁黄玉,创作了扬州玉器厂第一件净高65厘米的《世纪宝鼎》,器形浑朴,丰实端庄。作品问世后,获得普遍好评,媒体也作了专题报道。2008年,本人又用1.5吨的优质碧玉成功创作一件大型玉鼎,参加全国玉雕大展,并在中国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特等奖。后来,我先后创作了多件玉鼎,上面的图案古朴传统,纹饰单一,变化不大,总觉得自己的思想过于保守。去年,偶然间觅得制鼎好材料一块,便有意潜心创作一件具有新意的玉鼎。创作中,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产品在双手中升华过程的享受,并将它记录下来与读者分享。
 
形式上企求突破
说到玉鼎,必然要对中国的青铜文化和玉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铜矿开采和青铜的冶炼、铸造技术,初时青铜被用作铸造兵器、生产和生活用具,再后来被铸造成各种礼器和艺术品。这个时期由青铜器而衍生的文化被称之为“青铜文化”。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约1600年,大体上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时间相当。而“玉文化”的起源则要比青铜文化还要早数千年,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就懂得采集玉石,并制作成装饰品或玉璧,用玉制作礼器的时间也早于青铜器,唯独用玉做鼎还未发现,其中是有原因的。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时期的代表。鼎由青铜铸造,青铜为铜与锡的合金,因色青而得名。今人对青铜鼎的认识,仍然以青槟色或古铜色为主流。从审美角度看,色泽青绿,更显得古朴厚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玉为材制作鼎器,其实是一种仿青铜器,因而选择玉料的色彩还是很有讲究的,用白玉、翡翠雕鼎,其色泽与青铜器相距较远,而选择青玉为材,则更加沉稳大方、厚重敦实。
青铜鼎是青铜器中形态最为多样的器物。汉代文字学家、被人们称为“字圣”的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给鼎下了一个定义:“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由此可见,古代鼎的基本形态是“三足两耳”。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纹饰设计上,以复杂繁琐的纹饰来体现其文化内涵。这是因为在古代,统治者奉行的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是通过鼎的模文而加以发布和固定下来的,固有“革故鼎新”之言。另外,古代人们相信天地神灵具有超人的力量,一些怪兽的图案具有威慑和镇邪作用,这些构成了青铜艺术中狞厉之美的本质。同时也表达了王权的“神秘威严”,是权力、地位、财富的象征。在今天,国家的制度不需要用鼎来发布。
1995年10月,中国向联合国赠送了一尊青铜鼎,名为《世纪宝鼎》。此鼎高2.1米,象征21世纪,口径1.5米,重1.5吨,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气势宏大,古朴典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对那些神秘的文化符号已失去了敬畏之心,从审美的角度去审视和创作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既能保持传统玉雕特色,又能增填当今时代元素的东西,淡化古鼎中的神秘部分,将青铜文化与玉雕艺术完美结合。我在过去所雕的黄玉《世纪宝鼎》和碧玉《宝鼎》等作品中,用反复连续纹样组成图案,即用连续波线和钟形相结合的环带纹,勾勒出古朴典雅的意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寓意上希冀深远
鼎,最早的功能是用来烹煮食物的用器,后来作为重要的礼器,用于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的祭器以及服务于贵族政治的藏礼工具,再后来演化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古代的鼎,洋溢着一股帝王之气,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用以威震四方。传说在夏朝开国君王大禹,完成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铸成九只大鼎。后来的君王,谁夺得九鼎,便可号令诸侯,于是九鼎的归属成为改朝换代的标志。由此可见,鼎作为国之重器,代表着中央政权的权威。古代之鼎,可以“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今天,鼎被看做是文明的见证、文化的载体。我在设计这一尊鼎时,重在“文明见证,文化载体”这八个字上作文章,赋予了这尊鼎以崭新含义和时代特征。此鼎拟名《千秋玉鼎》,有两层含义:一是此鼎象征着祖国和人民,建设祖国乃“千秋大业”,此鼎着力刻画出当代社会的祥和与鼎盛,乃雕“盛世之鼎”;二是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该鼎试图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鼎文化”和“玉文化”融为一体,以体现“玉鼎无价”“人间神器”。《千秋玉鼎》或能以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传之后世。
反映鼎的内容主要是在鼎身主体的纹饰表现上,过去我是多以曲线环带线条表现,圆润柔美有余,古朴刚毅不足。这次在鼎的纹饰功能设计中,作了多方面的考量,在不失神圣、庄重、尊贵、盛大的前提下,意在中华历史价值上,既有时代性,又有长远性;在文化价值上,既能代表民众喜好的广泛性,又具有专家、学者的独特性;在艺术价值上,既有线条的组织美与对称美,又有形式的古典美与现代美等。
饕餮纹图案具有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在《千秋玉鼎》中,我尽力赋予丰富的纹饰变化,集古代与现代、传统与时尚、浮雕与深雕于一体的创新意涵。正面为一簇莲花组合,它既是佛教常用图案,也是现代人喜欢的吉祥图形;在它的两侧是对称的正圆形,代表的是太阳神,上面刻有云纹,周围是八组火焰,光明四射,是光明特征的意思,寓意国家发展,阳气充盈,蒸蒸日上。紧依着是呈现四方连续窃曲纹组合,工整、韵律、庄重、严肃。鼎身上方与下端由条状的回纹和饕餮纹环绕全身,与莲花、太阳形成了直线与曲线的对比,并由两层发展为两组四个层次。
鼎足较鼎身的纹饰有了一些变化,以一些图腾符号点缀其间,重在给人以厚实稳健之感。鼎禁(座)呈方形,以体现“鼎圆禁方”,将鼎名和必须交代的文字雕刻于鼎禁之上。三足立于鼎禁之上,稳如泰山,鼎禁烘托出玉鼎的雄伟,浑如一体,点明“千秋大业、江山永固”的主题。
鼎的双耳,标志着拥有者的身份和地位,不仅高高在上,而且在纹饰上明显区别于鼎腹,给人以一种驾驭和统领的感觉。今天雕鼎,双耳是鼎的形式特征,故不能舍弃,《千秋玉鼎》就在纹饰上下功夫,从双耳至鼎腹采用相同的云雷纹,并连缀在一起,以体现“上下齐心”\“万众一心”和“人民当家做主”。
整体纹饰画面纤细巧密,典雅秀丽,刚劲矫健、充满美感与活力。传统性强,构图紧凑,疏密得宜,底面深厚,使青铜文化与玉雕艺术得以进一步提升与发展,而且也丰富了中华玉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发展内涵。
 
技术上臻于完美
玉鼎和铜鼎的制作方法完全不同。铜鼎乃浇铸而成,先制作模具,然后将铜熔化注入进模具,模具多大,铜鼎就可以做到多大。而玉鼎则受到玉石材料的限制,雕琢玉器只能做减法而做不了加法,所以玉鼎一般体量较小,至今尚未见到玉鼎超过铜鼎体量的实物。《千秋玉鼎》的原石有5吨重,原想可以做一个特大玉鼎,但在量形取材,挖脏去绺后,净材料不足一吨。当时我也曾犹豫过,但为了保证新雕之鼎的纯净,还是坚定不移地将裂痕及脏绺之处全部清除掉,所幸依据处理后的纯净材料雕琢的玉鼎也堪称前所未见的大鼎。由于我养成了惜玉的习惯,不能有丝毫的浪费,所以采用精细地掏膛技术,在《千秋玉鼎》的膛中又掏出一块整料,制作出一只中等体量的玉鼎。
技艺的表现,我采用的是一种技术操作难度大的深勾深压的高凸起法,其纹饰与地子落差大,地子的深度12毫米,超过纹饰留白的宽度,这种表现手法极少人运用,费工费时,而且非一般工匠能完成。之所以用这种手法,我以为对于具有国家重器与文化重器的鼎身上较为吻合,也是必然选择。为了配合这种技法,我曾先后多次调整构图的节奏变化,使之表现出不一样的效果。面纹制作完成后,它的视觉效果不一般,给人一种神秘与深奥之感。凹凸清晰,现工现活。整个风格体现了在工整中显古朴,圆润中见刚劲,展现的是一种繁华之美、大气之美。
在实际操作中,要求雕工看清设计图纸,领会雕琢意图,胆大心细,处理果断,以刀代笔,干净利索,千万不能把必须保留的地方削去,那是没有办法补救的。而在线条的处理上做到或刚或柔、或明或暗、若断若连、流畅自如,因而独具美感。这种线条的处理方法既契合鼎文化的形象特征,又表现出玉雕技法的独特魅力。
玉雕做手是创作意图的体现者,精益求精,将作品做到极致,是每一个匠人毕生的追求和梦想。我的制作者们反映我设计的作品既好做,也不好做。因为我设计的作品明确清晰,在设计的同时也会考虑到雕工的可操作性,但对雕工的要求比较高,而且经常在技法上有所创新。总体上来说,《千秋玉鼎》的雕琢是臻于完美的。
《千秋玉鼎》已进入打磨阶段。我周边的人群以及许多业内的朋友都目睹了我创作这只鼎的全过程,他们都感到我在这只鼎上下了功夫,对此鼎的诞生充满了期待,并要求我将此鼎的创作过程写一篇文章,发表于成鼎之前,可以听到一些为该件作品创作有益的建议,比如底座的设计和内膛铭文的雕刻,我都希望不吝赐教。愿以此鼎献给当今盛世。
 

作者:高毅进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51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