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汝窑纸槌瓶:千年古韵中的艺术珍品

时间:2024-9-18 7:39:57 点击:


 “雨过天青”的颜色,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天青色——作为汝窑最具代表的颜色之所以让文人雅士所倾倒,是因为这种特别的颜色会在不同的光照下和不同的角度观察时,呈现不一样的变化,这也是汝窑瓷器的魅力所在。在明媚的光照下,汝瓷的颜色会青中泛黄,恰似雨过天晴后,云开雾散时,澄清的碧空中泛起的金色阳光;而在光线暗淡的地方,其颜色又是青中偏蓝,犹如清澈的湖水。
李苦禅先生曾写过:“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也充分印证了汝窑在辉煌绚烂的制瓷史中独领风骚的地位。对于此,有各种神奇的传说传世。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就是为了烧制釉色独特的汝窑瓷,工匠们不惜工本,选玛瑙石入釉,才使宋代的青瓷以其单色釉的纯洁、素静,造型高雅为历代所推崇。而于北宋中后期出现的汝窑,特别是专为宫廷烧造的御用瓷器“汝官瓷”,更是以其“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纹,芝麻挣钉釉满足”等绝难复制的特色赢得了“汝窑为魁”的美誉。
南宋人周辉也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看来以“玛瑙入釉”呈现出皇帝梦中的色彩,其中原委亦无法考证。而南宋距离北宋时间很近,但连南宋人都发出“近尤难得”的感叹,时至今日,汝官窑瓷器就更为难得了。
汝窑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的特点让人难以忘怀。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色泽滋润纯正,看起来有似玉非玉之美。其实,这种天青色是釉中含有少量铁造成的。烧造时,青色的深浅随温度的高低变化。因釉料不含化学成分,是数十种天然石料中微量元素成色,这也是后世难以仿制的原因。
多部历史文献也曾记载,北宋以后历朝历代就曾尝试复烧汝瓷,但没有一次获得成功。特别是明清时期,宣德、雍正、乾隆等数代帝王都曾招募天下最优秀的工匠,在景德镇建御窑仿制各地窑的瓷器,其他宋瓷都可以仿到乱真,唯独天青色的汝瓷无法如愿仿造。
此外,汝官瓷的胎质具有独特质地,其胎质细密,胎壁薄坚,由于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使得其胎体色泽近似燃烧后的香灰,俗称“香灰胎”,又叫“铜骨”。
由于汝瓷釉厚,并在釉存中有少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古人对此即有“寥若晨星”之称。这也是指在汝窑瓷片的断面,肉眼可见一些稀疏的 气泡嵌在釉层的中下方。而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的这些气泡,于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分布。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这也属于汝窑的又一特征。
 
千古汝窑 拍卖称魁
汝窑因稀而贵,真品难得一见。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经过8位竞拍者15分钟的较量,34次叫价后,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较拍卖之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了宋瓷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
这件直径仅有13.5厘米的“汝窑葵花洗”,出自英国著名的中国古陶瓷收藏家克拉克夫妇,珍存其近40年,直至夫人去世前才将其出售,辗转至日本茧山龙泉堂。
汝窑藏品虽然个头儿都不大,但它们却一经上拍多是天价成交。同样是一件汝窑小洗,直径为17.5厘米,1992年12月香港著名收藏家区百龄在纽约佳士得拍场上以154万美元的高价成功竞得。这件汝窑小洗收藏传承有绪,民国初年曾为知名古董商卢芹斋(C.T.Loo)收藏,后来卖入美国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这一价格是当年中国瓷器在世界范围内的最高价。自此之后,直至2006年3月纽约佳士得春拍,才出现过一件汝窑残器——北宋汝窑盘,直径7.2厘米,经过火烧,口沿残损,也是史蒂夫·姜肯三世家族的旧藏品,以6万美元成交。由于传世过少,目前出现在拍场的汝官窑整器可谓凤毛麟角,因其为皇室生产的特殊性,烧出而没有被选中的瓷器,悉数砸碎毁掉,致使成器很少。“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成为人们崇尚汝瓷的真实写照。
到了元、明、清各朝代,汝瓷更是深藏宫中,至清末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才有部分流出宫外。据不完全统计,流传到今天的汝窑真品早已不足百件,有明确记载的不过65件半。据不完全统计,传世汝官窑完整器现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1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天津博物馆1件,广东省博物馆半件,中国香港收藏家收藏1件。另外,日本的几个博物馆现存4件,美国的几个博物馆现存5件,英国私人收藏1件。
此外,迄今为止,科学考古发现了47件汝官窑,其中宝丰清凉寺出土7件,宝丰蛮子营窖藏出土40件。以及国内外收藏家的珍藏中极少部分没有公开的部分,但所有的加起来全世界汝官窑应当不会超过150件。
 
汝窑无大器 十窑九不成
能走进拍场中的宋代瓷器非常稀少,对汝窑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器型多是盘、洗、碗等为主的宋瓷而言,其口径一般在10-16厘米之间,极少超过20厘米,几乎没有超过30厘米的“大器”。
尽管学界对于汝官窑存在的时间没有一个定论,但烧制时间短,大概只有20年左右基本上是共识。这20年却不可小觑,汝官窑所开创的“芝麻钉满釉裹足支烧”成为与宋龙泉、南宋官窑等青瓷体系釉内气泡排列有异,形成了宋青瓷的另一景象。
据了解,烧造汝窑的倒焰窑上下温差较大,在0.4立方米的窑室中,产品窑位不同,其色已略有不同,如炉内器物太大,同一产品上下成色也会不一。而由于汝窑烧造时采取“裹足支烧”,即底足用釉包裹不露胎,支钉烧造,支钉为单数:三个或五个,因此,过大或过重的器物也不适应支钉烧制,也造成了汝瓷“十窑九不成”。
“支钉烧制”从汉代陶器至唐代瓷窑已普遍使用,并不鲜见,但汝窑却有它的特殊之处。汝窑支钉采用耐高温的优质瓷土,小而尖,釉层越薄则支痕越小。因此留在成器上的支痕极为细小。总而言之,汝官瓷已成为传世品保存最少的古瓷。而国内民间的汝窑藏品大多数为临汝窑、东沟窑等汝民窑器,其价值和汝官窑差距很大,通过与出土发掘所获得的资料反复对比考证,能得到专家公认的汝官窑瓷为数不多。
纸槌瓶,因其造型形似造纸打浆时所用的槌具而得名。汝窑纸槌瓶造型简约大方,线条流畅优美。瓶身直口,长颈,溜肩,鼓腹,下腹渐敛,平底。其比例协调,给人一种端庄典雅之感。汝窑纸槌瓶的釉色是其最为迷人之处。那独特的天青色,仿佛是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清新、淡雅、柔和,又带着一丝神秘。这种釉色并非人工刻意调配,而是在窑火中自然形成,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釉层肥厚,温润如玉,触手细腻光滑,有“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美誉。在烧制工艺上,汝窑纸槌瓶更是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心血。汝瓷的烧制需经过多道复杂工序,对原料的选取、釉料的配方、烧制的温度和时间等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稍有差池,便无法烧出理想的成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汝窑纸槌瓶展现了一种宁静、含蓄的美。它不张扬、不炫耀,却能在不经意间吸引人们的目光,无论是摆放在博物馆的展柜中,还是私人收藏的书房里,都散发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今,汝窑纸槌瓶已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经典代表之一,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和赞叹。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欣赏汝窑纸槌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本文中所展示的北宋汝窑瓷器名为纸槌瓶,此瓶高十八公分,底径九公分,瓶径九公分,瓶身九公分。此瓶釉质肥厚,疑是堆脂,如缎似玉,无修饰,色如天青,堪比粉青,所有片纹极具节奏感,如水波澎湃,晶莹剔透,此瓶造型端庄大方,古朴典雅,器型美观,实乃当今之稀世珍宝也!
回味历史,纵观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雨过天晴,天边一抹淡淡的青色。遂有工匠用智慧的双手,以玛瑙为釉,烧出了“山峰翠色来”的佳丽色彩。为我们留下了如今的无价之宝。
此件纸槌瓶,出自汝瓷产地汝州一带汝河两岸,清凉寺周边,是一位资深的收藏家,在四十年前,古玩行业刚兴起之时,在当地的古玩市场所淘,经查阅资料,细心钻研,并与业内资深藏家共同探讨研究,对比论证,确认此件纸槌瓶,确系汝窑瓷器,出自清凉寺官窑无疑,是民间流传保存最完美之汝瓷之一。从它的历史背景,可靠的瓷器来源地,以及保存之完好程度来看,实属难得。
在未来,相信此件汝瓷纸槌瓶将继续闪耀着它的光芒,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永不磨灭的珍宝。我们应当倍加珍惜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的美丽和价值得以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汝窑纸槌瓶的独特魅力。
 

作者:张亚飞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75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