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内容

薛逸石:论中国画内在层次

时间:2021-9-30 11:46:39 点击:

    

我认为:中国画的绘画美学实质性特点,尚需从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看起。

我曾讲过,中国绘画学思想的基础就是儒、释、道,绘画纵然有自己独立的造型语言,但在审美趋向表现构成、形式建立、境界层次上的作用是带有本质性的。儒家思想强调中庸之道,和谐适度,富于人之情性和社会性渗透及秩序自然的做法。

道家思想着重于发掘自然奥蕴,强调人的自然性和“道”的精神无处不在,反映在绘画中追求个体的整体,系统意义和天真幽寂的自然境界,禅宗的思想则强调超常,唯我、净心、自悟,反眏在绘画中有空间转化,自我的觉醒承认等等。

那么三者在绘画学中是作为一种怎样的关系来构建的?

我认为可分这样三个递进层次:儒作为启蒙,道作为修身养性,禅作为意识的觉悟等等。具体的渗透我们只有从中国绘画学中构成重要条件的相互关系:

一、艺术思想与表现形式的构成

富有哲学思辨性的艺术思想在中国的绘画的形式建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促使中国笔墨意义形式的构建中自立形式。从而极大的丰富和补充了中国绘画学的形式内涵。在内在形式的构建中,儒家思想的等级观念,秩序自然,宾主关系予以极大作用,在形式的灌注趋向于人伦风格的独立。道家思想对于结构形式的自由无疑也具有自然还原的催化。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地影响。

 

二、形式与境界

无论内在或外在形式在中国绘画的意义跳出了具象与抽象的范畴。因为抽象与具象的含义只能解释西方绘画中的形式意义(详为中用),具象了外在的显露。中国绘画的形式表现从本质上是自由的。当然这个自由是在“意”、“气”、“境”的内在主导上,沿着意识的潜在导引的流露。因此,也难以用单纯的“意”来概况,因为它的指导意识是多向的,具有多层次丰富内涵。

 

三、境界与主导的艺术思想之关系

中国绘画学的境界层次我们要以梦幻、空化、超越三方面做区分,而超越境界中又可见思维、空间、色彩上的分别,其中受儒、道、释三家及其它艺术形式特点的影响慎重,其痕迹我们在境界中具体区别。但它们的关系我们是可以看出来的。即艺术思想作为主导美学的趋向,而境界层次则是作为画面空间层次的延续,这个空间既是画内在也是画外在的,也是绘画趋向一条内在的潜在制约脉线,串连了画面空间层次的排列,使无序的混沌状态变为有序的空蒙思维空间。

 

四、范畴与形式

具有作用本质意义的范畴建立与形式的关系是一种思想建立和行为的总结。具有自由特点的形式与范畴中“气”之类便是一种沟通。“气”本身是发泄上的不抑状态,中国绘画的范畴本质上也是一种具有极大伸缩性的包含,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它本身的作用形态是功能化的,也是自上而下的全面感应,在这方面我也认为形式是有着共同点的。

 

五、范畴与境界

境界层次是由多向的修养性的求整生成和美学的多向组成,它与范畴的类别相近。在关系上范畴也包含境界层次的总结。

 

六、范畴与艺术思想

中国绘画的重要美学范畴是艺术思想的不同倾向而导致不同的建立,从整体形态来讲,中国哲学中的儒、道、释在思想史上虽有过地位之争,但是整体形态中却是相互渗透,相互消融的。所以其中的区别只是在美学趋向和吸收程度上,并无本质不同。因此,对于范畴在艺术思想影响之下的产生应该立于一种层次上的区别。中国绘画的思维特性反映在美学范畴的建立上,则另具其意。华夏文化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澄淀,中国绘画的实质,如“气”、“神”、“逸”、“境”等等。

这些范畴的重要特点即是存在形态上的感觉体验性,具有多向意义的构建和应用,用哲学中作为自然物质的本源生成,作为伦理意义上的气性、气质、气干、气骨、气机相融有机结合,在绘画中特别注重,有与妙、能、逸相列置程式的含义,从中反映出精、气、神的作用表现,从而达到艺术顶峰境界。 

    

作者:薛逸石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65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