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海撷英 >> 内容

流年不负 岁月可期——栗氏姐弟的琢玉心路

时间:2021-12-31 10:51:47 点击:

 

玉雕是中国传统技艺,也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有着长达7000余年持续发展的悠久历史。中国人自古以来崇玉、爱玉的情怀根深蒂固,自文明之始,以迄今日,中国玉器历经各朝变迁,在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之下,发展成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更是宝玉石行业面对市场新变化的调整转型升级之年。时逢12月,第十三届上海“玉龙奖”珠宝玉器评选活动圆满成功。来自全国各地的玉雕大师与上海玉雕大师汇聚一堂,切磋竞技,取长补短,上千件各具特色的玉雕作品一一呈现,祖籍安徽利辛的栗氏姐弟作为新生代“特级玉雕大师”在此次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多件作品荣获特别金奖、金奖和银奖,成为了2021年炙手可热的艺术人物,格外受到了关注。

“玉龙奖”作为当代中国玉雕行业重要的评选活动之一,由上海宝玉石行业协会主办,凭借其专业性、公正性、权威性和参与性,立足上海,跨越长三角,辐射全国,是具有影响力的玉雕专业奖项,也是中国海派玉雕艺术产业的风向标。“玉龙奖”的获奖作品均有“选料精,工艺高,创意新,总体美”,凸现海派玉雕的“创新、兼容、开放和雅俗共赏”的特点,体现着当代玉雕艺术的发展水平。同时,“玉龙奖”不仅是玉雕界的盛会,也是爱玉之人交流学习的平台。更重要的是“玉龙奖”面向大众,全民参选,让更多的人了解玉文化、玉知识,更准确地向大众传递着真实的玉雕收藏讯息。可以说,能荣获“玉龙奖”的作品,不仅是业界的精品,更是大众心中所爱,实至名归的奖项。

此次栗晶晶、栗晨姐弟二人携带墨玉作品《十八罗汉》征战“玉龙奖”评比的“江湖”,凭借着技法的难度和艺术价值杀出重围,获得评审委员会专家的一致好评,荣获本次评选“特别创意金奖”的殊荣。

墨玉是和田玉中的一个名贵品种,其坚致温润,色重质腻,纹理细致,漆黑如墨,光洁典雅,极负盛名。虽不及白玉的名气,因其产量稀少,也十分珍贵,颜色低调却拥有独特别致的美丽。作品《十八罗汉》选用的就是被称为“贵美石”的和田墨玉,致密润泽,色泽饱满。如墨如漆的皮色,还给人一种端庄厚重,光洁典雅之感,十分适合雕琢像“十八罗汉”这种佛教题材的作品,加墨玉的墨色颇有传统文化之韵味,更是给作品锦上添花。美玉沁心润如脂,墨中自论有乾坤。那一抹浓浓的墨色,黑的沉稳、深沉,又充满着无限诱惑。

据传,罗汉者身心皆六根清净、超脱生死、受人供养,是佛的得道弟子。作为艺术形象的十八罗汉源于十六罗汉,据说最早把罗汉形象塑造出来的是唐代僧人贯休。贯休擅长诗、书、画,传说有一次他打坐入定的时候梦见十六罗汉,醒后即按记忆一一画下。十六罗汉成为十八罗汉,源于宋代一位张姓画家的创作,后经苏东坡题写赞词,遂使十八罗汉广为流传。十八罗汉都有其梵文名称,但中国人很难记住他们,就给起了中国化的名字,例如嘎沙鸦巴尊者被叫为“降龙罗汉”,而宾度罗跋罗惰阇尊者则称之“坐鹿罗汉”。至于十八罗汉的具体形象,因无经典仪轨之依据,多随艺术家的技艺而发挥,颇多变化,无一定规。栗氏姐弟的《十八罗汉》以群雕的形式出现,在玉雕中群雕并不多见,一般情况下单体的人物玉雕比较常见,或单体雕件的画面中出现带有场景的一个或几个人物。而栗氏姐弟却不同,一口气群雕出了18尊罗汉,可谓是大手笔了。大家都知道,玉石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市面上的好玉材更是十分难得。而这一整套作品,尊尊都用料十足,墨色润泽,颜色统一均匀,没有任何瑕疵的出现,品相完美,不可多得。

十八罗汉,配合默契,团结协作,像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力量,战胜一切苦难与烦恼。尤其是降龙、伏虎罗汉代表着勇敢坚毅。借十八罗汉之寓意,栗氏姐弟刻绘人间百态,以其形似鬼魅,而证心是佛。在中国玉雕艺术中,罗汉题材,一直占据着一席之地,而且较之其他三世诸佛,罗汉的造型和姿势也更加多且独特。并且,罗汉除了拥有佛性外,还具有较多的生活气息,还保留着部分人性。这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长相上,也体现在他们的造型中。栗晶晶和栗晨二人所创作的十八罗汉各个形神兼备、姿态各异,或坐、或卧、或盘膝、或谛听,神态祥和,皆披着袈裟,坦胸露乳,头无须发。两姐弟把罗汉雕刻得栩栩如生的同时,也向我们呈现出了罗汉的飘逸和恬淡。用熟练的刀工、完美的线条,把一尊尊罗汉雕刻地惟妙惟肖,加上玉石所独有的温润之感,让其形象既有凡人的生动表情,又有神明的恬淡气息,同时又传递出一种勇敢无畏,刚毅坚强的自信状态,给予战胜困难,化险为夷,自然会事事如意的希望。

说起栗晶晶和栗晨这对栗氏姐弟的玉雕心路,源于家族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自幼便喜爱绘画、雕刻。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后,更是发觉玉石雕刻技艺之深,故而诚然钻研。在中华文化的耳濡目染下传承创新,又渗入西方文化的先进设计理念。多次前往新彊向玉雕大师和众多工艺美术大师学习经验,作为九零后的栗晶晶和栗晨,沉迷于和田玉雕刻,静得下心、沉得住气,那种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精神,深得国家级玉雕大师洪新华先生赏识,毅然将姐弟两人收为门下。在洪新华先生指导下,踏入悠远漫长的琢玉之路,数年中磨砺雕刻技艺,不断思考。“玉石雕刻之理,与繁简无关,传承之余应当发挥先进时代的诸多进步理念和对于玉雕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对精细雅巧的追求,是玉雕的灵魂”这些是栗晶晶和栗晨姐弟在漫长的琢玉之路上对玉雕的领悟与理解。

姐姐栗晶晶是安徽白玉堂玉雕研究院创始人,现任首席设计师。有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大师、海派玉雕特级大师、中国传统手工艺大师等荣誉称号。栗晶晶擅长雕刻人像,其作品雕工精细,特点鲜明、风格独特,金奖作品《八仙过海》是其代表作之一。《八仙过海》取材自广为人知的中国传统神话“八仙”的故事,八位神仙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相传,有一天,八位神仙去赴西王母的的蟠桃会,途经东海,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将各自的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立法宝之上,逐浪而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即是比喻依靠自身能力创造奇迹。然而今天,栗晶晶推出的玉雕系列《八仙过海》,采用和田白玉立体雕,玉质极为细腻润泽,油性好,颜色亦为佳美,用料更加绝妙的是:此组玉件均是出自同一块玉料,从其玉质、油性、白度等方面来看,都是玉料之上品。整组作品素美精工,光波流转,如冬日雪景的洁白无瑕,熠熠生辉,灵气十足,温润盈泽,极为难得。

八位神仙情态各异,铁拐李右手拄拐杖,坐于葫芦之上,香炉云纹萦绕,画面祥和;汉钟离手摇芭蕉扇,惬意斜坐;张果老骑驴拿鼓,画面生动;蓝采和手持花篮,周边花团锦簇;何仙姑手持一支莲花,立于莲花之上,右侧有一宝瓶;吕洞宾背剑指天,侧有香炉袅袅,升腾八卦云纹;韩湘子脚踏祥云,仙鹤在侧,吹笛奏乐;曹国舅左手拿酒壶,右手持玉板立于波涛之上,衣袂飘飘。整个玉雕作品的设计气韵生动、意蕴深刻,八仙神情栩栩如生,踏浪而过,潇洒非凡。

神话故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起于在民间人们口耳相传之间。是古代人们经过长期社会实践,劳动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明产物,充满奇幻,是古代劳动者的愿望,生长变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神话故事里的仙佛形象大都是拥有超强力量的人物,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透过神话的折射可以粗略看到当时的人为生活和社会作斗争。正是如此,为古时神话故事传诵不只是绘画于纸上,玉雕也亦然!

弟弟栗晨是苏州天之工玉雕工作室首席设计师,有中国玉石特级雕刻大师、中国传统手工艺大师、海派最年轻“特级大师”荣誉称号。他的作品题材丰富、造型新颖,擅长在传统工艺美术雕刻中结合现代审美,其作品将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玉雕作为艺术品,首先是文化的载体。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一件优秀玉雕作品的灵魂。《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各具特色,尤以金陵十二钗人物形象最具代表性。小说成功塑造了一系列鲜明动人、各具个性的美丽女性形象。她们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她们的美各不相似,却又各有风情。

文学作品是靠语言文字来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而栗晨表示作为设计师则需要将生动活泼、有血用肉的人物形象,通过读者的理解、设计师的思维、艺术的表现,将人们所看所想用点线面的形式进行“跃然纸上”。玉雕比文字更直观性、更具记忆和辨识度。在设计中提取红楼梦中经典片段,进行艺术加工,再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可创造出具有时代新意的作品,同时也帮助人们重温文学作品。金陵十二钗人物形象特色鲜明,书中对服饰、器皿、植物花卉描述详尽,图案有繁有简,有精有细,令人印象深刻。这些都是人物创作时的重要素材。

《金陵十二钗》采用全身雕,非常考验玉雕师的审美能力和塑性能力。和田玉属于玉石,硬度很高。要在和田玉墨玉上表现出每一位的仪容风采,还要雕出柔滑的肌肤、曼妙的体态,不可谓不难。

红楼是一场梦,玉雕也是一场梦。当红楼金钗的文化底蕴与玉石的岁月痕迹相逢,我们不仅能看到时光为她们写下的哀怨情仇,更能领略工艺之外、感官之上的妙不可言。她们,柔刚娇媚,智痴喜悲;她们,顾盼生姿、风华绝代。她们,透过曹雪芹的笔,透过栗氏姐弟的手,翩跹而来,让人怦然心动。在红木之上,她们,或翩跹袅娜,或粉面含春,或遗世独立,或香梦沉酣,演绎出了一幅幅干净纯粹又空灵的绝美景致。

百年征途,砥砺前行,雕玉为器,彰显初心。栗氏姐弟怀揣爱国、爱党朴素情怀,手执刻刀,将新鲜的血液注入到红色玉雕作品中。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做贡献为荣,秉承着敬业精神和极强的责任心,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大型玉雕作品《人民城市》。她们不忘初心,坚持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立足海派玉雕和徽派玉雕深厚的文化积淀,一直不断进行自我突破创新,结合普通大众对玉石艺术和珠宝饰品的新时代需求,让传统玉雕艺术走出封闭的艺术圈子,走进百姓生活中去,用新生代的力量,用极富生命力的作品,去传承海派玉雕和徽派玉雕生生不息的艺术价值。

 


作者:杨梦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65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