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艺海撷英 >> 内容

沁心守正 学艺铺春——何沁学的艺术情怀探微

时间:2023-4-11 10:49:12 点击:

 

人常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而山西运城——古河东又被称为最早叫“中国”的地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这里随便抓一把泥土都能攥出文明的种子。《史记·乐书》曰:“舜歌《南风》而天下治”,内容是: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这首流传千古的歌谣,不但彰显了古圣先贤体恤民生的高尚情怀,还赋予了中华民族高超非凡的艺术基因。

《左传》载:“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左传》所载养龙的鬷川就在运城市闻喜县董泽湖,何沁学就在这湖边长大。说起他,声名在外,其原因在于他继承了河东的文明艺术基因,数十年如一日,沁心养正,学艺弘德,以令人钦佩的艺术情怀取得了令人钦羡的艺术成就。

 

一、让诗联文化开花结果

作为“河东联坛十杰之一”的何沁学,不但在运城闻名,而且在全国联界知名;不但楹联写得特别棒,而且诗词赋也写得好。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干部,成长为诗联界有名的艺术家,有偶然因素,更多的还是必然因素。

2000年7月,闻喜县东镇成立了诗联学会,恩师及村里的一些文化人动员何沁学参加了诗联分会,开始学联律,搞创作,四年潜心,磨成一剑。2004年,在《八路军颂》全国征联大赛中,他创作的楹联在参赛的一万多副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一等奖,其内容是:

八年烽火,全民抗战,万里山河存浩气;

九域凯歌,十亿兴邦,千秋事业起宏图。

从此,他的联、诗、辞、赋作品在全国各类大赛中征联活动中先后获奖200多次,真可谓一发不可收。山西“交通杯”全国征联大赛特等奖、山西“信合杯”全国诗联大赛一等奖、浙江“惠民杯”全国征联大赛一等奖等等。最令人钦佩的是,在2021年央视主办的新春联全国大赛中,他的一副联高居“十佳”之榜首,这副联是:

北斗导航,十四五别开生面;

南湖筑梦,双百年大展宏图。

这副春联,时代气息浓郁,北斗、南湖、十四五、双百年紧扣时代与历史脉搏;导航、筑梦,极富象征意义;别开生面与大展宏图,大气蓬勃,催人奋进,虽然没有一个“春”字,但全联充满春意。正因如此,央视主持人在当年的春晚播出前,现场给全国观众解读了这副联。

更令他骄傲的是2022年春节期间,他应邀为冬奥会“10秒中医药体验馆”创作的楹联,被挂在馆门两边向全世界展示,可谓大放异彩。这副联是:

术绍岐黄,固本培元,凭望闻问切,竭力扶黎民康健,看中医发展横今纵古;

业兴仁爱,延年益寿,调邪正阴阳,倾心让大道回归,为世界繁荣保驾护航。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他用20副楹联解读二十大报告,先后被《对联》杂志、《中国楹联报》《中华楹联报》等媒体转载,体现了河东流派“新奇、时尚、凝重、大气”的创作风格,在楹联界传为佳话。

截至目前,他创作的诗联词赋数量已达万余副(首),入编全国各级图书200余册,近200副楹联作品在全国景区和县域村门、校门等悬挂,其中被悬挂的对联中60%为自撰自书。还有数十副作品入选《学习强国》平台。

在个人创作捷报频传的同时,何沁学把满腔的热情倾注于家乡的诗联发展中,这里不说作为运城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的他是如何为运城成为全国楹联最强市、为楹联河东流派的形成作出的贡献,只说他在闻喜县诗联发展中做出的成绩,就足以令人钦佩。

作为闻喜县诗联学会的执行会长,多年来,他始终引领与躬行并重,宏观与微观兼顾,率先垂范,戮力前行,义务传授诗联知识200余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会员们的认可。

由他倡导并参与的县学会开展的“对联赶集、楹联擂台、楹联婚礼、精神富翁”等活动,让诗联活动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在全国联坛也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2006年,县学会首开的“为文明户送中堂”活动,褒扬了一个人,感染了一家人,激励了一村人,鼓舞了一代人,并以此类活动为原型,在闻喜拍摄了全国第一部楹联题材的电影《喜满堂》,配合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已放映十余万场。

从2010年开始,他数次深入该县寺底村,指导并参与该村的诗联发展工作,使得寺底村成为“中国楹联文化村”,央视记者多次走进寺底村采访,向全国推广该村经验。该村村民说,寺底村的这张文化名片,是何会长亲自打造出来的。

闻喜人不会忘记,2019年,为了迎接农业农村部带领的全国各省分管农业领导200余人的参观团来闻喜县考察诗联文化发展工作;闻喜人不会忘记,多年来闻喜县诗联学会接待全国各地的参观人已达千余次,每一次都少不了何沁学;闻喜人更不会忘记,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山西电视台、山西日报的记者多次到闻喜县采访报道诗联文化工作,每一次也少不了他。

几度寒来暑往,几度春华秋实。在他的热情关注与扶持下,闻喜县先后创建了1个中国楹联文化村、1个中国楹联希望小学、3个中国楹联优秀教育基地、7个山西省楹联文化乡镇等。闻喜县先后被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县”。文化强县,楹联先行,楹联真正成为了闻喜外宣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二、让传统文化汲古溉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同时还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正家风、传家训是中华民族久远的传统和深厚的文化。闻喜县裴柏村被誉为“中华宰相村”,这个村从秦汉以来的两千年间,先后出过59位宰相、59位大将、55位尚书等,3000多名七品以上官员。从北朝名将裴良开始编写裴氏家规到清末民初,裴氏家规的编写延续了1400年的历史,最后形裴氏家训和裴氏家戒,家训家诫正反结合,并行不悖,共同发挥着教化训育作用,这就是风靡全国的裴氏家训。

作为闻喜裴氏研究会会长的何沁学,深深懂得挖掘、弘扬家风家训文化对促进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这是项系统工程,需要有清晰的思路。为此,他带领裴氏研究会的全体人员深钻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守正创新,立足实际,让裴氏文化成为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

一是细化各类历史资料。他从历史渊源、宰相将军、历史事件、家风故事、文化名人、名家诗词、谱牒编纂、历代墓志、开国将领、时代价值等20余个目类进行完善,使得每个目类都有了完整的架构体系,为以后成书打下基础。

二是出版各类文化书籍。完成了《裴氏家风故事》《裴氏家训汇编》《中华宰相村》三部书籍(80余万字),成为目前县委县政府宣传裴氏文化的伴手礼;完成了繁体、竖排、50万字的《裴氏世谱》的点校、再版工作,使家族资料更加完善准确;完成了《裴氏研究》刊物1~14期,把全国裴氏研究最新资料和动态进行汇总,便于交流;完成了的《裴氏诗词汇编》(20余万字)编撰工作,收录自南北朝以来的诗词作品1700余首,蔚为大观;完成了《中华裴氏》宣传册的编纂,彰显亮点,提升形象,得到全国裴氏后裔的认可。

三是助推各类文化活动。裴氏家族文化,毕竟是在古代有影响,现代人知道的并不多,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研究裴氏文化,他多管齐下,其一是利用参加深圳文博会和山西文博会的机会,有效地推介裴氏文化;其二是撰写了数篇研究性论文,被省市思政建设评为优秀论文,刊登在《支部建设》并推荐上了《学习强国》等平台;其三是在县委党校为基层党员培训7次,宣传裴氏家风文化,让全县党员干部切身体会到裴氏家族直到今天依然具有教育和借鉴意义;其四是通过举办由50余名裴氏书画爱好者参加的“裴氏名人书画展”、参加华夏文化促进会裴氏委员会成立大会、山西家风文化成立大会等活动,为闻喜裴氏发声;其五是联合北大耕读社推出云端系列讲座——裴氏文化,并与北大师生互动。通过十余次高品位的活动,使裴氏文化、裴氏家风文化实现了创造型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在这方面,何沁学无愧于闻喜裴氏研究会会长这个岗位。

盛世修志,以启未来。在大力挖掘、弘扬裴氏文化的同时,何沁学还做了另一件大事,这就是历时五年,走遍全镇24个村,召开专题座谈会100余次,十易其稿,领衔编纂《东镇志》,该志书洋洋120万字,内容翔实,资料丰富,不仅成为全县第一本乡镇志,而且成为东镇“存史、育人、资政”的教科书。

 

三、让书法艺术切韵入联

何沁学自小热爱书法,他的出生地既是《左传》记载的“董父豢龙”之地,又是闻喜古八景之一“十里荷香”所在地。村里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能写书法的多达60多位,平时一有闲暇、尤其是村里的红白喜事,大家都会现场表演,这在他心里早早埋下了书法的种子。

他习书临帖几十年的时间里,走的是一条循序渐进之路,初时颜欧褚柳以及“二王”无不涉及,随后学米家雄狮搏象,效王铎风樯阵马,习庭坚画竹作书,师怀素笔走龙蛇,诸多名家法帖无不细临精研,心无旁骛,少有间断。

楹联书法,既可以是一个人楹联、书法的结合体,也可以是书法家与楹联家合作的艺术实践。我们审视和品评一副楹联书法作品,包括书法和对联两个层面,书法是直观的线条艺术,对联是内在的语言艺术。楹联书法是书法和楹联两种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品,而何沁学就是这两种艺术品的创作者,是集大成者,他这种珠联璧合、联墨双馨的艺术创造我们叫其“撰并书”,在书法和楹联界传为美谈。

我们先看他给一个饭店所供关公“撰并书”的作品:

一部春秋,高奉忠和义;

千年贤圣,长添富与康。

一副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既要有好的文化内涵作支撑,又要有好的书法外在体现。这副联作既写出了关公的特质和精神,又写出了饭店所寄托的美好。联语借书法的笔韵墨趣,更显汉字多姿多彩的形体美,而书法又因联语的字词优美、对仗工丽、音韵和谐,愈含耐人寻味的诗意美。

他给县政务中心大门“撰并书”的大幅作品,高8米,是闻喜目前最大的楹联作品,联语、书法、制作三绝,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政务于肩,政声在耳,大业伴春风万里;

民生在抱,民意于怀,高楼迎红日一轮。

联语工稳大气,褒扬有加,浓缩并渗透了政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性质,对社会、对职业是一种高度的总结与感悟。楹联的书法借助线条笔墨的形质、力度、节奏、神采,下笔沉稳,线条粗壮,凸显张力,传递出他与众不同的人格、气质、情感和魅力。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何沁学的书法积聚了一种线条的美感。由于他的书法根植传统,结构严谨,笔画雅俊,远观朴实厚重,近观儒雅自然,特别有文化气质。专家评价,其书法蕴含的飘逸灵动,可品味其线条落笔的心性和逸趣。

千百年来,传承中国书法的艺术真谛,要做到不矫饰,不做作,一切归于本心,抒写真性情。何沁学题写的匾额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结构浑厚自然,有正大气象,把中国汉字的结构、架势、精气神和文化素养表现得淋漓尽致。

书法有法,可有匠心不可有匠气,更不可染俗。数十年来,何沁学以淡泊宁静的心态、恬淡自如的线条、稳中有变的墨色以及不经意间透出的稚气拙意,创作了100余副“撰并书”的楹联书法作品,给人以清畅、纯净之印象,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他以学习的态度运用书法、传承书法、弘扬书法,以文化自信者的姿态传承着中华文化艺术。

何沁学的网名叫“韵海钩沉”,诗联辞赋与书法艺术皆切韵沁心,养正无邪,游刃于学海,勃发于艺林,他在浩瀚之中泛棹钩沉,在思齐之中弘德铺春,自修自立,自信自强,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成新时代潮流的新征程中,焕发出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艺术与境界相互提升的精神魅力!

 

作者:张兴贵 来源:《国家艺术》总第71期
  • 国家艺术杂志社,国家艺术,弘扬华夏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风采(www.gjysart.cn)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沪ICP备18042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