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玉始于二十多年前季兄赠我的一枚玉蝉。那年去他家观赏他的收藏,但见橱中、柜里、桌上放得满满实实、琳琅满目,好生让我羡慕。尤其是他滔滔不绝地介绍如何如何得到那些宝物、又怎样怎样与摊主讨价还价,说得眉飞色舞、洋洋得意,使我惊讶不已,他以前不是这样的。临走他送我一枚玉蝉,说这就给你了。君子不夺人所爱,怎能无功受禄?但任我执意推让,他只是往我兜里揣,说是分享。恭敬不如从命,说了声谢谢就收下了。
这枚玉蝉寸半见长,雕琢简练,寥寥几笔刻线,俗称“汉八刀”。以蝉为题材的玉器不少见,通常有琀玉之说,即古人死后口中含玉蝉,如同蝉幼虫自土中钻出,蜕变成虫,以示转世再生。美国古玉器研究专家洛弗尔氏一说:“盖蝉之幼虫,入土为蛹,出土后乃变为蝉。即如死者之灵魂,又开始其新生命,于是蝉遂为复活之符号唉。”也有“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蝉居高饮洁”,这是取蝉高洁之义。除了含蝉之外,还有冠蝉和佩蝉。冠蝉是帽饰;佩蝉供佩戴之用。如今此玉仍占我收藏中的主要地位,并非它的玉质和雕工,也不是我痴想转世再生,而是蝉的高洁。一枚小小玉蝉使我受益匪浅,从此我走上了玩玉之路,这也许是季兄当年的用意吧。
凡藏玉者大多注重玉质,特以羊脂白玉为上。故白玉在价值取向上有“七成玉质,二成工,还有一成是沁色”之说。《玉纪》中记载:“玉多产西方,惟西北陬之和阗、叶尔羌所为最。其玉体如凝脂,精光内蕴,质厚温润,脉理坚密,声音洪亮。”“产水底有名子儿玉(即现今所谓籽玉),为上;产山上者为宝盖玉(即谓山料),为次。”一块好玉需质地细糯滋润,呈半透明状,且膈纹少密度高,如同“凝脂”,似羊脂像猪油,有“温润”之感。其色有白、黄、青、碧、墨之分,白为上,黄其次。但也不尽然,视质地、内涵、纯度等予以区分、论价。古曰:“玉不雕不成器”,故雕工亦是甄别玉器优劣之组成。工有新老之分,明清之前谓老;民国之后为新。又有南北派别之说,南派雕工细腻;北派粗狂大气。
在我收藏之中有一摆件是我钟爱,但不是珍品。它不是一块上乘的白玉,是带皮的青玉籽料,我称之为“龙首蠵(xi)龟”。该物乃谓“赑屃”,是龙之九子中排行第六位儿子。 《中国吉祥图说》中描述为: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叫睚眦(ya zi),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叫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i xi),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七子狴犴(bi ga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负屃,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老九螭(chi)吻,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九子之中我好老六赑屃,只因它能负重耐劳,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赑屃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赑屃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我的“龙首蠵龟”虽不是上乘白玉,也非雕工高手所为,但其器形是我所爱。龟背上覆盖着褐色虎斑纹玉皮,质地为呈颗粒状分布的饭糍青玉,与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蠵龟相得益彰,尤其是龙脚、龙爪处有饭糍玉纹的衬托,更显得觿龟的沧桑和勤劳。我一直以吃苦耐劳、老骥伏枥为楷模,故以此物为座右铭,时时鞭策自己,实为难得,至今摆在案头,每日抚摸摆弄,倒是晶莹剔透、手感特好。也应了“人盘玉,不如说是玉盘人,人玉合一,精神通灵。”之说。
多年来玩玉的情趣随心境变而变。收藏之初玩摆件,而后收佩件,多以隋缘为本,不刻意追求。倒是有一白玉童子挂件在藏友处发现,觉得玉好、形好、工也好,硬是从他手中夺来作为己有,现在想来有些失礼。年前复从屉中取出挂在腰间,经多日盘玩,包浆溢出、凝脂温润,尤其是该童子,被雕得栩栩如生、笑颜可掬。也许是人过甲子之年,重焕童年之习,无所求也无所事,只求平安、健康与快乐。
把玩也好、收藏也罢,是对玉器的喜好和钟爱,鉴赏之余能悟出对于玉的真谛却也难。当今世界求神拜佛者甚多,但各有所求,目的不一,故所为也不尽相同。玩玉者中有喜玉质的、有好雕工的、也有兼而有之的。以我拙见,料、工固然重要,但却不能忘了从古至今,国人爱玉,以玉比德,以玉养德。《说文解字》谓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与君共勉可好?
日前,受社长秦耕先生之邀,约我撰写玉的鉴赏之稿,吾辈不才,不敢妄为,斗胆浅谈收藏心得,无非想说玩玉是一种心境,修身养性、心平气和、延年益寿是我之所求。